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存东山小洋楼未来命运不清晰

    光东前街4号是一座民国时期留下的东山小洋楼,4年前,它身边的成片小洋楼被开发商铲平,只剩它一栋站在一片瓦砾和停车场之间,与不远处“幸存”的民国时期连体小洋楼瓦窑旧前街10号、12号互相守望。

  清水红砖墙、民国水刷石、西洋式风格……以“东山小洋楼”著称的新河浦地区,曾是广州的豪宅区,有广州市现存最大规模的中西结合低层院落式近代建筑群。它们和城西的西关大屋一样是广州典型的传统民居,其中瓦窑旧前街10号建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已有83年房龄。

  这片东山小洋楼的保护和拆迁史要追溯到13年前。2000年6月,新河浦地区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400多幢小洋楼被列入保护范围;2006年2月25日,广州市政府通告实施《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大致东起达道路,西至均益路,北接庙前西街、庙前直街、寺贝通津和广州铁路局用地,南临东华东路、新河浦涌和东山湖公园,面积大概有62.9公顷,合共有493栋历史建筑。

  这一“护身符”并未能阻挡部分东山小洋楼被拆的命运。2005年12月,广州市规划局批准广州市杰星实业有限公司在核心保护区内的中共三大会址旁一地块建设商业住宅楼,将此烂尾地盘活;2007年,杰星公司获批在龟岗大马路江岭下街东侧地段实施拆迁,该地段位于距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三大会址不到50米的文物控制范围内,涉及光东前街10号、8号、4号之一和之二、4号、2号,江岭东4号、瓦窑旧前街12号和10号;2009年9月,上述地段的7栋小洋楼遭到强拆,经过市民奔走和十多位专家上书,市长终于将此项目叫停,此时只剩光东前街4号小洋房、瓦窑旧前街10号和12号联体楼得以幸存,在废墟中被保留下来。

  近日,记者前往新河浦探访这几座“幸存”小洋楼,发现它们未来的命运并不清晰。在瓦窑旧前街10号和12号的连体小洋楼前,记者按响了10号二楼的门铃,几分钟后,有一位市民警觉地从二楼窗口探出头来询问。他告诉记者,如今的小洋楼是公租房,他不过是租户,不了解房屋的历史。10号一楼住着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从门外可以看见屋内仅有木床、凳子等简单家具。“政府说要保护,这里永远不会被拆。”旁边商铺的店主肯定地说。

  在光东前街4号小洋楼内,居住者是几位被安排在此“看守”老宅的人。其中一位居住者老李告诉记者,他们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这栋小洋楼成了他们的员工宿舍,他们在此居住多年,为的是防止小洋楼再被开发商强行拆毁。从他的言语中可以知道这栋老房不太适合居住,保护下来后一直没有修缮措施和保护计划,他们一直在此居住。“这栋楼外头看着漂亮,其实是危楼,”老李说,“我见过汶川地震倒塌的楼房,我感觉它比那些房子还糟糕!”

文献来源:2013-07-23   羊城晚报-A16

作者:梁爽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