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站、小马站书院
大马站、小马站及西邻的流水井三条街巷,在清朝时代书院云集。大马站至本世纪七十年代尚有祠堂书院十八处。
据该处街坊老人所言,大、小马站因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地带,书院云集,邻近衙门众多,商业繁华,古人进省城,多在此处停放马匹;又因古人夜里打更以站计算,故有大、小马站之称。
大马站现尚存书院有三益书室、江都书室、赖氏书室、谢氏书院及平所书院的书偏等。小马站尚存关氏书院、曾家祠、见大书院等。大马站已被拆除的书院有粤秀书院、克服书院、汾阳书院、端劳书院、雷家祠、欧阳书院、节度书室、浩然书院、东平书院、陈家祠、梁家祠等。
大马站现保存的书院最大、最完整的是49号的三益书室,建于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台山人江、黎、何三姓人的书院,在海外尚有三益书室分祠。现存建筑规模较大,有前、中、后座。为硬山顶、灰塑瓦脊、碌筒瓦、绿玻璃瓦剪边。中座面阔进深各三间,15架梁用4柱,前出卷双步廊。四根坤甸金柱直径40厘米。江都书室是增城人董氏的书院,平所书院正祠已拆,书偏尚存,是赵姓人的书院。
大马站已拆除的粤秀书院,原规模较大,据街坊老人回忆,粤秀书院在抗战前的陈济堂时代改为市立师范学校,后来改为勷勤大学。抗战爆发时,此处已非勷勤大学。后书院拆除,改作新民路,仍留越秀书院街。
大马路已拆除的克服书院是台山赵氏建于清道光年间,赵克服是清乾隆时代人,子孙官至翰林。欧阳书院其欧阳氏祖先据说是大禹治水时赐姓欧阳,封为欧阳寿亭王;其书院是花县、顺德、番禺欧阳氏的合族祠。汾阳书院是供奉郭子仪为祖先的祠堂。节度书室其陈氏祖先,官至节度使。
小马站现存的曾家祠(后座为18号),正名为崇圣公祠。1922年6月,陈炯明公开叛变,叶剑英率海军与叛军作战,受挫后于曾家祠秘密商讨伐陈大计,并草拟《致海外华侨各团体》等电文。26号的关氏书院是广东关氏的合族祠,前后三进,规模较大,保留较完整,前座尚存坤甸木柱二根。21号的见大书院是余氏人的书院,规模较小。
大、小马站因书院众多,形成一种学子习文的人文景观,被人称为“书院街”。

文献资料来源:1999年11月   摘自《越秀荟萃》

作者:孔柱新著,邵慕鎏主编

索取号:K296.51/98

本馆校对:范合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