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巷陌中百年古井还有多少?

    作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上下九的五眼井,已成了“垃圾井”;中山三路北横街的古井,则成了金鱼池……日前,记者走访了多个曾经润泽一方、至今仍然存在的百年古井,发现除了极少数成为文物单位并被保护起来之外,绝大多数古井已破败不堪,缺乏修葺。不过,老井虽破败,但仍鞠躬尽瘁地服务着乡里,不少街坊仍在用井水洗衣养花。

  ■阳光社区记者 方阳麟 通讯员 李孝全 文/图

  井浅水清有鱼游

  ●中山三路北横街古井

  井浅水清有鱼游

  前日上午,记者在中山三路北横街42号门口见到一口古井。井口离水面不足一米,水深也不足一米,古井周边已铺了水泥,但井口、井壁长满青苔的青石,都清楚地诉说着它的久远历史。

  古井的井水非常清澈,记者俯身观察,发现井里竟然养着多条金鱼。一名在北横街土生土长、如今年届七旬的阿婆告诉记者,这口井少说也有百年历史,“现在没有街坊饮用井里的水了,只有少数人曾用水井水洗衣服、拖地,在井里养鱼,则既可以防止蚊虫孳生,又可以监测水质”。

  另一位在当地长大的阿伯则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每天都来这里打水,几十年前,古井深数米,“后来大家慢慢都不用井水了,这口井就这样闲置着,越来越浅。”阿伯还说起一件“新事”:“古井曾经被附近的卖鱼档口用作‘私家水库’,水被无节制地滥用,后来在居委的干预下,鱼档才收敛了许多。”

  “大家提过要集体掏钱,重新深挖,修葺古井,但此事无人牵头,一直搁置。”阿伯无奈地说。

  街坊集资修围蔽

  ●大新路宝莲巷古井

  街坊集资修围蔽

  随后,记者找到大新路宝莲巷的一口古井。这里,有矮砖墙半围蔽着古井,井口有被修葺过的痕迹,井水则略显青绿色。

  住在井旁的街坊们给记者讲了很多关于古井的故事。“三十年前,此口古井是附近鱼档主的最爱,每天从凌晨到日出,来这里拉水的鱼档水车络绎不绝。”一位阿婆说,众街坊都很关爱这口古井,两年前,街坊集体掏钱,把古井半围蔽起来,当时还有街坊在井里养了两条名贵的金龙鱼,但不久后,两条鱼竟被小偷偷走了,“如今井里只养着几条鲶鱼,”阿婆说,因为很少人用井水,所以井水有点发绿。

  竟成“垃圾井”

  ●上下九五眼井

  竟成“垃圾井”

  前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位于下九的西来初地西来后街,这里有古代广州九大名井之一的五眼井。五眼井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井前开辟了近200平方米的小广场,井旁还修建了一个壁亭。史料记载,由于该井5个井眼由整块大石凿成,并有规律地排列成星形,又互不相连,故被称为“五眼井”。据街坊保守估计,此井已有上千年历史。

  记者前日见到的五眼井,每个井口都被厚实的水泥盖盖住。记者搬开古井口的水泥盖往里看,发现井里居然堆满了空瓶子、废纸、落叶枯枝等垃圾。一位街坊告诉记者,古井从几十年前起就没人用于饮食了,近年来路人不珍惜,随便往井里丢垃圾,一开始有关部门还组织人员来清理,后来烦了,索性用水泥盖将井口盖住。

  ●大新路升平街古井

  老少街坊都爱护

  位于升平街42号对面的古井,是记者走访的所有古井中被保护得最好的,尽管古井看起来略显简陋,但井口修葺工整,井壁的青苔稍少,井水清澈见底。

  “和几十年前一样,这口井依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是这一带街坊的生活中心。”住在附近的七旬阿婆告诉记者,这口井有上百年历史了,“这里的很多街坊,祖辈们都是靠这口井孕育长大的”。

  在现代化的今天,古井仍然是街坊们的生活中心?这真的让记者意外。阿婆告诉记者,由于街坊们积极维护,所以井水至今水质良好,“一清早,很多老街坊还是按着几十年来的老习惯,到井边洗衣服。社区的年轻人也很热爱这口古井,每逢有杂物掉进古井,年轻人都会想办法掏出来,而各家各户,除了饮用水之外,都是来这里取水的,甚至刷牙也用井水,”阿婆有点骄傲地说,“我每天也都到古井打水,用于生活。”随后,阿婆捧出一盆生长茂盛的富贵竹,“这也是用井水养的,看,长得多茂盛!”

  古井幸存不易

  街坊好好珍惜

  ■专家说法

  

  古井幸存不易

  街坊好好珍惜

  昨日下午,担任广州市志人物志主编的龚伯洪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少井由于缺乏使用价值,已经被填平了,这些井中有一部分是有相当长历史的古井;而没有被填平的古井,除了少数受到保护之外,大多数都年久失修,所以当前广州剩下的古井已经是凤毛麟角,“一般来说,上百年的古井,就可以算是文物了,因为古井是古建筑的一部分,是非常有保留价值的”。

  龚伯洪表示,很多百年古井都润泽一方,都有着很多故事,如果在广州街区中有百年以上的古井“幸存”,建议街坊们联合起来,好好保护,同时为古井做一些文字记录,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背后的故事不至于流失。

文献来源:2010-09-02   新快报-AII01

作者:方阳麟、李孝全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