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一八九三年至一九八一年),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战士。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一九0八年十五岁时到美国梅肯市威斯理安女子大学读书。一九一三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她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负责处理同国内外往来的大量机密书信和其他日常工作,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一九一五年同孙中山结婚。她坚定忠诚,恭谨谦逊,始终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
一九二二年八月,孙中山到上海,着手对国民党进行大改组。宋庆龄在孙中山与中共代表磋商合作以及与列宁所派使节反复交谈中,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一九二四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宋庆龄坚决拥护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为了解决中国的统一和建设问题,孙中山力排众议,犯难北上,宋庆龄毅然随行。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宋庆龄向国内外介绍了孙中山的遗嘱,并投身于北伐战争的准备工作。
一九二六年一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宋庆龄坚决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了斗争。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后,宋庆龄和许多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恽代英、林伯渠、吴玉章等联合发表了讨蒋通电。七月,武汉汪精卫政府公开反共前夕,她又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同孙中山事业的叛徒决裂。同年八月一日,宋庆龄和毛泽东等二十二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宣言,严正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行为。这一天,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南昌起义,宋庆龄支持了这一起义。当时,宋庆龄虽未在南昌,由周恩来等二十五人组成的革命委员会,仍推选宋庆龄为委员会七人主席团的成员。为了寻求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她于八月下旬赴莫斯科。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一年在苏联和欧洲期间,她积极参与了国际的反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的运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在比利时和一九二九年八月在德国召开的两次国际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上,宋庆龄都被选为大会名誉主席,其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宋庆龄竭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断然拒绝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政府的任何职务。三十年代,她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并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我东北三省。一九三四年八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六大纲领》,经宋庆龄等签名公布。一九三五年八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宋庆龄和何香凝、柳亚子、经享颐、陈树人以及于右任、孙科等率先响应,影响巨大。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拒绝到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先后在广州和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大同盟”,向同情中国抗日战争的外国人士和海外侨胞进行募捐,坚持不懈地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宋庆龄和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四人谴责了国民党政府。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底她到达重庆,联络马海德、史沫特莱、斯诺、艾黎等同情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国际友人并肩战斗。对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宋庆龄在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为劳动群众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在解放战争中,给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资帮助。
一九四九年九月,宋庆龄受中共中央邀请,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她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一九五四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五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九七五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三十二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宋庆龄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国务活动。她曾先后出访苏联、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尼、锡兰等国。取得很大成功。一九五七年,宋庆龄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经常就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和她交换意见。他们在长期的共同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同志情谊。
宋庆龄一贯关注新中国的妇女工作,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曾在一九五三年、一九五七年和一九七八年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热情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从一九五一年当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后,一直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
宋庆龄一九五0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领导成员,一九五二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在国际活动中,她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发扬进步文化,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交往,进行了艰苦卓绝和富有成果的斗争,受到中外各方人士的广泛崇敬,被国际上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期来的夙愿。五月十六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议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宋庆龄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在北京逝世。
一九二二年八月,孙中山到上海,着手对国民党进行大改组。宋庆龄在孙中山与中共代表磋商合作以及与列宁所派使节反复交谈中,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一九二四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宋庆龄坚决拥护大会宣言中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为了解决中国的统一和建设问题,孙中山力排众议,犯难北上,宋庆龄毅然随行。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不幸在北京病逝。宋庆龄向国内外介绍了孙中山的遗嘱,并投身于北伐战争的准备工作。
一九二六年一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宋庆龄坚决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对国民党右派进行了斗争。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后,宋庆龄和许多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毛泽东、董必武、恽代英、林伯渠、吴玉章等联合发表了讨蒋通电。七月,武汉汪精卫政府公开反共前夕,她又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宣布同孙中山事业的叛徒决裂。同年八月一日,宋庆龄和毛泽东等二十二人,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名义发表宣言,严正揭露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行为。这一天,中国共产党举行了南昌起义,宋庆龄支持了这一起义。当时,宋庆龄虽未在南昌,由周恩来等二十五人组成的革命委员会,仍推选宋庆龄为委员会七人主席团的成员。为了寻求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她于八月下旬赴莫斯科。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一年在苏联和欧洲期间,她积极参与了国际的反帝国主义和保卫和平的运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在比利时和一九二九年八月在德国召开的两次国际反帝国主义同盟大会上,宋庆龄都被选为大会名誉主席,其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宋庆龄竭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断然拒绝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政府的任何职务。三十年代,她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并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了我东北三省。一九三四年八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救国六大纲领》,经宋庆龄等签名公布。一九三五年八月,中共中央发表了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八一宣言》。宋庆龄和何香凝、柳亚子、经享颐、陈树人以及于右任、孙科等率先响应,影响巨大。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拒绝到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先后在广州和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大同盟”,向同情中国抗日战争的外国人士和海外侨胞进行募捐,坚持不懈地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宋庆龄和何香凝、柳亚子、彭泽民四人谴责了国民党政府。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底她到达重庆,联络马海德、史沫特莱、斯诺、艾黎等同情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国际友人并肩战斗。对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宋庆龄在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为劳动群众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在解放战争中,给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资帮助。
一九四九年九月,宋庆龄受中共中央邀请,到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她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一九五四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五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九七五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三十二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宋庆龄作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国务活动。她曾先后出访苏联、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印尼、锡兰等国。取得很大成功。一九五七年,宋庆龄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经常就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和她交换意见。他们在长期的共同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同志情谊。
宋庆龄一贯关注新中国的妇女工作,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曾在一九五三年、一九五七年和一九七八年被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热情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从一九五一年当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后,一直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
宋庆龄一九五0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领导成员,一九五二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在国际活动中,她为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发扬进步文化,争取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增进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交往,进行了艰苦卓绝和富有成果的斗争,受到中外各方人士的广泛崇敬,被国际上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
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她长期来的夙愿。五月十六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议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荣誉称号。
宋庆龄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在北京逝世。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广东省概况》
作者: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编
索取号:K296.5/6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