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坊逛得只剩下回忆

    告别
  
    “最赚钱的麦当劳”也关门谢客
  
    7月,广州进入了溽暑盛夏。中午时分,一股灼热的暑气和大城市特有的车水马龙、嘈杂声在人民南路的状元坊门口四散开,这条200多米的麻石巷子里却静得发烫。
  
    连接人民南路和天成路的状元坊,门牌从状元坊116号到1号倒序排开。已经过了中午12时了,状元坊内人却寥寥无几,很多店铺依然紧关大门。直到下午1时多客流量开始逐渐增多,沿着路边的档口也陆续开市,位置稍微靠里面的档口还有很多没开门,甚至挂出了“出租转让”的招牌。实际上,从状元坊70多号开始,这条曾被广州人昵称为“状仔”的小巷,三分之二铺位都在招租或已关门谢客。
  
    靠近状元坊入口,那家“M记”麦当劳甜品店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在状元坊几年前的辉煌年代,这家被称为广州最赚钱的甜品店,曾经在任何时候都挤满了人,想找个位置坐都难。“行状仔,买雪糕”,边逛边吃,拍人生第一次贴纸相,买10元6双的卡通袜子,看COSPLAY美少女的潮人,成为不少广州人学生时代回忆的定格画面。
  
    在麦当劳甜品店旁边的士多,80岁的翁婆婆已经营十多年。她说,最辉煌时,玻璃瓶汽水一天都能卖几十箱。可现在——唉……进来这条老街的人越来越少。曾经的街坊味,熟客情,早随时光散去。
  
    同样关门的还有在人民南路,状元坊门口右侧的汤丸王。来自山西的外地背包客阿宝记得,让他感觉很有旧日广州特色的就是在这家店门口听着“卖汤丸”的老歌吃芝麻汤圆。然而,让阿宝遗憾的是,就在今年春节前夕,这家灯光昏暗、没有空调、没有厕所的老店还是撤离了这条老街。去年10月,有一家新式西点店在靠近天成路门口的状元坊开张,希望借助来逛状元坊的人做生意,然而现在它也不得不关门。
  
    相比繁盛时期卖砵仔糕、甜酸、柠檬车仔红茶和双皮奶等广州特色美食,如今状元坊主道内已没有任何食肆。附近100米内的唯一一家便利店也倒闭了。只剩下两家奶茶饮料店和重庆麻辣烫、酸辣粉、老鸭粉丝店迎合着新兴的外地人口味。 
  
    中午时分,状元坊内油步巷的一家无门牌快餐店生意是最红火的。10元两菜两肉。顾客大多是外地人,他们是附近服装批发城里的商户和搬运工人。
  
    客源
  
    附近学生、老外和外地人
  
    十年前,来逛状元坊的大多是广州本地人。十年后,流连这条街最多的或许是外地客。
  
    来自广东云浮市的陆小姐是一家男装店的店主,这家占地约10m2的店铺在坊内扎根已有10年了。陆小姐今年30多岁,她见证了状元坊最热闹繁华的时光和这几年越来越惨淡的光景。
  
    在她的印象中,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人们从番禺、从化、花都等各个地方赶来状元坊购物,除了自己和丈夫,她还得请两个工人帮忙才能应付得了一批接一批的顾客。然而,从2009年开始,这里的生意就“一年比一年差”,铺面租金也从原先的每月几万元降到了现在每月6000元。但客人还是越来越少,只有住在附近的人才会来,常常是一整天见不到几个人,即使到了周末,也只是“人多一点点”。
  
    下午1时30分,两名外国人走进了路边的一家鞋店,其中一人手上提着一双运动鞋。他们昨天才在这家店买了鞋,因为尺码不合适过来换货。今年47岁的店主珍姨来自潮汕地区,在广州打拼十几年,为了做生意,她不仅学会了讲白话,讲简单的档口英语,还会讲四川话、贵州话等各地方言。七八年前,珍姨在状元坊开了一家鞋店,一间小小的格子铺,位置靠里,但胜在租金便宜,只要一千八一个月。两年前她又租下了路边位置较好的一个铺面,同样是十几平方米的格子铺,这家店的租金却要一个月九千二。即使如此,生意仍然很难做,“今年尤其差”。珍姨回忆以前生意火爆时早上9时就开市,现在中午12时过后才开门,晚上8时就早早关门了。
  
    每当有客人上门,珍姨和她的孩子会马上迎上前去,往往是两三个人为一个顾客服务。珍姨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和一个侄子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从四五年前就离开家乡过来店里帮忙。珍姨的两家鞋店,能招揽到客人主要是在状元坊路边的那家,靠里的那家店铺几乎成了仓库,珍姨自己和她的孩子们时不时在两家店铺之间来回奔跑,找寻合适的尺码和款式。
  
