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老店结业 90后白领扫货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卖月饼到半夜12点;非典时期我们的醋一分钱都没升价。”广州市小北路上的老字号超市——登峰超市本月底将结业,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清仓货品被闻讯赶来的街坊“抢”购一空,以此惜别这间价格便宜、传统商品众多、质量可靠的老字号,而老职工们也讲述了那些难忘的往事。

    白领赶来买蜡烛, 只为留个纪念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小北路北园酒家旁边的登峰超级商场(现名),看到大门贴着“租约期满,业主升租”“全场商品八折起结业清货”的告示。

    店内人头涌涌,在商店前侧,一个个玻璃桶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贴着陈皮、花生、龙眼干、“咸酸”等散货,但现在只见箱子和贴签,不见货品了。同样,在商店里侧,一排青花瓷坛子装着散醋、豆豉酱、酱油等,方便顾客自取,现在也是空空如也,但还是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去凑热闹,习惯了高大上包装的白领们,好奇这种传统的油盐酱醋的卖法。有的街坊还一个劲地问售货阿叔阿婶,有没电车皂、碱水、雪花膏等老商品卖?“有!但卖晒啦。”90后阿光特意来买了两支蜡烛,“我不点的,留着做纪念”。商店负责人陈经理说,自从上周挂出结业通告,不少街坊前来扫货,不少老牌国货已经卖完了。

    商店老掌柜:

    当年卖月饼到半夜

    80后黄小姐也在买洗发水,她认为老店是实惠的,但对于老店结业,她说也是难免的,因为现在街铺都不是好做,租金又贵,生存就困难。“我们这个年龄群的人,或者网购,或者是去大超市,或者去便利店”。

    在采访中,新快报记者偶遇了80岁的金伯,他在1985年-1992年在登峰商场担任党支部书记,是这里的老领导,他听到商场结业消息后,立即跑来看看。金伯回忆道,以前生意很好,他记得每逢中秋节,他们卖月饼要加班到半夜12点,员工也比现在多,有30多人。商场现任经理陈先生也说,“2003年非典期间,白醋在不少地方都升价,而我们严格按照盐业公司的定价,一分钱都没升,所以门口排起了长龙。”

    “好可惜啊,当年好辉煌的。”记者隐约看到金伯眼角的一滴老泪。金伯告诉记者,登峰商场创建于上世纪40年代。1956年,改成登峰合作社,变为国营商店。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合作社改名为“登峰超级商场”。2000年,商场实行股份所有制,由十多名老员工接手,直到今日,已经走过超过70年的历史。

    租金翻几倍,

    老店挣扎多时终告别

    “如今登峰商场每日的人流量超过1000人,生意比较稳定。结业并不是因为生意变差,主要是租金将要涨4倍。”陈经理告诉记者,商店的租赁期早就到了,但业主一直没有与他们续约,也没有加太多的租,原因是东濠涌二期拆迁工程一直悬而未决,现在尘埃落定不拆了,业主就放租了,公开招标,价高者得。据了解,租金估计要涨4倍,而现在的租金是2万元/月。

    “我们是坚守到最后的一间食杂行业的老店了。”负责财务的好姐在这里做了17年,她也有不忿:“这几年我们也一直在争取将店办下去,报告打了很多,希望有关方面能考虑到这是老店,在这个地段也较少同类的商店,但都无济于事,甚至有位领导说,云香酒楼150多年都执笠,你们才70年,唔算乜。”

    陈经理也坦言,除了租金问题,用人成本的提高、招牌商品的缺位、进货价的提高等,也是横亘在老字号商场面前的经营难题。

文献来源:2015-06-18   新快报-A21

作者:邓毅富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