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7年广博新馆敲定白云新城

    昨天,广州博物馆举行建馆80周年庆祝活动,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向媒体给予肯定答复。

  历时17年周折,广博新馆确定选址白云新城。朱小丹昨天表示,新馆建成后,原有的镇海楼仍是广博的组成部分。

新馆建成镇海楼不弃用

  昨天上午,广博临时展厅,朱小丹兴致盎然地参观“爱我博物馆——广州博物馆馆藏捐赠文物特展”,不时对身边市委市政府及文博系统的人员透露了他对新馆的设想:“新馆要保证面积”、“如果(面积)不够的话,可以和演艺中心合二为一。”新馆建成后,镇海楼依然可作为广博的组成部分。

  上月,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去白云新城见到了新馆选址用地,位于白云国际会展中心正门对面左侧的地块。现在,这里还是旧白云机场的跑道。按照白云新城规划方案,新城北部主打文化,广博新馆将与广东画院、广州画院等文化场馆毗邻。

  程存洁向记者介绍,他第一次看到新馆在白云新城的规划用地是4.7万-4.9万平方米,第二次略有缩小。“我希望它不要太小了。”程存洁笑着说。

  在程存洁眼中,新馆背靠白云山,交通非常便利,地铁正在兴建之中,他建议,该地铁站可以命名为“博物馆站”。

书记向来宾提前发出邀请

  “等新馆建成了,欢迎您来参观!”昨天,朱小丹迫不及待向前来参加庆祝活动的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提前发出盛情邀请。

  参观完广州博物馆的展览,临出展厅时,朱小丹拉着广州市博物馆老馆长、考古专家麦英豪的手说,“刚才看过的文物都很珍贵,其实,您这样的专家也是广州的珍贵财富,您要多保重身体。同时请放心,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一定会规划建设好广州新博物馆,使之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最好载体。”

  另悉,随着2009年广州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暨广州博物馆建馆80周年系列活动启动,明天广州近30家博物馆将向公众免费开放。

新闻背景

袖珍博物馆展陈面积仅3000平方米20万藏品展出不足千件

  1929年2月11日,当时华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在越秀山镇海楼成立。建馆之初,广博人雄心勃勃,欲将它建为“东亚首屈一指”的博物馆。

  80年斗转星移,广博馆藏文物累计逾20万件,可占地面积仅有13000平方米,在3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中只能挤下不足千件文物,绝大多数珍宝束之高阁。

  如此袖珍的博物馆,怎能展现广州2000多年的历史?

选址一变再变

  现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张嘉极在广州文博系统工作多年,曾任广博馆长、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他介绍,建新馆的设想,最早是在1992年时提出。时任馆长的邓炳权通过人大、政协发出了这一呼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嘉极始任广博馆长。借一次政协会议发言的机会,他向时任广州市委书记的高祀仁建议兴建广博新馆,获得了重视。大约一两个月,市规划局向广博提供新馆的四块参考用地。“当时我们首选现在的珠江新城那里。”张嘉极回忆,海珠广场的中苏大厦、流花路的旧交易馆等当时也曾考虑作为新馆用地。

  现任馆长程存洁记得,一度有专家建议,广博不要离开越秀山,就在镇海楼下挖,从地下扩充空间。但这一设想被否定。据程从侧面获得的说法是:广州著名建筑设计师莫伯治认为,越秀山镇海楼是广州的“龙脉”,不宜破坏。

  “1998年、1999年,建广州博物馆新馆,两次写入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张嘉极当时满怀期待。这些设想遗憾落空了。“据说是因为建设经费难以落实。”

扩容两倍还是挤

  曾被广博视为新馆首选的珠江新城地块,在2004年确定划给广东省博物馆建新馆。广博只好就近找地。2006年7月,同样位于越秀公园内的广州美术馆(即仲元图书馆)纳入广州博物馆管理。广州美术馆占地总面积7600平方米,为广博扩容了两倍。

  广州社会各界呼吁兴建广博新馆的努力并未因此停止。2008年,有关部门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表示,已提出将赤岗塔地段作为广州博物馆新馆选址备选方案的设想。

  可是,设想归设想。“无论是异地重建,还是原址扩建都没有了下文。”程存洁回忆。

  历时17年,直到昨天,广博人终于可以告诉世人:新馆就在白云新城。这一次不会再搁浅了。

辛亥革命纪念馆2011年前铁定建成选址长洲岛,预算总投资1.5亿元

  “辛亥革命纪念馆的规划要尽快拿出来。”昨天上午,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在离开广州博物馆之前,特地向广州市文化局局长陶诚郑重交代。

  这意味着,一度被搁浅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建设项目再次提上议程。据陶诚介绍,该馆选址黄埔区长洲岛不变。市文化局、黄埔区等相关方面围绕这一项目正在抓紧准备中,“20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年之前,铁定建成!”据悉,目前朱小丹担任了该馆筹建项目的牵头人。

  2001年辛亥革命90周年时,民革广东省委会倡议兴建辛亥革命纪念馆。此后,省政府、省政协、省民革等单位向中央争取,促成这一项目在广州立项建成。最初,有关方面计划于2008年年底前建成,此后又延至2010年建成。

  现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张嘉极,在任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时,曾负责该馆的前期筹备工作。“这个项目,几经反复周折。”他回忆,至2005年选址才敲定长洲岛。项目资金的70%将由省政府拨付,建成后交给广州市管理使用。规划设计方案在2006年时早已做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开工。

  黄埔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沈小革昨天接受采访时说,该馆征地前期工作早两年已经启动。  沈小革介绍,辛亥革命纪念馆在长洲岛上的拟选址地需征地100多亩,主要位于黄埔一家制衣厂厂址内。该厂于去年倒闭关停,目前厂房空置。他表示,整个项目预算总投资1.5亿元,省市两级按照七三比例出资共建,一旦资金到位,即可马上按方案启动征地。

  据了解,纪念馆初步规划建筑面积约为180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13000平方米,配套用房面积4600平方米,文物库房400平方米。按照此前已完成的规划设计方案,该馆馆址及周边地块总体布局,呈东、西向展开,分成三部分。纪念馆单体建筑与中山陵、中山纪念堂和台北的国父纪念馆大体一致,建成后将成为孙中山纪念馆建筑系列之一。

文献来源:2009-05-17   南方都市报-A12

作者:许黎娜 裘萍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