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广州阿全:走在骑楼街上,铰接式公交车停靠着车站,一会儿又渐渐地离开,无轨电车打着强烈的鼻鼾声徐徐而过,刮风下雨晒太阳,都一样舒适。走到骑楼街中段,广州市儿童公园赫然在目,里面还有全广州市当时最高的滑梯。当年的小朋友要到生日那天,才可以去开心一天。但事到如今,因为南越王宫被发掘,儿童公园也早已迁走。
白领小玮:六岁半时去牙科诊所拔牙,当时我因为觉得骑楼的造型奇怪,一楼有一半是通空的,可能支撑不了二楼,就死活不肯上去,还赖在一楼大哭。整条骑楼街上飘荡着哭声,在商铺边上购物或做生意的街坊们纷纷探出头来,或讪笑,或出言安慰。
“鼎盛香火替焕然一新的广州带来祝福,似乎同时亦在祭祀为这两千年遗址而腰斩的中山四路骑楼群。”今年正月十五的城隍爷巡城,广州人重新认识了广州城隍庙和南越王宫博物馆,人们的视线重新回到了中山四路一条骑楼街上。中山六路即将扩建,骑楼面临推倒的命运。而早已经历过一番清拆的中山四路骑楼街,则是在庙会后显得更加萧条,是去是留,仍不为人知。
调查:
中山四路骑楼使用率过低
上周日,建设六马路一幢居民楼改建成的荔枝会馆内,不足100平方米的展馆摆满了有关中山四路和南越王宫的报道、手绘中山四路17座骑楼立面图、红黄色调的手绘中山四路全貌以及南越王宫当初所有的规划方案征选图……一帮80后“广州仔”,实地调查中山四路288号至328号骑楼及周边现状后,以一场“一百·二千·中山四”骑楼现状展览把骑楼街改建前后面貌进行比对,用完整的数据和详尽的图片在展览中呈现出来。他们在思考,中山四路上这些“半桶水骑楼样板”假如沿用到中山六路的改造上,又是否恰当?
“当初由于要修复南越王宫,把有100年历史的中山四路骑楼齐头砍断,只剩下一个牌坊式的立面,这样的‘半桶水’样板骑楼让人看着很心痛。”展览的一张张老照片上,中山四路骑楼商铺街鳞次栉比的招牌和霓虹灯、上街下铺繁华而悠然的生活方式,已经随风流逝。另一边,一个个羊皮纸板尤其引人瞩目,上面画出了中山四路17幢骑楼的原状截面结构图,每栋骑楼的原建筑占地面积、层数、建筑面积、现仅存面积、可利用率等都单幅列出数据;更分别标识其原来有什么功能,商铺还是医院……让参观者可以直观地回忆起那段曾经活生生的骑楼街。
这个全部由“广州仔”组成的“声·鸣行动小组”,通过1个月的调查,到中山四路现场实地测算,尽可能精确地记录中山四路288号至328号骑楼的占地面积、楼宇面积、实用面积和曾经营店铺等,将完整的数据在展览中呈现出来,令人惊讶的是,仔细一看改建前对比,掐指一算之下不少骑楼使用率甚至不到四分之一,调查结果让人唏嘘不已。“290-292号,三层骑楼建筑,原占地面积100m2,原总楼宇面积260m2,现总楼宇面积95m2,现使用面积25m2,首层曾经营商铺:广州越秀区第一诊所;320号,四层骑楼建筑,原占地面积85m2,原总楼宇面积305m2,现总楼宇面积205m2,现使用面积20m2,首层曾经营商铺:穗辉童装……”
原来,自去年9月起由于让道南越王宫博物馆施工、城隍庙扩建等工程,中山四路南越王宫段骑楼街商铺(旧儿童公园至忠佑大街)已经全部清空,为了建造南越王宫博物馆的消防通道,这些骑楼的主体建筑更已经基本破坏,二三层已经不能再使用,骑楼内部近半内拢更是拦腰劈去,完整的墙体仅由一面铁皮所代替,骑楼已经不成其为骑楼。往日人声鼎沸的众多本土品牌商铺,已经人去楼空,曾经家喻户晓的商号也不知所终。
今年春节,一场广府庙会热闹开场,这些骑楼的首层商铺内堆放着一批批临时贩卖的手信商品。作为庙会的商品摊位,一列纵深不到2米的铺面和某些主题公园的临时搭建似乎没有太多的区别。喧嚣的庙会后,骑楼街又是萧条零落的局面。“但其实这正是广州骑楼尤其是中山路上骑楼的真正遗存。”“声·鸣”小组成员说,在广州,骑楼遭遇上述状况并不在少数。“这样的半桶水骑楼,不仅居民被迁走人去楼空,除了首层作为商铺还有部分在经营外,整体使用率甚至不到四分之一,今非昔比。”
记忆:
北京路旁小商圈的温馨童年
