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科举年代,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地标建筑,除了官衙,恐怕就要算得上贡院了。就拿明代广东贡院来说吧,虽然它在清初毁于兵火,使得后人无缘再识其庐山真面目。不过,按《广州城坊志》的记载,它当年曾傲立于巍峨的越秀山下,古木参天,门禁重重,一派威严气象。贡院门外还有座小石桥,桥下河水淙淙,将科考重地与凡尘闹市相隔为两个世界。小石桥之南的东西向小街,就叫做小石街,再往南一点,稍微宽阔一点的街道又叫做大石街,此外,附近还有丹桂里、天香街、扳桂坊、洪桂坊、洪桂大街、洪桂新街、新桂巷、桂香街……论及渊源,全与科考有关,都寄托了人们蟾宫折桂,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良好夙愿。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故事,也与明代贡院有关,而且颇带有几分魔幻色彩。据《广州城坊志》转引清代杭州净慈寺僧人际祥辑录的《净慈寺志》所述,明代隆庆年间,有个名叫李时英的杭州人做了南海钦州的太守,平日诚心向佛,天天《金刚经》不离口。
1567年,李太守担任同考官,坐镇广东贡院,谁知在监考期间突然昏迷,原来其魂魄被金甲神锁了,带去本地土地爷面前,要求签字画押,送到阎王爷那里交账。谁知土地爷知其熟读《金刚经》,坚决不肯签字画押。金甲神怒了,抽出一根长达一尺的火钉,刺进土地的脑门,顿时火光熊熊,土地爷被烧得灰头土脸,面目全非,但他老人家还是不肯签字,金甲神更加生气,决定把土地爷和李太守全都押去见阎王。谁知半道上,一群冤魂奔向李太守,呵斥李时英前一世曾受人贿赂,害人性命。李太守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再念《金刚经》,顿见吕洞宾乘云飞来,面授机宜,要他赶紧向六祖彗能求救。
于是,李太守继续念经,只见六祖忽然飞到面前,端详一阵后连连叹息,说道:“业重业重,待与五祖商量来。”李太守哪里肯放,伸出一只手去拉六祖的袈裟,顿时空中金光闪烁,稍许异香扑鼻,空中五祖六祖齐声对金甲神高喊:“诵经人且放还。”听闻此言,金甲神只好抓起李太守,往地上狠命一扔,李太守这才大梦初醒,已是汗如雨下。结果,考试一结束,李太守飞身出场,当即辞去官职,出家为僧,每天必读《金刚经》,改恶从善,终于无疾而终。
这个故事无非是讲述“因果报应”的道理,劝人弃恶从善,可难得作者绘声绘色,把寻常的故事讲得一波三折,让人掩卷之余,还得到了一点“听书”的乐趣呢。
文献来源:2014-05-27   广州日报-A18
作者: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