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九骑楼街平民情怀VS重新定位

    广州今年将重启骑楼街规划检讨 百年街市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商业的融合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州最主要的商业地段,密密麻麻分布着59条骑楼街路段。它们以人民路和中山路为坐标轴,北至东风路,西至龙津路,南至同福路,东至东华路。那时候在骑楼底,孩子们下棋、跳皮筋,成人叹茶乘凉、开铺做生意,“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屐”是广州骑楼的真实写照。

  骑楼,结合中西建筑特点,极好地体现了羊城开放、灵活的城市精神。就好像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小洋楼,骑楼成为广州的文化标签。

  现在的广州,骑楼没有那时多,但依然有蜚声海内外的上下九路、北京路步行街,还有广州人耳熟能详的长堤大马路、人民路等成街连片的骑楼。

  骑楼的命运也是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矛盾的缩影。一些骑楼已经消失,还有一些骑楼徘徊在可能被拆掉的边缘。今年,广州市规划部门将重新启动骑楼街规划检讨,骑楼传统商业模式是否还能在现代商业冲击中生存下来?居住型骑楼是由专门的管理公司还是由街道管理?如何满足骑楼里居民的生活配套需求?……带着种种疑问,本报记者连续一个月对广州的步行街、居住型、批发市场型三大类型骑楼街开展样本式调查,并探询我国澳门和新加坡骑楼街的保护开发经验。

  我们期望,骑楼,始终是这座城市一道迷人独特的风景。

  文/记者倪明、刘冉冉 图/记者骆昌威  

  要说广州最出名的骑楼街,非上下九莫属。这里的骑楼连绵千米,是目前广州规模最大、保存较好,并且仍维持着商业繁华功能的骑楼建筑群。上下九骑楼街始建于清代,既吸取了南欧建筑特色和中国北方满洲式装饰,又保留了西关传统建筑风格。如果在下雨天,从第十甫一直走到上九路,可以雨不沾襟。在阳光午后,站到步行街中间,抬起头,眯起眼,会看到流光溢彩的满洲窗和精致的墙雕。

  记者巡街

  荣珍茶楼甩卖运动服 

  历史上的上下九是因河而生,因商而盛。记者沿着上下九调查发现,如今的上下九,东起上下九路,西至第十甫西,全长1200多米,全路段店铺林立、共有商店300多家,日客流量达40万次。同时,它与周边的长寿路、宝华路、文昌路等构织成纵横近2.5平方公里的庞大商业网络。人们在步行街购物之余,不仅能领略浓郁的西关风情,莲香楼、陶陶居、广州酒家、伍湛记、南信甜品店等老字号更是本地人眼中的城中美食据点。作为广州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上下九蜚声海内外,每天人流如鲫,好不热闹,但仔细寻访,却不难发现繁华背后的危机。

  在当年的十九甫门前,一家珠宝玉器店的大喇叭吆喝声声:“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全场十元。”六元睡衣,二十几元牛仔裤……随处可见的甩卖店、清仓货似乎成了上下九最突出的特色。外地游客李少莹埋头淘货,“比我们那的批发市场还便宜!” 

  下九路著名的荣珍茶楼,如今已换成361°运动服饰专卖店,“三折、全城最平”的促销活动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昔日富丽堂皇的2、3、4楼已然变身货仓。“以前的荣珍如同现在的广州酒家,特别旺!可惜那么靓的烧卖吃不到了。”隔壁巷子里的阿婆感慨道。

  上九路公交车站站牌后面的店铺,拉出旺铺招租的红条幅。“生意不如以前好做了。1至5层以前全部卖当时最时髦的衣服,两年前改建成了2楼美食、3楼早茶、4楼住宿,回头客还是越来越少。”在上下九做了7年“小弟”的小陈说。

