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建城2200多年,以北京路为核心的城市中轴线至今未变,是广州传统文化之心。以北京路为“圆心”,放眼广州越秀区,在北至越秀山、南至珠江沿岸、西至人民路、东至越秀路的广州古城范围内,仍鲜活地保留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记忆。走过2000多年历史的广州城,如今又怎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9月1日,在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32届年会暨“创新·创业——全国百名社长总编广东行”采访活动进行之际,数十位全国社长总编走进“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沿着采访路线“越秀·千年古城线”,一探究竟。
城市传统中轴线上的两颗璀璨明珠
越秀公园与北京路千年古道是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上的两颗明珠。
元朝以来,越秀山一直列入“羊城八景”。2011年,羊城晚报发动全城评选“羊城新八景”时,“越秀风华”再度入选,核心景点为越秀山,包括镇海楼、五羊石像、明代古城墙、中山纪念碑等景点。在广州亚运会召开之时,不少人建议评选广州的新兴旅游景点,羊城晚报做得最早,结果也更成功。当同城媒体开始跟风话题时,羊城晚报开始转变思路,让“羊城新八景”走进大学生、外国人、普通市民的话题,从而让这个品牌更有“羊晚特色”。
1日上午,阳光下的越秀公园,明艳动人,社长和总编辑们登上越秀山,感受“越秀风华”。他们走过五羊石像,沿着旧时广州北门制高点明代古城墙,到达镇海楼。“镇海楼”有雄镇海疆之意,现又名五层楼,是广州的标志之一。当得知“五层楼下”曾是羊城晚报家喻户晓的经典名牌栏目,通过反映市井百态,讲道理,明是非。客人们边听边建议“复牌”这个名牌栏目。
有些经典,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临近中午,客人们在400米千年古道北京路,跨越千年时空,感受千年商都的历史魅力。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道北京路,自广州建城之始,一直是城市的中心,历代以此为基点,拓展经营,生生不息,实乃世界罕见。一层玻璃相隔,视线之上是俗世的繁华,视线之下层层叠叠的古道,展现的是千年的沧桑,从唐、南汉、宋、元、明、民国,共建有11层路面,每个朝代都体现了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客人们久久驻足,细细体味。如今,北京路短短400米长的街道上,游客、食客、玩家、买家、卖家仍络绎不绝,各种消费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大家边走边感受千年商都繁华在延续。
历史文化底蕴以“艺术”形式集中呈现
离开北京路,大家来到广州都城隍庙,一起了解广州古城文化的历史底蕴。
据称,城隍庙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只有县级以上的城市才能设立官方的城隍庙,广州府的城隍比本省其他府城隍的地位要高。城隍庙里除了以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国皇帝刘龑为主的三位城隍爷,最引人注目的是宝殿两侧的巨型彩色漆壁画《开辟天地·神仙卷》。它正以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壁画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是30多名画师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绘制而成的。整幅壁画用了15万张面积为4平方厘米的真金箔,汕头金漆师傅用大漆加银铢的传统方式制作,可使壁画千年不变。
与城隍庙相邻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古老的遗址处处流露古文化魅力。
经证实,这里就是南越国和南汉国两个时期的王宫所在地,同时也是秦汉郡治、六朝衙署、隋唐都会、宋元督府、明清布政司等历代官府衙门的所在地。这些遗迹交集和积累,就像一部没有文字的编年史书,讲述的是广州两千多年来的文化足迹。当年的广州城,就是以这里为中心,慢慢向外扩展变迁,直至成为今天这座耀眼的国际化大都市。
博物馆内有极具宫苑风情的曲流石渠遗址,还有广东第一次发现的西汉时期的一百多枚木简,是南越国王宫的纪实文书,内容上有宫室管理、职官制度、法律条文等,还有宫、苑、蕃池等文字,能够与遗迹的实物互相印证。
除了曲流石渠和水井,最吸引大家的是南汉时期庭院地面十分华丽的蝴蝶牡丹方砖,有总编问,为什么是蝴蝶配牡丹,“牡丹代表富贵,蝴蝶代表‘叠叠’,合起来就是富贵叠叠。”听了解说,大家恍然大悟。
客看广州
关键词
纸媒转型
陕西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西安晚报总编辑屈胜文
我第一次来广州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对这座城市最大的印象是,马路上都是摩托车,有点乱。现在的广州变化翻天覆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城市干净整洁了很多,市民的文明程度和素质都很高。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羊城晚报的特色转型。现在很多媒体都在尝试打造“中央厨房”的概念,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沦为摆设,我考察羊晚的中央厨房后,发现羊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羊城创意产业园也是羊城晚报的一大亮点。
浙江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编务管理中心主任钱进
