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骄阳拿晚报声讨电话骗子
昨天上午,过千市民顶骄阳冒高温,拿着连日来的《羊城晚报》来到英雄广场,他们一边参加广东警方关于“警民携手打击防范电话诈骗犯罪”的咨询,一边给《羊城晚报》报料。

  最抢手赠品

  1200份“过期”晚报

  连日来,《羊城晚报》与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公安局联手,推出了一系列“打击防范电话诈骗”的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市民揪出电话那头的骗子们的决心。

  昨天上午,本报在公安机关的咨询台旁,设了一个赠报咨询点。活动刚开锣,1200份赠报就被“抢夺”一空,即使那已经是前天和大前天的旧报了。

  很多市民都说,自己就是看了《羊城晚报》特地赶来的。

  一大早从黄埔直奔咨询点的王先生伸出大拇指:“这几天的报道很有力度,故事很精彩。”他认为防骗宣传要“长抓不懈”,现在骗子太精明了,招数不断翻新,报纸应该也要不间断地曝光,要打“持久战”。

  葛婆婆就住在中山三路,还一直追问赠报点工作人员:“今天晚报出来了吗?”原来,她家已经订阅了晚报,“前两天的电话诈骗报道我都看过了,我想看看有没有新的骗术。”

  接近正午了,还不断有市民凑近,“今天还有报道吗?报纸出来了吗?”没能看到“当天晚报”的陈女士说,活动一结束,她就回家等着。

  最尖锐话题

  个人资料是怎么泄露的

  杨伯很困惑:骗子为什么会有他的个人资料?他的个人资料是怎么泄露的?杨伯住在中山八路已10年,最近一封“三星公司中大奖”的信件寄到了他在前进路的老房子,信封上写着老伴的名字。亲戚把信转到了老两口手中。杨伯有读过类似的报道,知道这是个骗局。他想不通的是,旧地址已经10年没用了,骗子是怎么知道的?他觉得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看过他的户口本,一个是看过他的房产证。

  从《羊城晚报》数百个报料中也可以看出,个人资料泄露是目前各种骗局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省直机关工作的刘小姐透露,就在前几天,她接到一个9字头电话,电话那头称是中国银监会人员,报出了她的全名、身份证号码、建行账号后四位号码,也是说她欠款。刘小姐疑惑:为何她的个人资料泄露得如此详细?

  刘先生一个礼拜前连续两次收到以汽车退税为由诈骗的来电。他最郁闷的是,对方对自己二手车交易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从过户时间、车型号、车牌、姓名、电话等无一出错。

  最热心市民

  把诈骗短信转发给110

  不少群众一坐到咨询台前,二话不说,就直接把手机递给负责咨询的民警。原来,他们都是来报案的:那些个诈骗短信都存在手机里,他们要民警直接把这些电话、短信记录下来,好抓骗子去。

  一位姓李的小伙子,专门赶来问民警一件事:他能不能把那些诈骗短信发给“110”。原来这个年轻人被每天都有的诈骗短信烦得不行。“要做有责任心的好市民,我希望能把这些号码全部举报冻结”。以前他都是转给通讯公司,但他觉得还是转给警方最可靠。接访民警给了他肯定的答案,他非常开心地说:“我马上转发”。

文献资料来源:2009-06-22   羊城晚报-A1

作者:田恩祥、林洁

索取号:D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