  “原来是‘拥一铺,三代富’,现在这里的租户多数为外地人,人人想来上下九淘金,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上九路某位经营了多年美食铺的广州本地人告诉记者。十年前的上下九骑楼的商铺,租金还比较便宜,每平方米不足千元,而现在少说也要四五千元;每月人工也比原来的1200元涨了一倍以上。

  街坊回忆:

  骑楼穿堂风不输空调房

  “西关小姐要看上下九的人来人往,都是从楼上的窗边凑过头去偷偷看一眼。怕丑嘛!”林姨摸着手上的珍珠戒指回忆道。在自家的牛杂店忙里忙外的她,穿戴讲究,夹杂着几缕银丝的烫发纹丝不乱。

  林姨在上下九的家原是在第十甫路137号。虽然外部看起来整体规划成一致的灰色建筑,但内部的装饰却各有千秋。林姨回忆说,当年骑楼二楼的住所有80平方米,是标准的两室一厅。门廊通往西侧的家门,进入之后便是客厅。客厅原是木地板,与整体的砖木结构相映生辉(这也为上下九骑楼带来消防隐患)。南边的墙上有两扇宽阔的窗,比起骑楼后边的拥挤民居,房间内采光效果好多了。自客厅向北,依次是两个卧室,里面的卧室通常作为书房。在书房北面自东向西走,便是紧挨着的厨房、冲凉房与厅景的“三连房”。老广对“厅景”并不陌生,旧时的“厅景”跟现在的阳台差不多,今日漫步上下九,仍能看到的“空中花园”就是厅景。

  巧妙的是,从客厅到“三连房”竟是一个南北直通的走廊。“南北通风全靠这个走廊了”,林姨介绍,虽然以前没有空调,但穿堂风丝毫不比现在的空调房差,下午晾的衣服,晚上就可以穿出去吃夜宵。

  如今,一起走过几十年的老街坊、老朋友许多都搬去了同德围、罗冲围,只能找机会偶尔聚会。“我也想过去其他地方开店,可从父辈开始,我们的店就在这里受街坊欢迎,我的心早在这里扎根了,一生都离不开上下九。”林姨说。

  如何定位上下九?

  上下九是全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虽然人气一直很旺,但一直有观点认为从前金铺扎堆,如今满目都是清仓便宜货,导致上下九的商业价值不如天河、北京路,甚至不如江南西路。上下九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是否应该恢复、发展更高端的商业业态?

  观点1:廉价货正是老街商市特色

  上下九骑楼街现在除了部分老字号,大多数商铺的档次不算高、有特色的也不多,但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吴中平博士认为“上下九有它的活力、有其服务的人群”。他认为,应该重视原住民的内在更新需求,由政府部门引导,包括骑楼的业主、商户和市民等多个方面一起协商合作,共同推进骑楼改造。

  “上下九骑楼街六成以上是私房,商业业态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很难由政府来统一规划引导。”在上下九管委会负责人看来,如今上下九路的专营店铺多如繁星,价格却平易近人,是一种多年积淀的“老街市的从容不迫”。因为在西关生根扎户的买卖人家深谙薄利多销,因此这里便形成了一些专以经营日用廉价货品为特色的商铺。

  观点2:应对商户分段重新定位

  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专家梁基永认为:上下九应该打造成一个有品位、有怀旧风的休闲商圈。比如很多骑楼的二楼,可以做成咖啡馆、餐厅,或者有特色的小店。其实,可以将上下九的商户进行分段,重新定位,比如第十甫一段可以继续走现在的平民化,荔湾广场以东则可以引进一些怀旧的、有品位的商户,特别是能展现西关风情的为最佳。同时要加强周围的相关配套,比如停车等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学博士郑少鹏认为:首先要弄清楚定位,是希望将骑楼街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和标志,主要供游客参观;还是作为本市市民常去逛街、休闲的场所;抑或是兼备以上两种功能。

文献来源:2012-02-22   广州日报-A5

作者:倪明、刘冉冉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