    珍姨的女儿表示淘宝抢了他们不少生意,“淘宝店开得越多,我们生意就越差。”为了寻找出路,他们也曾经在淘宝上开店,但由于很多货品“山寨严重”,不符合淘宝的规定,现在他们试着在微信上开店,不过也只是勉强过得去。
  
    冷落  
    
    价廉质低“老街不再卖潮品”
  
    在微博与微信热传的一份《一句话证明你待过广州》帖子中,“在百脑汇买过山寨机,在状元坊买过便宜货”,曾是居住生活在广州的人必做的十件事之一。
  
    购物旺地逐渐转移
  
    自从1990年开始成立工艺品市场,“老街卖潮品”的状元坊曾吸引着广州全城的学生和白领,从城中四面八方,不惜坐上一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来朝圣逛街。时至今日,地铁开通了,状元坊的本地顾客却越来越少,悄然没落。除了没有空调、厕所简陋等硬件原因,老街里的货品价廉质低,货物与广州其他购物商场的物品没有区别是状元坊被广州年轻人抛弃的主要原因。
  
    21岁的小余是广州大学城中山大学的大三学生,学校附近就是大学城贝岗GOGO新天地商业中心,不仅有服装店、理发店、KTV、超市,还有不少小饭店。没课时小余和舍友们就一起去那里逛街吃饭。
  
    售卖廉价服装受网购冲击
  
    至于状元坊这个名字,对小余和其他来广州大学城读书的青年学生,只是老城的一个怀旧景点,而非购物点。小余说,自己来广州3年,从没有专门去状元坊的想法。小余说,到像状元坊那样价钱便宜的不是她购物的主要考虑因素,品牌和质量才是。在小余的购物账单中,通过网上购物占了将近八成。
  
    “一铺养三代”一去不复返
  
    前几年,状元坊人流稀少时,临街店铺曾变为住改仓,收取租金。而现在这条巷子2/3的店铺和仓库都在招租。一位不透露姓名的二手铺主说,他一个月手中的十几个铺子就净亏十几万元。曾经的状元坊被称为“一铺养三代”的岁月早已过去。
  
    打算转租的中年店主王先生说,靠近主干道的一个小铺位,十年前月租金过万元,如今则是2000~4000元。至于里面的铺位,早已无人问津。而且,现在租铺没有顶手费,只收“两按一租”就可以立即开店。算上每月100多元的电费,最少月付3000元就能开店。然而,不少店主还是希望搬出上下九、人民中路的老商圈。不仅状元坊在衰落,连人民中路的越富广场和邻近的购物商场,也出现空铺。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兴商圈的兴起。有商业地产人士表示,现在学生爱去逛街购物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正佳广场、天河城和北京路等,除了交通便利,基本可以直达;除提供综合性服务外,如今的学生看中的购物场所不仅卖衣服,也要有饮食和电影院、KTV等娱乐场所,同时有知名品牌入驻。
  
    未来
  
    靠什么才能守得住记忆?
  
    在状元坊前面仍在坚持开铺的商家中,有一家韩式女装店,顶着一头黄色沙宣式短发,身穿黑色长T、戴着淡蓝色医用口罩的店主娜娜正忙着招呼三两成群来逛店的顾客。今年26岁的娜娜来自茂名,在状元坊这里开店两年多了,她的服装店只有十几平方米,在同一层的商铺中算是比较大的了,月租8000元。娜娜介绍说,来这里的顾客有学生也有上班族,现在六七月份是一年中的淡季,状元坊内的服装生意都比较难做,一天下来基本没几个人光顾。 
  
    娜娜有自己的生意经,她认为状元坊的很多服装店都是走廉价路线,质量难以让人满意,“都只是做一次性生意”,于是她采用不一样的策略,用高质量吸引回头客,她笑着指了指自己身上穿着黑色的长T恤,“这件衣服卖一百多元”,店里其他衣服平均六七十元一件。除了经营实体店,娜娜还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资源,开了微店,做的是熟客生意。
  
    谈到自己的生意时,娜娜脸上时不时露出笑容,她计划以后再多开一家店,但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状元坊,廉价的租金给了年轻人创业和实现的机会。
  
    对于更多的广州人,如今的状元坊,早已没有了昔日人潮涌涌的热闹,没有了潮流新品的精致,没有了地道的广州美食,也没有了往昔那份“七分街坊味,三分熟客情”的地道广州情怀。“现在的状元坊能逛的只剩回忆。”一名广州网友在微博里写道。

文献来源:2015-07-02   广州日报-A16

作者:王丹阳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