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高台拆了,薛觉先还有故居吗
2013年6月10日深夜,位于海珠中路的妙高台在钩机前轰然倒下,人们的心也随满地的瓦砾而破碎:妙高台之于喜爱粤剧之人,正如北总布胡同24号院之于研究建筑之人。后者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前者是薛觉先住过的地方。
梁林故居被强拆,触动的不仅仅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痛心的还有文化传承的摧残与断裂。同样,妙高台被强拆,让曾绕梁三日的薛腔粤曲,消散在广州上空。
广州还有薛觉先故居吗?他在人生最后一次谢幕前的住所究竟是哪里?妙高台一定不是,因为薛觉先1955年就曾搬离。如果它不是,那哪里是?
昨天,在13人经历了4天不懈寻找后,粤剧界、文化界苦苦追寻的“一代宗师”、粤剧万能老倌薛觉先的东山故居,在其至亲及弟子们的见证下,成功得以确认——越秀区江岭东街9号。
故居隐于龟岗集市几无人知
[现场]
故居隐于龟岗集市几无人知
昨日14时,越秀区东山龟岗市场正门口,七位白发老人相约到来,互相搀扶着步入大门。走了十来米后,广东省粤剧名家小木兰停下了脚步:“会不会系呢度啊?”
顺着她的眼睛,众人向左看到的是夹在两个两米多宽肉菜档之间的半米过道。“这会是五哥的故居?”同是粤剧名伶的陈少珍有些半信半疑。
“是9号啊!肉档口上写着!”记者猛地抬头,发现白色塑料棚上的“9”字。
“台阶是,大理石扶手是,罗马柱也是,真的是,我有印象!”70多岁的唐婉华挤上前,边打量边搜索脑中关于这个房子的记忆。
“上去看看不就知道罗!” 曾在现代粤剧《山乡风云》中扮演过“斩尾蛇”的叶兆柏爽朗地建议。
没有光线照射的楼道,给几位老人带来些许麻烦。“哎呀,不要扶楼梯,才摸到那些柱都没了!”昏暗中,唐婉华发出提醒。
上到二楼,被油烟熏得发黑的墙边,胡乱摆放着锅炉厨具。称薛觉先为姑父的唐婉华,左右张望,愈发肯定:“就是这儿,是他最后住过的地方。我记得当时靠阳台的是一间房,姑父住;中间为厅,厅后一房。”
陈少珍老公、粤剧名角新名扬拿出Ipad,翻出一张照片,上面写有:薛觉先、谭玉真、薛觉明、小木兰、梁少声、陈少珍、孔壮志等人的名字。“这是五哥最后一场演出的海报,上面写着的七人活到现在的只有两个了。”
小木兰和陈少珍便是“这两个”。已过80岁高龄的小木兰,思维非常清晰。她轻盈地走来走去,站在具有民国建筑风格的古瓶柱阳台前,告诉记者:前面原来没有高楼的。楼下也没有市场。
或许是听到了众人的讨论声,二楼右边顶头房间走出一个瘦小的身影:“我是梁少声的大仔啊!”他自我介绍道。
这样的意外发现,让老人们不禁有些唏嘘!
在大家的要求下,梁生讲起一段关于自己房子的古:60年前,这里是广州粤剧工作团的宿舍,梁少声分到了一间20平方米大小的房。没想到,不多久,一代宗师薛觉先搬了过来。当时陪伴他的是最后一任妻子张德颐,曾任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长。
“他们是在我姑姑唐雪卿不幸去世后认识的。”唐婉华补充道:“妙高台本是我和父母租住的。1954年姑父和姑姑唐雪卿从香港回来后,就租用了一楼。没想到,1955年,姑姑与姑父一起演粤剧《嫣然一笑》,演出后她觉得不舒服,第二天请了家庭医生来看病,打了一针盘尼西林。针未打完,姑姑双手放在颈部,十分痛苦,大叫‘好辛苦呀,我吐唔到气’!医生马上从药箱取出强心针,还未来得及打,姑姑已经窒息去世。一夜之间,妙高台变成伤心地。姑父哭得肝肠寸断,遂搬到东山江岭东街9号住,因为这里离广州粤剧工作团比较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张德颐。在姑妈去世9个月后,他们结婚了,以此处为家。他们结婚才9个月,姑父因带病演出也离世了。”
在梁生的帮助下,记者敲开了薛觉先曾住的卧室门,开门的是一对来自湖南的青年夫妇。这对夫妇称,他们是租客,在这里租住了7年,不清楚每月来收房租的人是做什么的,也不曾听说这里有薛觉先这样的名人故事。
当看到租客床后的那扇关着的门时,唐婉华老人更加激动起来:这门后就是厅啦!你看那梁上的窗花图案,多漂亮啊,还像从前一样!
[特写]
4天13人,一场没有放弃的寻找
“郑迅记者,如果不是你,就不会有今天的发现!”
“不是不是,几位前辈的支持和信息,才是找到五哥东山故居的关键!”
