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诗界大V黎遂球在此读书 后抗清身亡
在民初全城大修马路之前,豪贤路唤作豪贤街,再往前推演一段时间,豪贤街又唤作“濠弦街”。一看这个街名,就知道它与水有关了。原来,这条街就在当时的护城河东濠边上,形状又如琴弦,人们才给它取了这么个诗意的名字。
话说崔府街出了个南宋名臣崔与之,长塘街出了岭南第一探花李昴英,这豪贤街也出了个牛人,他就是明朝诗名远播江南,并被封为牡丹状元的举子黎遂球。据《番禺县志稿》记载,黎遂球的老爸名叫黎密卜,当年也是一个高人。黎家很早就在豪贤街上住了,有一年,黎宅东边的一口井突然冒起泡来,闻讯赶来的算卦先生断定这是祥瑞之兆,结果第二年,黎遂球就出生了。25年后,黎遂球参加广东乡试,中了举人,祥瑞之兆应验了。不过,黎遂球的考运到此为止,之后他多次进京考试,却屡屡不中。崇祯12年(1639年),黎遂球再次京闱落选,于是逍遥南下,漫游江南,第二年春天来到扬州,当时的名士郑元勋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歌比赛,参加者都要写出十首牡丹诗,钱谦益担任裁判,黎遂球诗冠众人,被众名士推举为牡丹状元,披红戴花,游街三日,十分热闹风光。
黎遂球返回广州后,在濠弦街修了两座小楼,一名莲须阁,一名晴眉阁,他就天天在这里吟诗作画,抚琴临帖,过着一个文人雅士该过的日子。可惜没逍遥多久,清军铁蹄逼近江西,黎遂球慨然从戎,被任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两广水陆义师支援赣州的南明军队。第二年五月,清军攻入赣州城区,他率数百义兵与之巷战,身中三箭而死,终年45岁。
黎遂球曾在自画像上题了一首诗:“状貌如妇人,力能挽强弓。岂是木兰女,无劳问雌雄。”可见他对自己的美貌和勇武多有自信,这么一个生气勃勃的人,无法满足于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而要在战场上酣畅淋漓地搏杀一番,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吧。再说,当时有节操的知识分子,有几个能真正放下家国情怀呢?
近代八卦
“三寸金莲”魅力惊人 平民女难抵诱惑
生前不裹足死后也要缠
按说缠足这一风俗,在广州的影响并不如北方大。晚清年间,除了富贵人家外,平民女子多数不缠足,道理很简单,要干活吃饭啊,缠出一双小脚,走路都不稳,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又没喝风屙烟的本事,不是等着挨饿?
可是,平民女子不缠足,不等于她们不艳羡“三寸金莲”的娇俏。1907年的《时事画报》就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话说广州乡间有一种风俗,平民女子平日不缠足,但到了出嫁前夕,总要象征性地拿裹脚布来把双脚缠一缠,穿上绣花鞋上花轿。出嫁两三个月后,新嫁娘该下地干活了,再重新把脚放开。婚俗如此,可见民间“金莲崇拜”之深。
另外,这些女子虽然终其一生都是天足,但死了以后,亲友还是会找来一双绣花弓鞋,尺码要比“金莲”专用版大得多,但式样并无差异。死者双脚套上弓鞋,才可入殓。
要知道,当时的“大脚板”三字,专门用来指称给人作妾的女子,亲人为了死者的名分起见,不得不小心从事。但《时事画报》的编辑颇有进步观念,他在“编者按”中发出疑问,万一死者落到阴间,碰到一个行为不端的鬼祟,她一双小脚怎么走也走不快,那又该如何是好?
数说往昔
1985年广州工资水平一般但物价偏高
处长月薪值二十斤猪肉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价格体系改革就此起步。当年11月,广州放开蔬菜价格,从1985年起又放开了肉类与禽蛋等副食品的价格。市场一“松绑”,各种商品价格涨成一片,上涨幅度远远领跑全国。
当年,日用品价格比上一年涨了7成,肉类和禽蛋价格涨了三成。市民常吃的草鱼,每斤卖到1.7元,猪肉每斤卖到4.5元,一双皮鞋卖到33.4元,冰箱、洗衣机等“奢侈品”也因供不应求,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广州的物价水平虽然领跑全国,但工资制度还没来得及作出相应改革,普通人的钱袋子在全国并不算鼓。数据显示,不少科长、处长和资深教师的月薪也只不过90多元,算下来只够买二十斤猪肉。一些正当壮年的行业骨干更是只能拿60元左右,而当时一个人就算只过中等偏下水平的生活,一个月最起码要开支50多元。拿着这点薪水,不想“月光”都不可能。
笔者稿子写到一半,特意去超市逛了逛,看到五花肉打特价,每斤只卖11元,赶紧称了两斤。拎着猪肉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没出息地算了算这篇稿酬能换多少斤猪肉,并再一次发自内心地领略了市场经济的力量。
文献来源:2013-09-10   广州日报-A17
作者: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