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坛怪杰李铁夫
广东面对浩瀚的海洋,居民很早就和海外各国互有来往,因而常能得风气之先。因此,近代历史上,许多首先涌现的“第一个”的人物都出在广东。除孙中山、康有为等众所熟知的人物外,第一个留学生容闳,第一个大工程师詹天佑,第一个机器纺织业创办者陈启沅,第一个飞行家冯如……都出生在广东。在许许多多的“第一个”当中有一个名字,也值得大家铭记,这就是首先到欧美研习油画,并且以卓越的艺术造诣蜚声海外的画师李铁夫。
人们会记住一大串国画家的名字,但是谈到油画家,普遍为人所知的就不是那么众多了,大概知道徐悲鸿、林风眠等的还多些,知道李铁夫的就不是为数甚众了。但是这位大画家却着实是值得人们永志不忘的。他不但是画坛怪杰,而且可以说是一位坚贞的志士,他为辛亥革命做过卓越贡献,在现代美术史上,理当占有光辉的一页。
说李铁夫是画坛怪杰,不仅由于他在国际画坛上赢得了崇高声誉和对革命作出了无私贡献,同时,也由于他的率真耿直,卓尔不群,敢作敢为,独立特行。至今在美术界,仍有许多有关李铁夫的奇闻逸谈在流传。
李铁夫(1869--1952)是鹤山陈山村人。他生于贫农人家,祖父、父亲,世代都务农,后来到英属加拿大学画9年,曾获奥灵顿画院画赛冠军,被授予奖学金,享有殊荣。他接着又到美国好些著名美术学院进修,跟当时的大画家沙金蒂和车时共同探讨油画10多年,他1916年加入纽约国际画理学会,是东亚加入这个最高美术学会的第一人。此后在三次油画大赛中夺得冠军,并多次获二三奖,成为美国画坛上著名人物之一。他卖画收入丰富,曾经在当地购置过相当漂亮宽敞的别墅,过着舒适的寓公生活。
但是李铁夫实际上是一个不治生产,只倾心于革命和艺术的人物。他自己就这样宣称过,“我生平有两件喜欢的事,第一是革命,第二是美术。”他自从在英国结识了孙中山之后,就一直追随着从事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活动了。同盟会纽约分会成立时,李铁夫担任了六年常务书记。为了支持革命事业,他不仅变卖过许多油画作为同盟会经费,有一个时期还把房子也卖掉了。仅仅是卖画捐款就达一万多美元(如果是按照目前美元的琼斯指数所显示的物价变动状况,当年的一万多美元就要值现在的好几十万了)。1910年清廷军舰海圻号驶抵纽约,李铁夫和两位同盟会会员冒险登舰,鼓动海军舰队统领程璧光参加革命,程璧光果为所动,终于率全舰官兵起义。辛亥革命后称担任海军司令,一直与李铁夫保持深厚友谊。黄兴和李铁夫的关系也很好,在旧金山时两人曾同住一室。
孙中山在美国度着艰难困顿生活的时候,李铁夫曾经加以帮助,有时两人还常一起到餐厅进餐。孙中山曾称他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武昌起义成功后,孙中山电邀他回国任职,但是李铁夫舍不得海外自由自在的绘画生涯,没有应邀。到了1930年他回国的时候,孙中山早已逝世了。
青壮年时候曾经饮誉四方,过着优裕生活的李铁夫,晚年的生活却相当坎坷困顿。一方面固然是回国后,人地生疏,认识他的人不多,油画卖出不很容易,更重要的是他耿直的性格不为流俗所容。举例来说,在海外的时候,他曾多次和孙科一起活动过,习惯于称孙科为“科仔”。等到他回国的时候,孙科已经做了大官,前来探望他,他却仍然叫他“科仔”,这就使得孙科深感不满。当时有些趋炎附势的官员本来也想假以辞色,籍以自重,前来巴结他。但是李铁夫常常当着此辈大骂贪官污吏,痛揭官场黑暗,这就使得这类人物后来远远避开了。他当时为人画一幅油画像酬金是相当可观的,但如果不是志行高洁的人,他就加以峻拒。曾经有个存在劣迹的大官找他画像,画了一半,他得知底蕴之后,就愤然把画布撕烂,酬金当然也就付之东流。
