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街将走向冻结还是复兴?

    骑楼街问题

    1连贯性 被新建小区等切开变断续骑楼

    记者走访发现,已列入广州保护规划的40段骑楼街中,上下九、恩宁路等一类骑楼街的连贯性相对较好,但海珠中路、大新路、龙津西路、龙津东路等二类骑楼街连贯性较差,大多从中“切开”地块新建了小区、商场和房改房等。

    本土文化保育团体“古粤秀色”创办人杨华辉说,专家可能会更关注连片的骑楼,但断续骑楼也有价值。这可能意味着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些没有骑楼的地方出现了骑楼,这本身就值得研究。比如珠光路有个1层的骑楼,本身就很特别;一种是部分原有骑楼被拆导致断续。

    建议:加建骑楼廊道不是很有必要

    既然骑楼的连续性比较重要,有观点提出,是否可在断续的骑楼街上恢复其连贯性?比如加建骑楼廊道。事实上,老城区有部分新建楼盘就在首层仿效了骑楼连廊连柱。而广州市规委会审议老城区改造方案时,也不时提出商业裙楼要采用骑楼形式。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列入保护的骑楼街在重新设计新建建筑时,要关注延续区域骑楼的历史脉络,可采用骑楼裙楼等不同形式。而已建好的建筑各有特色,套骑楼廊道涉及产权等太多问题,不是很有必要这么做。

    2外立面:业主自行修复致“不合群”骑楼出现

    目前广州市内的大多数临街骑楼外立面较为杂乱:有的刷漆、有的贴瓷砖、有的砌红砖、有的砌青砖……同一条路上相邻的骑楼各有各的风格,甚至多种颜色、材质的材料覆盖着同一栋楼,还有的外墙一部分刷漆一部分不刷,非常不美观。就算在一些比较完整和连贯的骑楼街,也经常出现个别整饰风格“不合群”的骑楼。

    此外,骑楼局部破损情况也较为常见。比如,有的廊柱缺几块瓷砖或花岗岩,有的临街面整饰得很漂亮,而左右侧面就只剩水泥墙或砖墙。

    建议:出台骑楼外观修缮指引标准

    杨华辉说,广州骑楼街本来也不会强制要统一颜色和风格的建筑,会有罗马柱和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也会有石米灰色外墙等不同颜色,但建筑师在设计骑楼时都会考虑与周边的和谐。而业主自行用各色瓷砖等材料维修骑楼,可以称为破坏性修复,这种情况已进行10多年。因为用瓷片等进行整饰,不少骑楼原先的雕花装饰等被覆盖抹去。在保护规划出来后,建议可以进行可逆性修复,恢复原貌。

    马向明认为,广州可以出台骑楼修缮外观指引标准,在业主进行骑楼修缮时进行专业引导规范。

    关注

    骑楼保护后,将为市民带来什么?

    这些骑楼街在保护后,是否会走向“复兴”?可为市民带来什么惊喜的生活体验?

    马向明:不是所有骑楼都适合做商业

    “保留形态不等于马上改变很多骑楼的命运”,马向明认为,骑楼被列入保护是好事,但并不是说一入册就要“升官”,只是先明确不能拆除了。不是所有的骑楼都适合做商业,安静的骑楼也有自己的特色;适合做商业的,重新激发起来也需要时间。比如,原先适合做商业的骑楼街衰落,可能涉及人口大量外迁后商铺无法经营、街头店面的商业竞争等问题。骑楼不让拆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需要时间的沉淀。

    杨华辉:可先让老字号回来,再引进其他商业

    杨华辉也认为,也有些骑楼街历史上就是居住类的,不都是商用的,但骑楼很适合“下店上居”,激活需要周边商业的带动,原来是商业的骑楼则需要激活。

    比如,以前很多老字号都依托在骑楼街,可以尽可能让老字号回来,再引进有特色、有品味的其他商业。杨华辉很乐观地提出,骑楼的居住部分甚至都可以改造复兴,只要原住民觉得骑楼好用,骑楼就可以活下来。以前很多人说骑楼住得不舒服,是因为一层住了7~8户人,如果只住1~2户人,就很舒服。

文献来源:2015-04-24   信息时报-A07

作者:信息时报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