瑞士英纳格表、鳄鱼童装、宝生园……昔日商铺林立的骑楼沿街,而今有的已铁闸紧闭,只顶上残存着半截招牌;有的店铺早已人去楼空,徒留门口高挂的一纸“拆迁清货”。只有有着95年历史的李占记钟表公司还依旧开门营业,成为了如今中山四路唯一原址仅存的老字号商铺。
“上世纪90年代,中山四路算得上是当时广州最旺的商业街之一,”原来在此经营童装的老郭说,因为此处地缘北京路商圈,而且拥有骑楼得天独厚的遮风挡雨优势,中山四骑楼的商铺人气很旺。“哪怕做到晚上11点都还有生意。”做生意讲究成行成市,这里逐渐形成了童装、钟表一条街。老郭说,在最兴盛时期,这条街上一共有11家童装店。不过,早在去年9月,经营着“小树熊”童装店的老郭已把钥匙交回给了屋主。搬迁前,经常帮衬老郭的老街坊一口气买下了好几条泳裤,“被我笑他上仓,但其实心里却是感动的。”郭叔喃喃说道,一想到就要离开生活数十年的骑楼街,就忍不住想流泪。
“这些骑楼经历过很多风吹雨打,也仍保存完好。”老广州阿全记得,当时还有与北京路口、解放路口和起义路口上骑楼紧密结合的十字天桥,是拍照、摆地摊的好地方。在这些骑楼里边,极少数是住宅,大都以店铺为主,记得在小的时候,全家人每次去中山六路励红百货买日用消费品,都会经过中山四路骑楼街。“走在骑楼街上,铰接式公交车停靠着车站,一会儿又渐渐地离开,无轨电车打着强烈的鼻鼾声徐徐而过,刮风下雨晒太阳,都一样舒适。”走倒骑楼街中段,广州市儿童公园赫然在目,里面还有全广州市当时最高的滑梯。当年的小朋友要到生日那天,才可以去开心一天。但事到如今,因为南越王宫被发掘,儿童公园也早已迁走。
白领小玮还记得,中山四路与文德路交界的骑楼上,就是越秀区牙科诊所。小玮6岁半的时候,因为要拔第一颗乳齿,奶奶带她来找相熟的医生,要上到骑楼的二楼,“当时我因为觉得骑楼的造型奇怪,一楼有一半是通空的,可能支撑不了二楼,就死活不肯上去,还赖在一楼大哭。”整条骑楼街上飘荡着小玮的哭声,在商铺边上购物或做生意的街坊们纷纷探出头来,或讪笑,或出言安慰。后来,奶奶以“拔牙后就买个甜筒雪糕”诱惑小玮,她才乖乖地上楼。更好玩的是,由于还在害怕骑楼的二楼不稳固,会塌下去,她死死地用手抓住椅子,因此在整个拔牙的过程,只记得紧张,几乎忘了拔牙的疼痛。事过境迁,小玮每每经过中山四路骑楼街,总会回忆起这段可笑又温馨的往事,然而城隍庙扩建,骑楼街商铺纷纷谢客拆迁,这洋溢着“爱与痛”回忆的牙医诊所,也随着拆迁而不复存在。
愿望:
市民来判断骑楼未来命运
“17栋算不上惊世骇俗的民国骑楼,交叠了100年民国骑楼与2000年南越王宫历史的马路……它们的生存也值得我们关注。”在骑楼去留的问题上,关注中山四路百年骑楼的“声·鸣”本土群体小组成员们都认为,它的遭遇相当稀有,它们是因为更旧的历史而被损毁。一个历史被一个更旧的历史所掩盖。当两个同样璀璨的历史同时出现,如何取舍?谁去、谁留或共生共荣?老广州罗小姐认为,从1974年年底,在中山四路发现大量古代木结构遗存物开始,2001年南越王宫全面挖掘,儿童公园变迁,居民逐渐迁出,到如今广府庙会热闹的现场,它们尽管不是什么名人故居,也不属于稀世文物,但作为广州的代表性建筑,这段骑楼是否保留、如何改建,如何规划,值得讨论。
“广州的骑楼变迁还在继续,临近的中山六路的扩建也迫在眉睫,是否应该把中山四路骑楼的改造模式原封不动地‘嫁接’过去,我们认为值得思考和商榷。”“声·鸣”行动小组成员说,用比较温和的图文展览方式来为骑楼张目,其目的并非要号召保留这段骑楼。“我们只是将现状摆出来,让市民自己来判断这段骑楼接下来的命运,要留个半身还是要拆完。”
钩沉
那条抗战时的“烂马路”