久闻广州是一个千年文化之都,我之前也对广州十三行、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有所研究。所以,对北京路千年古道、博物馆等能体现广州历史文化的地方颇感兴趣。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创新·创业——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我觉得,论媒体融合,羊晚走出了一条具有代表性的道路,但其成功经验能否被复制,还要视每个传统纸媒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
经济文化双实力
湖北黄冈市鄂东晚报副总编辑邹德祥
羊城晚报全媒体发展的速度和未来发展的愿景,让我们更新了观念,启迪了发展思路,我有很多收获,同时也见证了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文魅力的融合。
我们参观羊城创意产业园,感受到广州在文化创意上,走在全国前列。踏访千年古城走文化寻根之路,一条条古街,一处处古遗址,一栋栋古建筑,广州人文厚度清晰可见,让我深刻感受到“人文广州”、“魅力广州”。
城市因文化而兴,旅游因文化而活,文化是城市的标杆与城市发展的灵魂,也是城市前进的力量和源泉。透过广州经济发展的坐标和城市发展的人文脉络,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时代发展的脉络,有信心向广州学习,向广州看齐。
关键词
环境优美
宁夏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纪委书记石晓奕
我自己喜欢花草树木,所以很喜欢花城的感觉,而且天空比我想象的蓝,空气比我想象的好,走在路上也觉得特别干净,整体文明素质要比内地好一些;并且我感觉南方的开放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广州将全域旅游与文化结合得很好,可以看出越秀将古老的文物保护开发得很好,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创新。走过千年古道,有一个细节印象深刻,一个老人不断地向千年古道上的玻璃洒水,既是给玻璃降温,也是希望我们能看清晰一点,在广州这个繁华的步行街,市民呵护着这座城市的古老文化,让人感动。
关键词
革新与包容
四川德阳晚报副总编辑罗漫
我每到一个地方,都对当地的历史人文很感兴趣。越秀古城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口通商的历史源革,为广东开放包容的精神感慨,包括在广州这几天,也能感受到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来广州的第一天晚上,我和老家来的几个年轻人吃饭,他们大多是80后,虽然不是都把企业做得很大,但各自都有自己的实业。他们从外地到广州,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把家里人、族里人带到广州,扎根下来,生活得很好,也跟城市的包容性有关。
寻年味摄影展 获老总们点赞
当天,在南越王宫后花园,有一场精心布置的摄影展览等待着全国晚报的老总们。那是由羊城晚报和越秀区宣传部联合发起的“2017寻广府年味”摄影展。该摄影征集活动在经过长达近一年以来的征集、投票、评选,如今在全国晚协年会之际,迎来最终的成果展现。
“这个孩子怎么能凌空漂在水上,是怎么做到的?”有晚报总编辑指着一张由广州市民郝晓彤拍摄的《水上飘色》作品问道。当得知这是来自于广东沙湾镇本土特色传统民俗艺术活动“沙湾飘色”后,老总们都不禁称奇。
有老总也注意到了广州市民张建勋拍摄的《春潮》,这是一幅记录了过年前广州西湖花市人流涌动的场景。“这个地方是不是我们刚刚走过的惠福路那一带?”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有客人大叹“壮观”,“广州的文化底蕴真的是源远流长,大开眼界!”
“这是专业摄影师拍出来的作品吗?”上饶晚报总编辑郑滨好奇地问记者。记者表示,“寻广府年味”摄影大赛面向的都是普罗大众,市民只要有一颗热爱摄影、热爱广府文化的心,都可以投稿。为了吸引更多优质的作品,本次活动为市民准备了总金额近5万元的现金大礼包。活动举办以来,“羊城派”APP等羊城晚报全媒体多个平台收到近千位摄影爱好者、过千幅作品投稿,近三万名网友参与投票。当了解了整个活动后,郑滨点赞:“我们之前也做过类似的投票征集活动,效果也不错,但与羊城晚报相比还是看到了差距。”
同场加映
越秀大打深度旅游牌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越秀·千年古城线”的采访,参考了最具广州代表性的旅游线路“广州古城游”。
广州是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古城游”是越秀区旅游局打造的全域旅游品牌,也是越秀旅游的一次创意尝试。旅游业已成为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和事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幸福产业。越秀区也稳抓全国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创新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将原广州古城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将文商旅资源融合,创新用“广州古城游”体验馆、主题线路、利用全国首个“越秀全域旅游智能导览系统”把文化景点和城市生活空间串联起来。“广州古城游”旅游品牌的推出使越秀旅游从简单的景点观光逐步向城市文化深度体验游转变。
有古城必然还有广州传统中轴线。今年,越秀区全面启动“传统中轴线”提升工作,以文化为魂挖掘历史资源,以景观改造提升中轴线、街区活化激活中轴线以及宣传推广发展中轴线,使广州旅游文化焕发新力量。
行进线路图
第一站 越秀山:五羊石像、镇海楼、广州美术馆
第二站
北京路千年古道
第三站
大佛寺
第四站
广州都城隍庙
第五站
南越王宫博物馆
文献来源:2017-09-02   羊城晚报-A5
作者:甘韵仪 何伟杰 郭起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