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
廖仲恺(一八七七年至一九二五年),著名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原名恩煦,又名夷匈,广东惠阳人,出生于美国旧金山的一个华侨家庭。少年时在美国读书,一八九三年回国。他与何香凝结婚后,一九0二年相继去日本留学。廖仲恺先后在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攻读政治经济。一九0三年九月,他与孙中山在东京会面,从此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一九0五年同盟会成立,廖仲恺担任总部外务部干事。同年被选为中国留学生会会长,一九0四年至一九0九年初,他奉孙中山之命,多次回国内秘密从事发展革命势力的活动。辛亥革命后,担任广东都督府总参议,兼理财政。不久,被南方革命政府派为南北议和会议的代表。一九一三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他随孙中山赴日本。一九一四年,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组成,他被任为财政部副部长。一九一六年四月,他随孙中山回国,协助孙中山从事反袁、护法斗争,致力筹捐革命经费和组织革命力量的活动,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一九二一年孙中山回广东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廖仲恺任财政部次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他全力整理财务,筹捐军费,支持孙中山出兵北伐。一九二二年后,他积极协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曾受孙中山的委托,同苏俄代表越飞进行会谈,商论联俄、联共等问题。一九二三年春,叛军陈炯明败退后,孙中山重回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廖仲恺先后担任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和广东省省长。同年十月他受孙中山委托,和李大钊等五人筹划改组国民党的事宜。在共产党的帮助下,他积极协助孙中山召开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此后,他除继续担任财政部长、广东省省长外,并先后担任国民党工人部长、农民部长、军需总监、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等要职。作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他协助孙中山镇压了英帝国主义代理人陈廉伯发动的商团暴乱,和共产党人合作办起黄埔军校。他还从各方面积极支持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进展。
一九二五年三月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忠实执行孙中山遗嘱,更加积极地为贯彻革命的三大政策而斗争,引起帝国主义分子和国民党右派的仇恨。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日,当他同何香凝去参加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时,在中央党部大门前,被国民党右派所指使的暴徒暗杀,为民主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遗著被辑为《廖仲恺集》。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广东省概况》

作者: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编

索取号:K296.5/6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