中山四、五、六路位于广州旧城墙以内,在明清时期已经是贯通大东门(越秀路口)到正西门(人民路口)之间的一条主要街道,称为“惠爱街”,沿街分布有广州主要的官署衙门,如清代的布政司、巡抚部院、广东都司等。1914年,澳大利亚华侨蔡兴、蔡昌在惠爱街与双门底(今北京路)十字街口兴建了“城内大新公司”(1918年又在西堤建了规模更大的“城外大新公司”)。1919年,惠爱街拓宽改建为近代马路,两侧兴建骑楼,定名为惠爱东、中、西三路(今中山四、五、六路)。1921年,向东开辟大东路(今中山三路);1925年,筑成百子路(今中山二路)。1926年,修筑了东山口至黄埔的中山公路,因该公路按照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的“实业计划”意图建筑,故而得名。1931年陈济棠主政广东时期,拟建设西南铁桥(今珠江大桥位置处)以便交通粤西,并规划从正西门以西开辟马路直通铁桥,1933年因市政经费紧缺停建,其后抗日战争爆发,广州沦陷,该段新路直至抗战胜利都未有彻底治理,因路面破烂不堪,被市民戏称为“烂马路”。1940年代后期,原中山公路西段(东山口至杨箕)易名为中山一路,百子路、大东路、惠爱东、中、西三路和正西门以西的新路则分别被命名中山二、三、四、五、六、七路。1950年代,中山七路西门口至陈家祠高基段几经改造及开辟扩展,后再向西延展至三圣社(今荔湾路南段一带);1960年代,为配合珠江大桥通车,建成了中山八路,直抵珠江大桥东广场。
声音
南越王宫比骑楼更有意义
在昨日华南的论坛上,原康研究会理事胡文中介绍称,中山六路是老广州的中心区域,可以讲广州中山六路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文化。附近有很多的古建筑群,每一个建筑都有1400年以上的历史,是广州最古老的地方之一。
他还回忆称,以往的中山路是一条宏伟的骑楼街,那里老字号云集的地方,比如说新华电影院、艳芳照相馆,还有北方的饭馆,从民国到解放后非常有名的商户都有,“以前是名老字号,一走进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后来把中山四路拆了搞地铁,把新华电影院拆掉了,百年老店也都拆掉了,只能是作为老广州的回忆”,胡文中惋惜道。
广州市房协专家委员会成员黄穗诚则认为,广州中山四、五、六路的骑楼街是世界上最宏伟的骑楼街,最长的骑楼街。
网友Franz则觉得,可能大家会认为,那一排(中山路)骑楼好传统好历史好有广州特色,拆了很不舍得;但这次拆了它们并不是为了起新的高楼大厦,而是为了更加好保护广州真正最悠久的历史遗址南越王宫。“它可能是我们”广州城“最早的历史源头,对于真正彰显广州历史底蕴和体现广州文化传承的意义,比那一排骑楼绝对要远远地深远得多。”我们身为广州人,却长期以来只将广州悠久的历史等同于近一百年先才出现的“骑楼”,而忘记了更多更加古老、更加具历史意义的遗产,其实是本末倒置。
中山六路骑楼去留问题引发激烈讨论 13名专家12人反对拆骑楼
南都讯 “中国很多城市都有中山路,像广州中山路那么有历史积淀的,只有一条。”昨日下午,备受关注的中山六路拆骑楼扩马路话题,在珠江新城举行的华南地产论语论坛上引发羊城城建专家热议,如何平衡骑楼文化保护与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成为会上交锋的焦点,其中绝大部分专家明确反对拆除该段骑楼。
在刚结束的广州“两会”上,一份《中山六路(纸行路至解放路段)骑楼街规划控制导则》的公布,引发骑楼保护问题的再度关注。根据该《导则》,越秀区中山六路将从现有的9米宽拓成38米宽,其中24米为车道,两侧各有5米的人行道,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各有2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如此一来,中山六路现有旧骑楼大部分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
就骑楼拆与不拆的问题,市城建委有关人士曾在“两会”期间公开回应称,目前正在作前期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管线迁移的数量、拆迁户数的情况、改造资金的投入等。该人士还透露,估计今年不会安排拆迁扩建的工作。
