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濠涌堤岸变靓 水质待改善

    作为治水工程中“最难啃的骨头”之一的东濠涌,在砸下逾10亿重金之后,南段已不是老鼠街边那黑得冒泡的臭河涌。昨日上午,“喜迎亚运,见证城变,全民参与”南都市民巡城团冒雨到达第七站东濠涌涌边,发现昔日这里低矮的危房群,已变成一片延绵两公里的湿地公园,昔日臭涌也开始变清。 

    但相关负责人坦言,涉及10.38亿的东濠涌南段河涌整治,还只是一个小开端,中北段还有1.5倍于南段的河段尚未截污和管道改造。他估计需要等到2020年,全市实现95%的雨污分流目标,才能实现东濠涌彻底变清。 

    十步一景 团友叹靓 

    昨日上午10点,连绵上百米的撑着各式雨伞的长蛇阵,从东濠涌糙米栏出发,穿越1.3公里的绿道,细细品鉴这个总投资逾10亿元的大手笔工程。 

    溢清苑、东濠驿、鸣玉泉、珠帘瀑,东濠涌改造,可谓十步一景,有团友甚至冒雨和荷花池合照。 

    “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花。”曾经去过西欧众多国家的德国人Toblas W eis,昨日借出差之机也加入了巡城团,首次来广州的他并未注意到河涌,反倒是被涌边大片的园林假山所吸引。他表示,德国2006年世界杯前夕同样会“穿衣戴帽”,不过仅限对房屋外立面的整饰,而在城市中心“兴建”这样延绵数公里的花园,在西欧大城市中实属罕见。(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据了解,东濠涌修建“绿道”全长1300米,从东风路贯通珠江边。沿水脉设置瀑布、雕塑、荷花池、景观石、水堰、凉亭、驿站等景观10处,堤岸景观造价约2.31亿元。(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上游泄洪 污水冲入 

    “堤岸是漂亮很多了,水有没有变清才是关键。”上午10点半,站在小东门桥避雨的巡城团,突然发出阵阵“哗”声,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只见碧绿透明涓涓细流,流速突然加快,颜色逐渐转变为灰黑色,空气中还夹杂着一点腥臭味。 

    越秀区建设与水务局水务科科长明玉良介绍,由于雨越下越大,上游不得不开闸泄洪,尚未纳入改造的东濠涌中北段暗渠还没有解决截污问题,东风路以北的地段河涌属于合流污水渠箱,每逢开闸放水,就会将暗渠的污物,冲入南段明涌。 

    记者现场看到,半小时前还供游人戏水的清水平台,瞬间被灰黑色的涌水淹入过一米高。面对自白云山倾泻而下的开闸泄洪潮,总投资7339万元抽水补水净化系统,可谓杯水车薪,难以发挥作用。(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明玉良表示,等泄洪完毕后,还会派专人到涌底洗刷淤泥,重新向游人开放清水平台,预计不到两小时的补水系统冲刷,清水平台又会恢复洁净。 

    家住东山、专门来看涌的市民徐先生,显得有点失落,怎么才能让涌水彻底变清呢?相关负责人坦言,涉及10.38亿的东濠涌南段河涌整治,只是一个小开端,中北段还有1.5倍于南段的河段尚未截污和管道改造,对比下游只是拆迁低矮的平房,上游拆迁的是多层公寓,涉及到天价拆迁费用。他估计,需要等到2020年,全市实现95%的雨污分流目标,才能实现东濠涌彻底变清。 

    “也不能太心急”,海珠街坊何先生表示理解,河涌经过的都是市中心,数十万人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不是一两年能解决的。目前已经看到政府治理河涌的诚意,应该给予支持。 

    “很遗憾,没看见传说中的清水平台。”家住五羊新城的余先生夫妇指着涌水底下的假山石头说,以后等天晴了,还要再来东濠涌观光。 

    ■今非昔比 

    告别恶臭老鼠街 

    腥臭发黑的涌水、涌边鳞次栉比的吊脚楼,这是54岁涌边居民黄松林,一年前在东濠涌见到的景象,昨日,他特意加入市民巡城团中来,跟随治涌官员一起,重新审视这片从小居住的土地。 

    走过弧形瀑布“鸣玉泉”,踏着鹅卵石埗头走下清水平台,涌对面就是黄松林昔日的家,在涌边长大的他还清楚记得,1968年,还在读书的他经常会到涌里游泳,摸鱼捞虾,一条条木艇从涌面泛过,将白云山割下的草运到珠三角各地,作为养鱼的饲料。 

    随着广州的居住密度越来越高,东濠涌高架路的建成,东濠涌逐渐变得又黑又臭,以往在大街上摆桌吃饭的景象一去不复返。2008年,黄松林还要关起窗户,才能勉强咽下饭“太臭了。” 

    昨日下午,眼见昔日涌边低矮平房,已经在短短一年内变成一片城市绿洲。黄松林琢磨着,以后等不用排水泄洪时,找机会再到清水平台,重觅昔日摸鱼捞虾的乐趣。 

    ■数说东濠 

    工程分6个施工标段,造价约2.31亿元,今年6月30日完工。改造和加固堤岸3.8公里,清淤6000立方米,修建桥梁10座、栏杆2100米,整治道路3.2公里,铺设人行道5400米,建设景观节点10个,结合“绿道”建设铺设自行车道1300米。 

文献来源:2010-08-16   南方都市报-AII05

作者:秦鸿雁 吴广宇 冯海泳 谭伟山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