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居:学术超男受热捧

     明代大儒陈白沙暂居于此 百姓纷纷来膜拜

  每次去逛北京路,都会路过一条名叫白沙居的小巷子,巷口的匾额字迹娟秀,总是让人心生好感。前两天闲着没事翻古书,才发现这条巷子的来历真不浅,它原来是明朝岭南大儒陈献章(1428~1500)停留广州时的临时居所,因为他长期隐居于新会白沙乡,人称白沙先生,所以这条他只住了短短半年的小巷子才有了“白沙居”这个名字。

  在当时的岭南学术圈,极少有人像陈白沙那样受到公众的极度热捧。1482年,他经两广总督朱英和、广东左布政使彭韶联名举荐,中断持续了十多年的隐居生活,赴京出仕,中途在广州停留,车子刚进城门,全城男女老幼倾巢出动,争着去看白沙先生长什么样,有些会画画的人,占据有利地形,在纸上留下白沙先生的真容,回家后挂在墙上,以便膜拜。据说还有富人一掷千金,买下园子,要送给陈白沙,被拒绝后十分失望。这样的待遇,不仅今天的学术超男、超女压根不敢想,就算是周杰伦这样的天皇巨星也没法与之相比,就算再狂热的歌迷,也没听说有愿意掏出真金白银给偶像买房子的。

  说实话,今天活跃于各大媒体上的学术超男、超女有不少是借炒作出名,学术水平实在令人不敢恭维,陈白沙能够成就大名,却全凭“干货”。他20岁时即考中举人,此后虽然三次参加会试不第,但却以出众的诗才震住了京城的大批精英,在最高学府国子监作下的一首《和杨龟山不再得诗》引得校长大人(国子监祭酒)大呼“真儒复出”,有了国子监“校长”的倾力举荐,陈白沙很快便名满京城,更有当朝大员听了他的见解后,就开始毕恭毕敬对他执弟子礼。

  不过,陈白沙真是与官场无缘,42岁时他参加会试再次落榜,也有学者考证说他是遭遇了嫉妒者的暗算,之后痛定思痛,决意摆脱八股之学,直接回归儒学源头,求取真知。此后,他远离科场,在江门老家潜心研习哲理十数年。由于陈白沙此时已名满天下,前来求教者络绎不绝,小小的白沙村居然有了孔子当年训导七十二弟子的气象。

  55岁那一年,经两广总督朱英和广东左布政使彭韶再三劝说和联名举荐,陈白沙再次北上京城,出仕为官。他毕竟是一个信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者,而不是“宁生而曳尾涂中”的隐者。不过,陈白沙到了京城没几个月,就耐不住官场文化的窒息,于是向明宪宗上了道折子,请求回家奉养老母,之后领了份翰林院检讨的虚职,返回江门老家。这次离开北京后,陈白沙再也没有回去过,他在江门潜心研学,广收弟子,开创的“岭南学派”渐渐在全国学术圈占有重要一席,自己也终成岭南第一大儒。

文献来源:2014-06-10   广州日报-AII8

作者: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