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桥穿窿,可透视珠江

    本报讯 记者黄丽娜报道:昨天中午,驾车经过海珠桥的曾先生惊讶地发现,海珠桥靠近桥顶附近的桥面穿了一个洞,透过窟窿可以清楚看到桥下的珠江水!

  这个洞位于海珠桥北往南方向。记者在现场看到,单向两条车道中靠人行道一侧的一条车道,已经被隔离带和“雪糕筒”围蔽3平方米大小的地面,大洞就触目惊心地“躺”在中间。洞口有1平方米左右大小,原本铺在上面的沥青早已不知去向,大块大块破碎的水泥块刺目地裸露着,水泥块中的三四条钢筋裸露在外。这块大洞中,有碗口大小的一个小洞,破得最厉害,一眼就能看到桥下急速流过的珠江水。

  “好吓人啊。海珠桥的桥面原来这么薄,从这个洞来看,还不到30厘米嘛。”步行走过海珠桥的街坊何阿姨陡然看到洞,不禁惊呼一声。

  身为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的海珠桥,于1933年正式建成通车,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遭破坏,1950年由市政府重建,1974年又进行了扩建,1995年在原桥上进行了加固、维修。从投入使用算起,海珠桥今年已有76岁“高龄”了。

  近些年,随着珠江两岸经济的飞速发展,海珠桥的车流量已经达到每天10万辆左右,这对于一座有76年历史的桥梁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负荷。2003年,市政园林局曾对海珠桥进行了重点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海珠桥南、北引桥底(车行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凝土剥落、钢筋锈蚀等结构病害。专家评审认为:鉴于引桥部分存在结构损坏问题,承载能力不足,应在适当时期考虑拆除重建。但令人遗憾的是,已经5年多过去了,海珠桥至今还在“带病上岗”。

  记者了解到,2006年12月,市政园林局委托代建单位———市隧道开发公司发出第一次《海珠桥主引桥大修工程施工公开招标公告》,结果只有3家施工单位报名,未能满足规定的5家以上单位报名要求,因此不能进行评审和开标。

  2007年1月3日,市隧道开发公司发出第二次招标公告,尽管报名应标单位达到5家,但由于建筑材料价格的上涨,当时1400万元的发包价格又难以提起施工单位的热情,工程一拖再拖。

  “海珠桥比我的年纪都要大,该修一修了,”家住海珠桥附近的陈先生告诉记者,“我晚上经常上桥来看风景,这几年看得有点提心吊胆。车一过,站在桥上都能感到桥震得有多厉害,手扶着栏杆的时候,手臂都被震得发抖。”当被问及如果封闭大修可能会影响出行时,陈先生表示,安全永远是第一的,街坊们吃几个月的苦,能换来海珠桥的面貌一新,他们觉得很值。

    海珠桥桥面破了一个大洞,引起市政部门重视。昨晚抢修人员开始漏夜施工修复,估计两三天后可恢复交通。有关负责人称桥面破损属正常损坏现象,桥体安全仍无须担心。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海珠桥的管养部门为市隧道公司。上午7时30分左右,该单位巡查人员已经发现该处出现破损,为保障市民行车安全,巡查人员第一时间将破损处进行了围蔽,不过由于适逢周一交通繁忙时期,为满足交通需要,围蔽后并未马上进行修复施工,而只是暂时用钢板遮盖。市政部门提醒,由于混凝土本身需要一定的养护时间,修复完成还需继续围蔽两三天,之后才能正常通车,因此,市民途经该段桥面时注意绕行。对于破损出现的原因,该人士表示,桥面破损属正常损坏现象,从专业角度来说,与马路上的混凝土破损并无太大不同。

  市政部门表示,市民无须担心桥梁安全,他们一直坚持严格的巡查和检测制度,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以确保桥梁安全。

文献来源:2009-03-03   羊城晚报-A7

作者:黄丽娜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