由此之故,李铁夫生前就被人称为“画怪”。对这样的称号他并不以为忤,并且说:“清代就有扬州八怪呢!”也正是由此之故,他的任何建议,都不为当时的权要所采纳。他也就经常流寓香港,在九龙城、土瓜湾等处居住,过着萧然一室,贫困潦倒的生活。他最珍视的历年得奖的油画作品,也只好用一个麻袋装了起来,吊上屋梁。由于房子破旧,门锁不固,他出门时常在门上贴一张纸条,上书“侦探学校”几个大字,籍以吓吓小偷。他素来喜欢“饮早茶”,可以说无日不饮,在贫困中就只能光顾三流茶馆了。他家里没有炊具,早上出来饮茶,午、晚餐就在普通饭店或者“大排档”吃一盘咖喱牛肉饭之类果腹。有人描写晚年的李铁夫的形貌道:“一件旧西装,歪斜的领带,花白的头发和胡须,穿着不大整齐的衬衣,脸上老是笑眯眯的。”“夏天,他穿一件褐花色纺绸小褂,颈子插一把大芭蕉扇,常常在耳朵上夹一段没吸完的烟屁股。”这类描写是相当的传神的。
抗战期间,李铁夫曾应李济深之邀住在桂林,受到很好的款待,以后又一起去了重庆,一同登过峨嵋山和青城山。李铁夫登峨嵋山的时候,已年近80,仍坚持步行,既不肯坐轿子,也不肯坐“背子”(峨嵋山当年一种特殊交通工具,是一种简单的木架,人反坐在上面,被背上山)。他大概也就在前后,认识了郭沫若,郭在回忆录中称他为“一位奇人”。
李铁夫的又一奇特之处,是终生过独身生活。抗战胜利之后,他又前往香港,重新过着穷途落魄的日子,所住的木屋,下雨时到处漏水,他自嘲为“水瓜棚”。越到后来,他越发贫病交加。到了建国之初,华南美术界得到上级批准,派人专程迎接李铁夫回到广州,华南文联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我就是在这个场合,得以认识这位传奇人物的。李铁夫暮年受到很好的照料,他担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和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待遇相当优厚。他大概过了两年安逸的生活,就在1952年逝世了。生前,他把自己全部画作都献给国家和人民。
李铁夫的画,包括人物、风景、静物等方面的题材,笔调奔放不羁,色彩明丽,气魄雄浑,高雅中洋溢着生活的实感。他不但擅长绘画,而且精于雕塑和书法,他的字铁干虬枝,风骨棱棱,达到很高的水平。他的诗词也有一定的造诣。从他的一些联句,如:“不肯低头拾卿相,又能落笔生云烟。”“幄中已断匈奴臂,军前可饮月氏头。”“短剑悲秦侠,高歌忆楚狂。”等等,都可以见到他的文笔修养的一斑。
今年(1992)是李铁夫逝世40周年。这位画坛巨匠,虽然曾经屡获殊荣,生前身后都有人为他举办过多次的作品展览会,他的故乡鹤山县更已为他建立了一座纪念馆,但是到了当前知道他的人却不是很多很多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原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也是油画美术家的谭雪生同志穷数年之力,搜集大量李铁夫生平材料(早年李老健在时,谭雪生曾多次和他作长谈,所知第一手资料甚多),完成了一部电视剧,邀我作序。我看过这部剧本,觉得它波澜起伏,刻画细微,人物性格突出,情节相当动人,而且牵涉面广,很有历史和现实意义。我鼓动他把剧本出版了再谋求拍摄成电视片。谭雪生是位热心人,对李铁夫很有感情,对于某些夤缘奔竞、善于钻营的人物居然能够博取声名,而李铁夫这样耿直正派、学养深厚的艺术家却未曾广为人知,中怀耿耿,愤愤不平,下决心完成了这部剧本,这是很不简单的。可见“德不孤,必有邻”,“公道自在人心”。我赞美老谭的这一番努力,也希望艺术界、企业界有人为李铁夫的不平凡事迹所感动,为老谭的呕心沥血之作所感动,把这电视剧拍了出来,向历史作个交代,长留正气在人间。
(原文刊鹤山市《鹤山文史》第22辑)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5卷,广东人物篇》

作者:秦牧著,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索取号:K296.5/144/5-2

本馆校对:范合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