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医院本部以南拟新建百米高楼,作为广东省医学科学院,不涉及床位的增加。昨日记者从广州市国土规划委获悉,广东省人民医院及东川路旧城地块规划方案已在规委会上审议通过。东川路旧城地块将实施改造,部分残旧的旧建筑将拆除,居民回迁至东华东路电梯楼。
主持该次规委会的广州市规委会主任、市长陈建华表示,东山片区医疗资源丰富,为了强化这一带的医疗服务功能,必须把一些其他的功能往外迁。
省医:扩容不涉及床位增加
广东省人民医院将在东川路旧城片区(医院本部以南、东病区以西地块)建设广东省医学科学院。规划拟将项目新建和东川路旧城改造“捆绑”推进,涉及地块北至中山二路,南至东华东路,西至东川路,东至蟾蜍岗路及前鉴通津,用地范围11.92公顷。
据了解,目前该地块范围内用地权属单位较多,除省医及广州军区直属第一门诊部外,东川一街以北现状权属主要是各单位的房改职工宿舍,并夹杂少量的私房,东川一街以南至东华东路以北现状主要是私房。记者获悉,改造范围总建筑面积为34.6万平方米,毛容积率2.9。
广州市规委会审议决定对该地块进行规划调整。调整后,省医建设区用地性质从原来的医疗卫生、二类居住、教育科研用地修改为医疗卫生用地兼容教育科研用地。地块用于新建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建筑面积81008平方米,将配套地下车库面积23549平方米,仅作为教育科研设施,不涉及床位扩张。
住宅:拆部分旧楼居民回迁
按照规划,将拆除面积共4.75万平米,拟复建面积5.4万平方米,包括拆除东川市场以北2.2万平方米和东华东以北1.36万平方米的住宅,将按照1∶1.3复建,拟回迁4.9万平方米;拆除0.7万平方米的职工大学,将按照1∶1复建,回迁0.7万平方米二期现状面积;另外还有0.49万平方米的非住宅,将按照1∶1复建。
拆除部分旧住宅楼后,安排居民回迁住宅楼位于东华东路骑楼街以北。按规划,新建的回迁楼将以骑楼街形式和保留的骑楼连体建设,形成骑楼通廊。回迁楼高度控制在76米,减少对东华东路的压迫感。
回迁安置区用地性质从原来的二类居住和社会停车场性质修改为二类居住用地兼容商业及商务用地,配套社会停车场,建筑面积54033平米,建筑密度55%,绿地率25%。
改造:分三个阶段进行建设
据悉,东川路旧城改造将由越秀区政府牵头,医院配合按照局部成片重建和局部整治保留相结合的综合改造模式实施改造,并采用政府组织、用地范围全额出资的资金筹措模式。
改造建设的第一阶段将拆除东城南街及东华东路间的建筑,东川市场以北的建筑片区暂时保留,拟拆除面积1.71万平方米,并开展复建安置区的建设;第二阶段完成安置区建设,拆除东川市场以北的3.04万平方米建筑片区,实现整体回迁,并开始建综合科研楼;第三阶段完成综合科研楼的建设,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
规划提出,对二期整治保留区开展立面整饰,增加绿化空间,修葺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等“微改造”工作。二期整治保留区包括东川一街以南、东华东路以北的地块,未来拟拆除住宅3.18万平方米,非住宅1.87万平方米。由于涉及较多历史建筑及风貌线索,规划建议按照现状合法权属面积进行社区“微改造”。
专家建议
各部门加强沟通 确保地铁12号线落地
交通方面,规划建议增加进出省医通道,将东川三街提升为支路,打通前鉴通津北段,构筑进出省医通道。改善停车问题,省医的车位数由407个增加到1340个,增加公共停车位200个。
备受东川路居民关注的规划地铁12号线烈士陵园站位于地块西侧,将在安置地块拐线南行接东湖站,目前尚处于前期规划阶段,具体深化设计还未开展。安置住宅规划了地下5层车库,需与12号线位的建设进行协调。多位专家建议,在下一步详细设计中,各部门应和地铁方面加强沟通,保证地铁12号线的落地。
“必须把地铁的建设和回迁楼的建设协调好,地铁12号线正好经过复建楼下面,如果过不了,这边的交通影响更大。”专家表示, 不能因为回迁楼影响地铁的建设。
文献来源:2016-01-25   信息时报-A04
作者:田桂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