开篇语
今年的六月是广州的“金融月”。月底,广州市将承办首届“中国(广州)金融交易博览会”,同期,中国首条民间金融街——广州民间金融街将建成开业。
佳期有约,盛事不断,广州金融业大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金融交易博览会的举办与民间金融街的落成,将为广州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这种创新与探索,也将为广州的金融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而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创新与探索从未间断,与岭南的商业精神一脉相承,从古延续至今。
早在明清时期,广州的金融业伴随商贸业发展而兴盛,“一口通商”政策更成就了广州商贸业和金融业的繁华。长堤“十里洋场”,十三行万国洋行,都成为广州金融业发展的最好见证。
至今仍活跃在广州闹市的东平大押、宝生大押,是明代广州东、西城门口民间金融业代表,虽然岁月已逝,仍藏不住当年的繁华。
如今门庭若市、金融客户往来的长堤沿江中路193号,曾是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中央银行,与黄埔军校同期筹建。
走进改革开放新时期,1986年1月,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在广州召开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开放和发展同业拆借市场,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真正开端。
要建设未来,必须知道过去。从历史的维度观察广州过去的金融之路,为广州未来的金融发展提供一条更清晰的历史借鉴之路。
盛会有南方,从今天开始,为助力广州金融业发展,共同开创广东金融业的新未来,南方日报携手越秀区、荟景湾共同推出寻访广州金融威水史系列报道,通过具体的文物、历史建筑、历史街区等,来展现当时的金融业发展的历史横切面。以此共同推进广州探路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建。
123年前,张之洞为“防洪”、“兴商务”而兴建广州长堤,将西关的繁富引向长堤;
98年前,十里长堤修建完工,从沙面延绵至广九铁路大沙头,这条当时广州最宽最阔的马路已成为繁华商业娱乐区;
88年前,孙中山先生在沿江中路193号亲手创办中央银行时,长堤受自清代一口通商以来的带动,“坊港纵横,货物如炽”,已成为各国商贸业和洋行抢滩中国的滩头阵地。广州长堤自此受称“中国金融第一街”美誉。
100多年后的今天,经历繁华、没落与复兴之路,百年长堤探路民间金融再出发。本月月底,中国首条民间金融街——广州民间金融街将正式建成开业。
金融与商业相存相依,几落几兴,长堤金融的起兴与再崛起,与千年商都商脉文脉息息相关,当下,广州正探路世界商贸名城,长堤金融值得期待。
【溯史】
淡防洪兴商务 长堤为金融而建
十里长堤,修建始于1889年,修建成于1914年。从修建到建成,长堤范围横跨如今的越秀、荔湾区,从当时的天字码头堤东,到洪庙、东濠口、观音庙、川龙口、堤西、潮音街、源昌街、同德街,再到西关的西炮台至横沙、泮塘、澳口一段。前后25年分十段修筑完成。
100多年前,长堤从修筑开始就与商业、金融有直接关系。长堤最初为防洪所修筑,但至张之洞在开筑起已淡化其防洪功能,而加重其在经济发展及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他在“修筑珠江堤岸折”中明确修筑长堤为兴商务,将西关繁富引向长堤、使长堤与沙面媲美,以创造繁华整洁形象彰显华南首府形象。
长堤的商务繁荣也紧随堤筑完工而来。等到长堤第一段“天字码头段(堤东至洪庙一段)”修成时,所有填筑地段、新修铺房,商民争来承领缴价。西关房租地租,已经纷纷减价。又由于邻近各码头,长堤商务较拥挤的旧城区优胜,城内人口、资金开始为长堤等地吸收,广州的新商业中心自此开始转移长堤。
“外国银行最早在哪儿登入中国还不清楚,但清代通商以来,长堤就是洋行抢滩中国市场之地,随着长堤的城建环境不断优化,及码头的翻新增设,越来越多洋行陆续进入长堤,到民国初期,长堤已经入驻了不少外国银行。”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经济史专家梁方仲弟子,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龙潜先生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长堤最繁荣的时候是辛亥革命之后长堤全部修筑完成后,当时长堤商业、金融最为繁荣。等到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长堤设立中央银行时,已有不少外国银行进驻长堤,这个时期的长堤一带可以称得起当时中国有名的“金融街”。
如今,沿长堤一路走来,仍可以看到汇丰银行、原中央银行的旧建筑,这些建筑都记载着当年长堤的金融辉煌。而不少大银行的省级分行,一、二级支行到现在也仍集聚在长堤一带,如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工行广东省分行等。
【“微”言】
方言GG:广州民间金融街,不仅承载着中小企业主的融资梦,承载着广州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梦,还承载着越秀区乃至广州抖擞重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梦。
敏儿:广州金融街目前已启动相关前期工作。不知能否再现广州长堤历史上商贸繁荣的景象。
黎友焕教授:广州的长堤金融街的规划和定位,意义大于实际,说明政府已经关注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难问题,也有积极的态度在推动解决这个问题,中央一旦有新的破局之策也可以及时在这个金融街来实施。
【新路】
探路民间金融 广州长堤再出发
在经历长堤商圈没落而几经复兴难见起色的发展困局后,今年2月,“长堤大马路上将打造国内首条民间金融街”的消息一出,让沉寂已久的长堤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并成为舆论关注热点。
今年4月初,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广州金融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广州民间金融街选址长堤大马路,将打造成为国内首个为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融资借贷服务的民间金融街,长堤由此回归金融本色,重回人们的视野。
在规划之中,长堤不仅是简单的金融机构集散地,广州民间金融街突出“聚集、服务、定价”的功能定位,以集资金借贷、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信息发布为一体,致力于探索形成民间融资的“广州价格”。
广州民间金融街将与珠江新城-员村金融商务区、萝岗金融创新服务区、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共同构成广州的四大金融基地。越秀区金融办负责人透露,民间金融街首批将迎来金融机构共32家,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贵金属交易公司、珠宝交易公司等。
“民间金融街将引入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越秀区金融办负责人介绍说,为推进广州民间金融街逐步形成定价机制,将通过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定期、集中发布驻街机构资金供求信息,逐步建立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监管治理环境的民间金融利率、费率价格市场化机制。
重回金融本色,长堤会是怎样的风貌?
尽管民间金融街本月底26日就将揭开她的神秘面纱,但现在金融街上,是立面整治、清洗翻新、人行道改造、绿化改造等一片繁忙的工地场景。
越秀区金融办方面介绍,现在,长堤大马路东边300米路段共18栋楼宇的立面整饰工作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5%,中西部500米路段纳入整饰范围的楼宇已经动工修饰,预计整个立面整饰工程将于近期全部完工。
不过,繁忙的工地并不能遮挡金融街的历史风情韵味,一砖一石中都尽显了岭南建筑的风格,按照规划,这条全长800多米的广州民间金融街,未来将凸显金融元素和岭南风情,还原岭南文化源地和金融发源地的风貌。
文献来源:2012-06-12   南方日报 AII03
作者:陶达嫔 姜玉龙 谭亦芳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