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成小珍) 南越国水闸遗址保护起风波!网上近日流传一篇文章,称水闸遗址有木头发霉等现象,参观者寥寥无几。昨日,记者从广州市文广新局获悉,今年拟出资200万开展对水闸遗址的保护。首期安排30万元,并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80万元经费,委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前期勘察。目前,市考古院已完成有关招投标,接下来将按计划抓紧推进。
风波 每月费用支出至少20万?
近日,名为“那一座城”的公号发表文章说,2000年初,水闸遗址发现时,商场被迫停工,为保护水闸遗址,光明广场在负一层建起了面积超过700平米的展示馆。然后这一地下国宝没有带来客流,每天来参观的人寥寥无几,而保护遗址的安保、清洁、设备、电费等费用,每个月却至少得支出20万。
事实上,因费用问题,早在2007年11月,就曾发生暂停水闸开放的风波。此后虽协商重开,但开放时间却“缩水”:平常日为4小时,下午2时至晚上6时;节假日为6小时,下午2时至晚上8时。当时还提出,或许收取门票。
昨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光明广场,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就在商场负一层。遗迹被巨型玻璃罩保护了起来,虽然开了灯,但十分幽暗,展厅内不过寥寥两三个人在参观。商场工作人员表示,遗址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五的下午2点到6点,周末中午12点到下午6点。
回应 曾安排资金但未能实施
针对南越国水闸遗址一事,广州市文广新局回应称,自南越国水闸遗址发现以来,光明广场建设管理单位在南越国水闸遗址的保护、展示和日常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值得肯定。
近年来,市文广新局一直对该遗址的保护、展示等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在发现南越国水闸遗址并决定原址保护后,市政府根据其要求对建设规划进行了调整,将商住楼改为商业楼,并提升其容积率。2007年,该局和建设单位各出资50万元,对遗址现场进行陈列展览,并将其作为当年“文化遗产日”的主会场,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为进一步做好南越国水闸遗址的保护工作,2014年5月,经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申请南越国水闸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项目立项,2015年5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对其进行前期勘察。2016年,已安排资金派南越国王宫博物馆组织开展南越国水闸遗址的保护工作,后因保护主体方面的争议,未能实施。
计划 安排110万用于前期勘察
今年,市文广新局决定出资200万,首期安排30万元,并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80万元经费,委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对水闸遗址保护工作进行前期勘察。目前,市考古院已完成有关招投标。
下一步,将在光明广场管理单位的协助和配合下,广州市文广新局将按计划抓紧推进水闸遗址本体保护的前期勘察工作,在此基础上,及时编制文物保护方案,依法定程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做好对这一重要文物的保护工作。
据悉,近年来,广州市一直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市政府设立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划拨6000万元,用于国有和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抢修补助、国有土地出让前的文物考古。广州市内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责任人在计划进行修缮前,都可以依法定程序向文物部门提出补助申请,评审后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
南越国水闸遗址发现和保护过程
2000年,光明广场建设工地发现南越国水闸遗址。
2001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查看和论证,认为该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构水闸遗址,须原地保留并进行展示。
2002年10月,市政府决定将原址保护展示。
2004年,建设单位出资56.1万元,聘请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对遗址所出木材进行了防虫防腐处理。
2006年5月,南越国水闸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对该遗址的整体保护、利用和展示工作全面实施,安装了玻璃防护棚、恒温抽湿机等保护设备。
同年,由市文广新局和建设单位各出资50万元,完成遗址的陈列展览工作,2007年6月9日“文化遗产日”当天正式对公众开放。
文献来源:2017-09-01   信息时报-A12
作者: 成小珍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