江岭东街9号门外,羊城晚报资深记者郑迅和小木兰、新名扬陈少珍伉俪、叶兆柏、唐婉华、崔颂明、陈道微等人互相感慨着。
这的确是一次值得书写的寻访。4天,13人,为了找到薛觉先东山故居,认识的不认识的,有关系没关系的,皆因一个愿望,汇聚在了一起……
11月19日,记者郑迅为完成《名人故居》专题报道薛觉先篇而发愁。“妙高台拆了,没有了旧址,怎么拍图啊?如果再找不到东山故居,我们只能去三元里走马岗,拍八和墓园了。”
为了完成任务,郑迅想到了羊城晚报资深记者彭寿辉。这位当年在粤剧界名动一时的晚报记者,见证了广东粤剧数十年的发展,是众多粤剧名家的座上客。“你可以去问问罗家宝,听他讲:五哥曾经在东山住过。”彭寿辉说。
兴冲冲的郑迅赶紧联系与薛觉先情同手足的罗家宝,希望得到更加确切的地址。谁知罗先生身体欠佳,气喘得厉害,说句完整的话都比较辛苦。因为年事已高,时间间隔太远,罗家宝只能说出“故居大概在龟岗”,巷名和门牌则想不起来了。
正在任务完成无望之时,郑迅遇到了广东八和会馆名誉会长崔颂明。巧的是,崔颂明也正在为寻找薛觉先故居进行“地毯式搜索”。11月20日,崔颂明提议可不可通过广东粤剧院,找当年管理住房的人员了解五哥曾经居住过的住址。
说干就干!崔颂明找到广东粤剧院副书记陈列东,希望给予支持。陈列东满口答应!广东省文化厅前副厅长、省文联党组书记陈中秋听闻此事后,又献一策:“找当年的房管干部,还不如从薛觉先身边人找线索”。
在众多的人物线索中,崔颂明想到了曾长期在薛觉先身边工作、唐雪卿胞弟唐汉之女唐婉华。据崔颂明回忆,唐婉华做过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现已退休。
一时半会,唐婉华的电话没有找到,线索进行不下去了。“有困难找政府,无奈之下,我想到了通过跑线记者出面,请越秀区文广新局和越秀区东山街道办事处帮助寻找薛老的居住记录。”郑迅说。
两天后,越秀区文广新局和东山街工作人员均给回消息:找不到相关信息。
正在这时,彭寿辉找到了一个关键人物的电话号码:1956年,和薛觉先最后一次谢幕同台演出的粤剧名角陈少珍!近年来,在无数薛觉先的纪念活动中,陈少珍绝对是主角。她的先生新名扬捐赠过自己收藏几十年的五哥穿过的戏鞋!
不约而同,崔颂明也想到了另一个知名花旦:小木兰,并告诉郑迅:当晚小木兰会出现在江南大戏院。
11月22日,在去寻找小木兰的路上,郑迅又有了一个意外收获。曾师从薛觉先、白驹荣的叶兆柏先生,听说广东粤剧界正在寻找先师故居的行动后,主动透露:“上世纪五十年代,我曾经几次去过师父在东山的房子,只是物是人非,记不住门牌号码,只记得里面的模样……”
或许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热情打动了上天,当郑迅见到小木兰时,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竟清晰地说出了薛觉先东山故居的地点:江岭东街9号!
而这时,广东粤剧院副书记陈列东也传递信息,就是此处。直到这一刻,郑迅在心里大喊:天都光晒!
“我想,这次的寻找创了一个新路子,由民间人士、媒体通过相关线索,先找人证,再找物证,然后通过人证物证来印证。”崔颂明说:“从发起寻找到接近关键人物,前后4天时间!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一个义工,真正的主角是粤剧本身,正是对她的热爱和执着,让我们找得诚心诚意!”
[回放]
薛觉先生命的最后一天
1956年10月30日,薛觉先生命的最后一天。
上午,在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分会(现在的“广东省剧协”)第一次理事会上,薛觉先众望所归地当选为副主席。
晚上,专程前来广州指导、筹备成立事宜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要观剧,当晚薛觉先主演《花染状元红》,他一心一意要把当晚的戏演得更加精彩。
21时后,戏演到第四场茹凤声跪在母亲跟前接受训勉那一节时,饰演茹凤声的薛觉先站起来,身体微微有点摆动。台上饰演茹凤声妹妹的陈少珍连忙搀扶着他,同场的人细声问:要不要闭幕?但薛觉先却坚持:继续演下去。
第五场没有薛觉先的戏,在后台休息时,他才说身体有些不适。大家又说要请医生,但他仍是阻止。直到第七场(最后一场),他双腿麻痹得更厉害,完全支持不住全身扑倒下去。这时,饰演茹凤声母亲的谭玉真出场,连忙扶他坐下。
他坐着演唱一会儿,还想站起来再唱,可是刚离开凳子,又颠扑下来。饰演夏子奇的薛觉明一直在他左右,暗中紧紧把他按着,不让薛觉先再站起来。直到演出谢幕,坐在凳子里的薛觉先含笑接受观众热烈的掌声,鼓掌答谢。
然而,这竟是他最后一次谢幕!
演出终于结束,时任市剧团团长的林韵马上用小车将薛觉先送到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即柔济医院)。到达时,已是深夜12时多。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组织最好的医生前来诊治。翌日,薛觉先因高血压血管硬化、脑血管痉挛及脑出血逝世……
[人物]
薛觉先(1904-1956)
广东顺德人,生于香港。曾习京剧,取其所长,以丰富粤剧艺术,更不断创新,在净化舞台,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剧场陋习,培养后辈等方面,贡献很大。以文武生见长,又能反串女角、兼演红生,唱腔自成一家,创下薛腔,人称“万能老倌”。一生演过500多出戏,代表作有《三伯爵》、《白金龙》、《王昭君》、《胡不归》、《宝玉哭灵》等。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并称“南薛北梅”。
红线女曾这样评说薛觉先:他的表演很细致、逼真,手脚、手段、寸度都很讲究,没有多余的出手做作,动作幅度不大,但又不小气,显得特别的温文尔雅。
文献来源:2013-11-28   羊城晚报-A18
作者: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