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或许没有哪座城市的人比“老广”们对花草和园艺有着更浓厚的热情。如果将目光投向古代的广州,就能发现在园圃和园林上的众多创新之举,堪称先民们对中国文化潮流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很多人听说过唐玄宗与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殊不知早在汉代,率先培养出举世闻名的荔枝的岭南先民,就承担起了为远在长安的王公贵族们“飞送”荔枝的任务。西汉初年南越王赵佗曾将荔枝作为珍贵的礼品献给汉高祖刘邦。
除了荔枝,汉武帝时还在岭南之地征贡“御桔”,三国时期孙权也经常收到岭南送来的“瑞桔”,这些都是当时在广州及周边地区已经广泛种植的柑桔类水果。类似的水果还有龙眼、芭蕉等。这些佳果在长安的精英圈子中显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匈奴单于入朝时,“汉皇帝赐橙、桔、龙眼、荔枝”,是把它们当作最高级别的“国礼”来看待的。
汉武帝不惜巨大的人力物力,试图将这些水果进行远距离的引种,让岭南佳果在黄土高原上落地生根。例如他曾在上林苑中建“扶荔宫”,引种了百余棵荔枝,此外还有甘蕉、留术子、龙眼、槟榔、橄榄、千岁子、柑桔等。虽然引种因为气候原因而没有成功,但皇家的推动却使岭南佳果更加享誉北方。
在花卉方面,攀枝花、菊花、素馨花、茉莉花等都是率先在岭南地区得以栽培。从汉代起,广州便已是四时有不谢之花。到了南汉,刘龑家族统治岭南,广造离宫苑囿,广植花木以供观赏。更在广州城西辟地,大量种植素馨花。唐代大文豪韩愈的侄子韩湘——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也是园艺高手,他曾经用“紫矿”、“轻粉”、“朱红”等各色矿粉培育出颜色特别缤纷的牡丹花。到了宋代,真宗等皇帝每年都要从广州等地运花木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
此时花木不但供观赏,还开始用于加工制造“龙涎香”、“琼香”、“心字香”等,也就是早期的香水和香薰产品。
香料和宝石:
海上丝路驱动的高端消费
早在商周时期,岭南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向中原的统治者们进贡“珠玑”。河南安阳殷墟和郑州的商代遗址墓葬中,出土了不少产自南海或东海的龟甲、海贝、海蚌、鲸鱼骨等;周成王举行成周之会,远在南方的百越族献的是有苍梧、翡翠等;秦始皇兵发岭南,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掌握此地丰富的“犀角、象齿、翡翠、珠玑”等资源;到了汉代,岭南合浦的珍珠已经享誉全国,有“一揖而中万钟之粟”之称;三国时期士燮兄弟以岭南地域归附吴国,也经常将本土出产的珍奇玩好、名香珠宝贡奉孙权。
濒临南海的地理优势,让广州能够大量从海外进口各种珍宝。早在汉代,犀角、琉璃、珊瑚、琥珀、玛瑙、水晶、宝石等便成为重要的进口商品,数量极大。它们在广州汉墓中多有出土。其中一座汉墓曾经出土超过1000颗琉璃珠,还有一座汉墓中出土的琉璃碗可以确定是产自大秦(即罗马)。
大规模的海外贸易推动的另外一种时尚潮流,是香薰。在中国各地的汉墓中,都能发现薰炉的遗物,可见香薰在当时已经成为贵族生活和时尚品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岭南出土的、据推测是用来熏燃进口的龙脑香的陶薰炉也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加,可知进口的香料数量呈上升趋势。在广州南越王墓中,就发现了显然受到外来风格影响的镂孔铜薰炉,以及产自波斯、阿拉伯等地的乳香。实际上,在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上,香料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据有些专家的推测,南宋时期“香钱”的收入占当时市舶收入的半数以上,其中尤以乳香为大宗,而以龙涎香最为珍贵。中国焚香大约早在春秋时代就开始了。不过,在秦汉以前,中国还没有沉香之类香料传入。当时焚烧的,是兰蕙一类的香草。随着汉武帝时代,岭南逐渐与中原交通,香料传入中原,不再焚烧草香。汉武帝的宠妃赵飞燕杂薰诸香,坐处余香百日不歇。
音乐和舞蹈:
响器和越式舞
在电影《夜宴》中,一曲委婉动听的《越人歌》令人印象深刻。而据专家考证,这首歌就是东周时期楚国令尹鄂君晰在游船上听一位越族歌手所唱的。可惜其曲调未能流传。不过据史料记载,南越国时还有一种音乐,成为“越讴”,不仅流传在南越,还传至中原地区。西汉惠帝时,粤人张贾“能为越讴”,受到人们的喜欢。这恐怕是最早的粤籍“明星歌手”的记载。可见早在港台明星之前2000多年,广东的歌手们就有过相当成功的北上经历。
在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了一套钮钟共14件,一套甬钟共5件。这两套钟皆有正鼓音和侧鼓音,即所谓的双音钟。其音域跨度广,7个音阶齐全,是南越国铸造的一套乐器精品。同时出土的石编磬,也是雅乐不可缺少的乐器。此外,在南越国地区一般不见中原地区流行的埙,却代之以一种地方乐器——响器。响器以泥捏作两片再合成空心鱼形或者扁圆形烧成,内装沙砾,摇动可出响声,作用类似于现代的“沙锤”,是为舞蹈做拍节之用的。
秦汉时期舞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雅舞,一类是杂舞。从出土文物看,南粤舞蹈既有“越式舞”,又有中原的“杂舞”。其中雅舞大多是越式舞,很可能是南越王室从越俗所致,包括翔鹭舞、羽舞、武舞、芦笙舞、盘鼓舞、建鼓舞等。而汉、楚式“杂舞”目前仅见于王畿之中,流行范围应当不大。其中的代表,是南越王墓以及广州西村凤凰岗南越墓中出土的玉舞人。舞姿十分动人。
广州多位作家工作室成立
8月30日,广州多位作家的工作室在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正式挂牌。广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春盛、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谢望新、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吴东锋等出席了挂牌仪式。
最近,我省出台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的意见和建议,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了一个宏图远景。广州文化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建立作家文学创作工作室,是作家写作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文学创作工作室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每位作家的工作效率、社会影响力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本次挂牌仪式上,共成立了张梅、陆健东、梁郁南等九个作家的工作室。这些作家工作室将在未来广州文化的舞台上,展现出新的功用与前景。
文献来源:2010-09-02   广州日报-B6
作者:张霖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