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预保护期间遭开发商强拆、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诗书路民国建筑复建工程已基本竣工。复建重现了经典的船头造型,复建建筑内部将专门开辟区域展示事件的全过程。
焦点问答
问:为何复建一栋?
答:依法依规进行
据介绍,当年这里是有金陵台、妙高台两条巷子,建了一组建筑,一共2栋6个门牌号,其中妙高台1、3号,金陵台2、4号为一栋建筑,诗书路69、71号为另一栋建筑。
在2012年妙高台1、3号,金陵台2、4号建筑被拆后,政府部门组织专家到现场勘查,专家论证意见为:“妙高台1、3号,金陵台2、4号未定为法定保护建筑,因建筑主体结构已被拆除,建议保留其有历史价值的构件,不再修复,也不复建;诗书路69、71号的建筑是民国时期兴建的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近现代建筑,应该保留,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保护。”
尽管政府发出“诗书路69、71号”的“缓拆令”,但2013年6月,诗书路69、71号再度被开发商拆除。事发后,开发商被广州市政府要求重建诗书路69、71号建筑。另外一栋建筑开发商在拆除时并没有纳入保护,而且也没有图纸,根据专家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市政府处理意见没有要求复建。
问:复建建筑有何特色?
答:经典船头造型重现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金陵台复建工程设计师汤国华介绍,这里原本的两栋建筑都是坐西向东,其南边的巷子叫金陵台,北边的巷子叫妙高台,当中的“台”字是巷子的意思。
他介绍,这两栋建筑从特色来看应该是抗战结束后的新建筑,为同一建筑师设计,分别模仿船头和船尾的造型,整体形象是一条船,复建的这栋是“船头”。
汤国华认为,相比之下,复建的建筑艺术价值更高一些。“没有重建的建筑主要价值是几根罗马柱。这次重建的建筑从外形、色彩到细节都有很多值得欣赏的地方。”他介绍,复建的建筑有火船船头的造型,还有圆形悬挑的瞭望台、宽阔晒太阳的露台、圆窗、门上圆观察孔等独特的部件。”
问:复建建筑作何用途?
答:展示被毁建筑构件
汤国华介绍,这栋建筑共有2.5层,竣工后实际建筑面积466平方米。复建房屋为公共建筑,其中首层设置120平方米社区居委会用房(含历史文化展示)。首层将辟出部分面积作为展示功能,将原金陵台、妙高台两栋民国建筑的一些构件进行展出,同时将还原民国建筑被毁以及重建的整个过程。二层和三层天台则都归开发商所有,可以做一些商业,咖啡馆等,但不能做餐饮等有油烟产生的东西。
汤国华表示,相比建筑本身,诗书路民国建筑复建这一事件,对广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和警示意义更大。“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警醒人们广州的文化资源不能随便被破坏,历史建筑不能想拆就拆。”
文献来源:2014-10-15   信息时报-A16
作者:田桂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