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数字出现街头当暗号

    细心的市民发现,环市东路广东工大附近的南面人行道上,出现一列奇怪的数字“阵”。“2220 环市东路 HSD510075”、“2240 环市东路 HSD510075”……这些数字一直延伸到动物园南门的天桥下,好似电影里的神秘代码,引得不少路人驻足。

  “这些数字代表什么?”路人纷纷猜测,“应该是市政修路时的标记”、“我猜是网络或电力部门的编号”、“就是测量路长的呗”……但数字的间隔为何不相等?

  在附近工作的清洁工也发表看法:它们会不会与门牌号有关?你看每一组数字都对着一户人家或商铺。可再看看门牌:7号、9号……这两者又怎么联系起来呢?

  路过的“的哥”也来猜:“不会是今年亚运会马拉松比赛的里程标志吧?我在农林下路的人行道上也发现类似这样的数字。”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打探到可靠结果。原来,这是广州民间发明爱好者周良勇琢磨出来的“路面GPS数字定位系统”:以道路的一端作为起点并定为0米,然后每隔4-30米不等,在路边商店、单位、住户、路口等需要的地方标注里程数字,以及路名缩写和邮政编码。比如:“2220 环市东路 HSD 510075”表示这里距起点有2220米,HSD为“环市东路”的缩写,“510075”就是邮政编码。

  周良勇说,如果将一条路当成一把标尺,然后标上刻度,这样不就能随时知道行人、车辆、建筑物在路上的准确位置吗?据悉,这项发明已得到发明专利。


  对话当事人

  广州发明人周良勇发明的“路面定位系统”(也称“路面版GPS”)已在广州进入试点阶段。这个被周良勇称为“门牌号码的终结者、亿万出行者的引路人、普罗大众的GPS”的定位系统,是如何“现世”的?

  昨天,羊城晚报记者与周良勇进行了一番对话———


  初衷

  解决找路之痛苦

  羊城晚报:当初是如何想出这个发明的?

  周良勇:在广州生活,常会遇到找路的难题。因为广州的门牌比较混乱,有重号的,有漏号的,有自制门牌的,有自编门号的。大约是从2000年开始,我就想,能否发明一个方便的找路系统?美国有卫星GPS定位,能否把它移植到高楼上,再到地面上?当时想了几十个方案。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从手中拿的标尺找到了灵感。标尺上不是有刻度吗?每个人都会明白10厘米是在什么位置。如果将一条路当成一把标尺,然后标上刻度,这样不就能随时知道行人、车辆、建筑物在路上的准确位置吗?后来,我把它命名为“路面定位系统”。 羊城晚报:“系统”如何定位? 

  周良勇:在路面上每隔5-40米距离标注一个里程数字,所标注的里程数字是该处与该路起点之间的里程值(或路程值),这样,一条路就像一把巨大的尺子,人和物在路上哪个位置就可以准确定位了。

  另外,在标注里程数字的同时,还标注该地的邮政编码,这样从邮政编码中就可以知道这里是中国的什么地方了。

  路面定位系统中的路面地址有两种表述方法:通俗法和通用法。比如说,环市东路2608米,可用通俗法表示为“环市东路2608米”,也可用通用法表示为“2608.HSD.510075.cn”。

  [记者去采访周良勇时,便是通过他的“路面定位系统”,一下子就在环市东路准确“定位”到他的办公地点。他告诉记者,他办公所在的东都大世界,前后有560米长,但都共用一个门牌号475号。如果只根据门牌号,要找到他的办公室,还得颇费周折。]

  羊城晚报:这个发明有没有申请专利?

  周良勇:我在2005年就开始申请,去年7月拿到了专利证书。


  前景

  去哪都不用问路

  羊城晚报:目前哪些路段标有这个路面GPS?

  周良勇:二沙岛的晴波路、中山大道西、农林下路和环市东路都已作了试点。我计划把整个环市路都做完,做成一个示范路。另外,在我的老家海南琼海,也有试点。

  羊城晚报:打算如何推广?有没有联系政府部门?

  周良勇:我先用两条样板路做示范,让市民接受了,觉得它好用再作打算。另外,通过派发传单等方法推而广之。老实说,目前还没联系有关部门。省委书记汪洋说过,我们不能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我就先做好了,再让有关部门来看它的实际效果。

  羊城晚报:你预计政府部门会同意投资推广这个发明吗?

  周良勇:当然会。我先试行,它的作用被市民认可,就有说服力了。市民都觉得好,政府肯定愿意投资,我相信只要人们都了解它的用处就能推广。我希望路面定位系统不久就能在城中的多条道路上应用。到亚运会举办时,无论是广州市民、国内游客,还是外国友人,谁都能知道自己在广州的准确位置。

  羊城晚报:这个发明花费了多少?有经济收益吗?

  周良勇:差不多五六万元吧。至于经济收益,有使用的专利费,政府部门在城市推广使用它后,可向市民征收一定的使用费,比如每人每年1元。此外,还有广告费等其他收入。


  争议

  另一种牛皮癣?

  羊城晚报:在路上画这些数字,没有人阻拦吗?

  周良勇:这又不犯法,为什么要阻拦?

  羊城晚报:有人认为这是“地面牛皮癣”,你怎样看?

  周良勇:这种路标整齐、统一地标注在路面上,任何人只要到现场走一走、看一看,“觉得难看”的主观想法就会彻底改变。它有点像路边的垃圾桶,也不好看,但又是必需的。所以,我不认为它是“地面牛皮癣”。

  羊城晚报:有人说,这个路面定位系统没用。  

  周良勇:反对的声音肯定会有。路面定位系统是一项新发明、新事物,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或不了解它,所以才认为它没用。汽车在刚发明出来时,很多人都说已有马车了,而且马车已经很好用了,还要汽车这个既危险、又要吃油、还要走好路的东西干吗?但最后,汽车不是被推广开了吗?

文献来源:2010-05-07   羊城晚报-A19

作者:黄宙辉 曹佳黎 赵阳阳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