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广州,要看珠江,也一定别忘了看一看连接珠江的那些河涌,这样您才能看到整个珠江变化的全貌,惊叹在这两年里,那些曾经留在老街坊记忆中的“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河涌碧波荡漾,孩童捉鱼戏虾”的场景“复活”的“神话”。从今天起,我们推出“河涌碧波”系列,陪您领略广州河涌的巨变。
信息时报记者 张玉琴 通讯员 汪浩
河涌整治 新技术新材料为东濠涌整容
亚运期间,水清景美的东濠涌成了广州知名的新景点,甚至众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而在越秀区,整治的河涌不仅仅是东濠涌,还有水均岗支涌、新河浦涌、景泰涌,总长8.28公里,总投资11.6亿元。目前,4条河涌通过综合治理,河涌水质均基本达到了治理标准。尤其是东濠涌综合整治,打破治水常规,在全市121条河涌整治中唯一实施了调水补水和水质净化的有机配套工程,通过补水和净化处理,河涌水质可达到国家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和无色、无味、清澈、可触摸、无害皮肤的效果,可供行人戏水,并通过形成水闸联动,可改善新河浦涌及东湖水质,实现城市中心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张广宁关注解决拆迁难题
治水要铺设污水管,难免涉及到拆迁问题,拆迁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但是越秀区在治水过程当中的拆迁工作却比计划整整提前了3个月,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1153户、约5.5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其中不乏有拆迁政策好,有相关部门的服务好等功劳,更有各级领导的功劳,特别是广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广宁的功劳。尤其是在东濠涌整治过程当中,张广宁自始至终高度关注,先后6次到越秀区调研和检查指导工作,解决了“千龄地块”(注:千龄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名)。以及广铁集团、市侨联、市侨办的房屋拆迁等十多个难题。
新技术建成净化水厂
东濠涌全长4.51公里,此次迎亚运环境整治,只整治了东风路以南明涌段1.89公里,东濠涌北段仍然未整治,下雨时,北段的污水仍然能流到下游来。
为了解决截污后没有干净水源的难题,东濠涌率先采用了从珠江抽水补水的技术,并在东风路钱路头建设了水质净化水厂,经过十几道工序后,珠江水便变得清澈、透明,接近自来水的效果。据工作人员介绍,与自来水工艺不同,东濠涌水质净化工程净水处理工艺主要通过混合絮凝、气浮过滤、紫外线光催化氧化等主要流程,对补水水源进行净化处理。据测算,东濠涌净化水处理成本为0.16元/吨,远远低于自来水1.32元/吨的处理成本。
“补水净水工程属于后来加码的工程。”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整治东濠涌的最初方案里并未把补水净水工程列入其中,但经过一系列的工程论证等,到2009年12月才正式进场施工,“此时离东濠涌整治工程完工只有短短10个月,如果按照传统的技术,这样大的工程至少需要3至5年。”因此,在东濠涌整治的高峰期,同一时间进场施工的工程队就达20多个。
除投入大量的人力之外,东濠涌水质净化厂的建设还引进了先进的旋挖转技术。据介绍,由于东濠涌钱路头一带的地质条件较好,可以采取旋挖钻。施工部门便不远万里从江苏引进了这一技术,“这种机器一天可挖5至7条桩,而传统的挖掘技术7天才能挖1条桩。”
新材料建安全生态堤岸
“最初的设计方案是像珠江边的堤岸一样,即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直壁式挡墙。”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设计主要是基于防洪的功能,但这种堤岸沉闷单调,而且造价比较高,为了让东濠涌堤岸真正变成绿色的生态景观,他们多次要求设计专家们修改方案,最终决定在过水断面有条件的地段,将直壁式的挡墙变成自然式的生态堤岸,利用起伏地形,修建人工景观,并种植多种植物,而在没有条件的地段则做成梯田式堤岸,逐层种植绿色植物。
东濠涌毕竟还承担着泄洪的任务,采用生态堤岸,其安全性有保障吗?对此,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态堤岸采用的是可渗透性的砌块砖新材料,即每一个砌块砖都是经过600吨高压机械冲压而成,它不仅有强大的透水性,具有排洪的功能,而且还可以使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具有水分交换、滞洪补枯、水位调节等功能。目前,东濠涌沿岸的砌块砖都种上了滴水观音、风车草、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水线以上看到的是绿油油的植物,水线以下,这些植物的根须则成为鱼虾的窝。”
河涌博物馆全国第一家
如今,东濠涌几乎成为新广州一日游的必游景点,其中东濠涌博物馆更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据统计,东濠涌博物馆自10月28日免费开放以来,至11月底已接待公众6万余人,平均每天接客超过2000名,周末时游客激增到3000名。亚运期间,不少外地游客也纷纷慕名来参观。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座“捡来”的博物馆。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濠涌沿线拆迁时,工人们正抡着大锤准备对越秀北路边上两座外墙已经斑驳不堪的民国时期红砖小楼进行拆除,恰值时任越秀区区长武延军前来视察,看到这两栋房子虽然外墙破旧,但建筑风格独特,拆了可惜,便让施工单位暂时保留下来。这两栋民国时期的建筑见证了东濠涌的历史变迁,涌水由清变黑臭又变清,后来,有人提出在这两栋建筑内建个和东濠涌有关的小型博物馆,由此诞生了这座国内唯一的河涌博物馆。
越秀四大涌简介
东濠涌:
东濠涌全长4.51公里,始于麓湖,南“明”北“暗”,由北向南贯穿市中心,至江湾桥流入珠江。在迎亚运环境整治过程中,只整治了东风路以南明涌段1.89公里,总投资10.38亿元。主要是通过对河涌进行治污截污、清淤、调水补水和两岸生态景观建设,恢复河涌防洪、排涝的功能,建设两岸休闲带、绿化广场,创造亲水开放空间,实现东濠涌南段的水清、河畅、可触、岸牢、景美,成为“一流的生态河涌绿色走廊”。
水均岗支涌:
从中山一路金羊花园内到羊铁大厦沙河涌出口,全长340米,总投资3315万元。采取在河涌西岸铺设截污干管(管径1.2米)、新建堤岸、两岸新建通透式栏杆和3米宽人行道、新建1座跨涌人行小桥、创建园林绿化景观等方法,把河涌整治成社区自然新景观。
新河浦涌:
从洪恩桥至红火炬小学西侧,全长220米,总投资4574万元。新建一座宽10.35米双行车道跨涌过河交通小桥,改造堤岸市政道路220米、宽11.4米,新建雨水管道210米。通过整治进一步美化河涌两岸景观,提升道路交通能力。而今,新河浦涌实现了“一湾碧水绿,两岸杜鹃红”的景象。
景泰涌:
从三元里大道至新市涌,全长1280米,总投资967万元。新建了三元里大道主广场,修复笃学桥、友谊桥,改造铁路桥以西至新市河涌两岸护坡等景观节点,沿线清淤等。通过整治改善水质,美化沿线景观,提升交通能力。
文献来源:2010-12-25   信息时报-A08
作者:张玉琴 汪浩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