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阳光拆迁 千户涌边房主入住市区靓房

    南方日报讯(记者/陶达嫔 通讯员/周小莉林 俊娜)“现在住在沙园小区,每天早上伴着鸟叫声而醒,一天的心情都特别舒畅!”相比现在的安逸生活,已居住在花园小区的吴伯提起东濠涌边上30多年种种难堪的生活环境,仍心有余悸。

  年过七旬的吴伯和老伴此前居住在东濠涌边不到5米的低洼平楼里,每天遭受噪音和异常气味的影响,遇到“水浸”更是苦不堪言。然而,这种居住环境一住就是30年。吴伯说,“我很早就想搬离东濠涌,但一直没钱到其他地方买楼。”

  这种让东濠涌沿岸1100多户居民备受“折磨”的生活环境,在2009年3月份出现转机。2009年3月,越秀区启动东濠涌整治工程动迁,并出台“涌边房”最高补1.3万元/平方米及鼓励早搬迁获奖励的拆迁政策。

  正是这样一次拆迁政策,让吴伯和他的邻居有机会在这座大城市里寻找属于他们心仪的家。

  遇暴雨就被水浸遇天热就闻臭味

  年过七旬的吴伯算得上“老广州”了,1977年开始就在东濠涌边上居住。这位见证东濠涌变迁近40年的老伯,见证了东濠涌的繁华,也经历了东濠涌臭气熏人、涌水逢暴雨必倒灌的不堪。

  吴伯至今讲起东濠涌边上的生活情况仍心有余悸。在东濠涌边不到5米的低洼平楼里,由于紧挨高架桥,这位老人与老伴每天不到天亮就被汽车声震醒,白天高架桥传来的汽车噪音更不绝于耳。除了受噪音折磨之外,每天出门尤其天热时,迎面扑来的都是满鼻子都是东濠涌里飘来的混合淤泥臭味。

  每次暴雨来临,沿涌一带的邻里街坊们都会互相大声转告,“要下暴雨啦,注意搬好东西啦”。这种提醒绝对必要。吴伯说,只要广州一下大雨,最先浸的就是他们那里。因为珠江水倒灌,同时,他们挨着东濠涌早先设埠头的地方,所以最先浸的总是他们连着附近的房子。因此,一下暴雨,家家户户都忙着搬东西,给家具物件垫东西。遇上雨大,有几排房子总要被浸一两米深,街坊干脆就一家大小离家躲雨,等到雨停水退再回家。而每每此时,家具电器又被水浸泡了一次。

  “这种恶劣环境从高架桥建立之后更为明显”。吴伯说,“我很早就想搬离东濠涌,但一直没钱到其他地方买楼,才苦于没法走。”

  整治进行高额补偿人性拆迁

  2009年3月,越秀区启动东濠涌整治工程动迁。给。东皋社区居委主任告诉记者,不少居民听闻消息之后,主动找到居委会打听消息。在证实拆迁是政府行为,并且有公开的拆迁政策小本统一发放到大家手上之后,居民担心“被拆迁”的心放下来了。而在得知每平方米至少8000元补贴,并且早搬迁有4000元不等的激励政策之后,沿涌的居民就开始雀跃了,主动打电话到居委询问“什么时候拆我们家?”

  吴伯也是这样。在了解清楚政策之后不到一个小时,吴伯就处理好了全部的拆迁协议,而且当场拿到了拆迁补偿的95%的金额款。这让他激动不已,因为拿着钱就不用再担心拆迁之后没法找住的地方了。“政府还留了2个月的时间给我们找房子搬迁,这让我们真的感到很踏实。”

  千余困难户换上城区新靓房

  “东濠涌拆迁的顺利,不仅是高补偿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它让拆迁户拆得安心、暖心。”吴伯告诉记者,他仍常与东濠涌边上的邻居串门、喝茶。每次聊到老房子拆迁时都感叹不已,“政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让拆迁户买得起二手房的拆迁补偿,并且提前把买房子的钱送到拆迁户手中,让他们好及时找到新住地,真正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这样的拆迁,何从起意见?”

  吴伯说,他在东濠涌边上的70多平米的房子,拿到了近100万元的补偿款,拿着这笔补偿款,他在海珠区沙园选择了一套安静、生活配套便利的套房,剩下一些钱用作改善老年生活之用。

  和吴伯这样因为拆迁政策使居住环境得到改善的老住户还有1000多户。据介绍,此次包括东濠涌综合整治工程在内共拆迁房屋面积5.5万平方米,拆迁户数1153户。而根据前期调研,沿线的居民大多是居住环境较差、房屋面积窄小的困难户。而按照东濠涌拆迁《补偿细则》标准,凡是能够按期搬迁并放弃产权的被拆迁房屋,补偿价格都不低于8000元/平方米。另外,按照“按时搬迁可获不同程度的奖励和补贴”政策,凡是按时搬离并交出被拆迁房屋的拆迁户,其被拆迁住宅楼均可获得每平方米超过1万元的补偿。

  越秀区方面表示,治水涉及的房屋拆迁补偿标准都是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被拆迁房屋地段的市场价制定,也充分考虑了被拆迁人的利益,其补偿总价还包括对被拆迁人的有线电视、管道煤气、宽带网络、房屋搬迁费、围墙、阁楼等进行合理补偿。由于东濠涌沿线居住的大多是困难群众,政府在提供货币补偿时,会尽可能提高居民受偿水平。“让沿线居民把家让出来,是希望还居民一个更好的家。”

文献来源:2010-05-13   南方日报-AⅡ02

作者:陶达嫔 周小莉 林俊娜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