中山路与东风路、环市路等同为广州中心城区的东西走向大动脉,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中山六路的交通瓶颈主要位于将军东电器城至中六电脑城之间,该路段不过四五百米,但路面较东西的中山五路及中山七路明显收窄,双向仅两车道。紧挨着机动车道的便是两三米宽的骑楼底,供路人行走。通过这个瓶颈路段后,中山路又恢复为双向6车道。
更影响通行速度的是,在短短的四五百米瓶颈路段中,就有中山六路站和西门口站等两个公交站,共有18条线路的公交站牌。昨日下午3时,公交车就几乎挤占了中山六的所有的车道,加上海珠路横穿中山六路的车流,交通几乎塞成“一锅粥”。
附近街坊梁小姐表示,昨天的情况还不算拥挤,逢年过节,中山六一带的六榕寺、光孝寺以及光孝堂等就会迎来祭拜和祈祷的高峰,往往要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禁止私家车进入。
交锋
昨日下午,搜狐焦点网专门就中山六路骑楼保护与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问题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探讨,13名有关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其中12名专家都坚决反对拆除骑楼。
保留派:骑楼街应减少车流量
记者在探讨会上看到,现场绝大多数的专家都对拆除骑楼持反对意见。
广州发展研究员所长、广州大学教授,曾对骑楼进行过深入研究的功史文化保护专家杨宏烈教授的反对声音尤为突出,“历史建筑一定要保护,能够保留的坚决保留,要再拆掉的话,广州名城的资格都没有了!”
他还以南京为例,提出可以对现有的骑楼街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把历史街道改成慢行车道、减少车流量,地铁结合公交、旅游车结合自行车,利用自行车旅游完历史街道,设立自行车的游览点,我们广州从各个方面来讲,像这样的做法是完全可以做到,这不是个问题,也不是什么奇迹。”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委员会的专家谭元亨也对拆除骑楼持反对意见,“这是广州历史最悠久、积淀最深的地方,如果拆了怎么办,广州还是广州吗?”他认为拓宽道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思路太过机械,“应该把这个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开发,要有一个全面的调研、研究,不要重复陈旧的思路。”
迁移派:拓宽马路后异地重建骑楼
探讨会上,战略规划与房地产投资专家许学锋博士的观点则显得有点另类。
许学锋博士认为,由于骑楼的立柱承受能力有限,已经不适合现在大容量、比较高的现代建筑风格。他还提出可以异地重建骑楼的建议,“假如中山路这骑楼街没有办法现场保护,或者拓宽之后,街边是不是可以按照骑楼街的原貌来建设呢?我知道台山春节前推出一条新建的骑楼街,很具规模,商户也是公开发售,吸引很多人到那里去买,这种做法值得广州市政府去思考。”
许学锋博士这个建议一出,却马上引来了现场的一些学者的反对。
“中山六路如果拓展,比现在要拓展4倍,骑楼就不存在了,即使做新的骑楼也是假的,是赝品了。就是现在的人民公园斜对面留的建筑是骑楼吗?不是真正的骑楼,是赝品。”谭元亨说。城市社科院研究员谈锦钊也不以为然,认为“拆迁了,再建也不是那个味了”。
文献来源:2011-03-02   南方都市报-AII12
作者:朱丹婷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