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盈城四月天 悦享阅读新乐章

作为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广州始终以书香涵养城市气质,以阅读厚植人文底蕴。历经十九年精心培育,“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已从一项文化活动升华为城市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成为推动广州文化强市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引擎。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广州以更高站位谋划全民阅读新篇章,创新构建“阅、粤、越、乐、悦、跃”六维阅读模式,全景式展现阅读与科技、教育、文旅的跨界融合,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打造全民阅读“广州范本”。当下,“书香羊城”已成为广州建设“阅读之城”的核心载体,随着全民阅读生态的持续优化,广州正以书香为帆,驶向“人文湾区”建设更辽阔的海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岚(除署名外)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李波、廖雪明、杨耀烨、王维宣、陈忧子(除署名外)

  阅

  穗阅静好

  举办各种形式的阅读分享、书籍鉴赏、交流互动等活动,让市民感受心灵深处的宁静平和,引导大家享受阅读、爱上阅读。

  阅读之城 和美共生

  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的脉动中,“阅”字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穗阅静好”——既是城市文化底蕴的沉淀,更是创新浪潮中始终不变的阅读初心。

  盛会不断,万卷云集。每年的广州读书月,都是创新与传承在书页间交汇的硕果,数百场异彩纷呈的阅读活动编织出全民共享的文化图景。从名家分享会到亲子共读,从文学研讨到特殊群体关怀,“红心相伴读”活动为“星星的孩子”点亮阅读之光,“触·梦”摄影展让非视觉艺术绽放独特魅力,每一场活动都是对“全民阅读”理念的深情诠释。

  “花城书房”的蓬勃生长,则见证了广州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蝶变。为不断优化公共阅读文化服务,2022年《广州市推进公共阅读空间试点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实施,遴选首批23家“全民阅读共建点”“全民阅读示范点”。2023年,在此基础上,广州推出“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品牌。

  从首批23个共建点、示范点,到遍布城乡的54家“花城书房”,这些生长在纪念馆、公园、党群服务中心里的阅读绿洲,将书籍的种子播撒在城市每个角落。红棉悦读区绽放英雄花般的文化热情,行走书厢让地铁成为流动的图书馆,“云端悦读”打破时空界限,广州塔上的书房更成为城市文化地标。

  2024年,“花城书房”走出广州,在中国新疆喀什疏附县、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国公学打造“花城书房”特色阅读空间,跨越千山万水,继续讲述花城的故事。

  广州的阅读服务有着直抵人心的温度。85场口述影像活动为视障者重构光影世界,4000人次的沉浸式观影让“看见”有了新的定义。那些触摸得到的盲文展板,那些演绎方言差异的手语展区,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对多元阅读的深刻理解。

  在广州,阅读早已超越文字的单一维度,成为融合视觉、听觉、触觉的全息体验,成为连接不同生命个体的情感纽带。

  这座将“阅”字刻入文化基因的城市,从千年书院到“云端书房”,从本土阅读到全球共读,正在书写一部属于新时代的“阅读之城”样本,让文化的静好与创新的活力,在翻动的书页间达成最美的平衡。

  越

  穿越古今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古籍经典、广州珍稀古籍善本,结合年轻群体喜闻乐见的国潮文化,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演绎,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架起桥梁 共读共享

  阅读是穿越古今的桥梁,是跨越山海的纽带。2025年春天,当广州购书中心迎来伊犁朋友,当大湾区与丝绸之路的书籍在专区相遇,一场关于文明对话的生动实践在岭南大地徐徐展开。

  共读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多维立体的文化交流生态系统。从2024年开始,广州扩大阅读“朋友圈”,与西安、泉州开展“双城共读”,2025年扩大到香港、澳门和新疆伊犁。

  “丝路共读”和“湾区共读”的并行开展,既是对历史文脉的当代延续,也是对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图景在书页翻动间愈发清晰。

  2025年,广州与微信读书平台携手,上线“读书破万‘卷’全球共读”活动,让全球读者共享阅读之乐。活动计划推出70余本共读书籍,目前已上线42本电子书,供全球读者限时免费阅读。

  线下,高校校友会、华人华侨社团等海外资源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邀请全球读者“跨越时空”分享与广州相关的阅读故事,让岭南文化拥抱世界。瑞士、厄瓜多尔、巴拿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关注与参与,则让这场阅读盛宴成为真正跨越全球的文化对话。

  从“双城共读”“湾区共读”到“全球共读”,这场以书为媒的文化接力,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文明交流故事。当阅读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纽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座“阅读之城”的崛起,更是一种基于文化共情的共同体意识在生长。

  粤

  粤韵华彩

  聚焦反映广州发展成果的主题出版物、精品出版成果,激发读者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的热情。

  岭南文化 拥抱世界

  千年羊城以书香为脉,粤韵华彩在文字间流淌。

  当铿锵有力的诗词镌刻于越秀山道,当《广雅》讲坛的余韵回荡在隔山书院,广州正以极富岭南特色的方式诠释着阅读的真谛——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更是城市灵魂的深度觉醒。

  从“十五运十五园”诗词采风到粤语讲古的流转声韵,从沙画演绎的全球共读到混知漫画的幽默解构,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璀璨火花。当“读书破万卷全球共读”的书单从瑞士雪山飘向巴拿马运河,当《海上明月岭上花》的岭南诗韵在马来西亚椰林间传诵,广州用数字时代的智慧完成了文化输出的华丽转身。

  阅读,是一场多维度的感官盛宴。粤语讲古让《雅马哈鱼档》的市井之音重新在耳畔响起,沙画让全球共读的意象在指尖流转,广府漫画则把五羊传说解读成令人会心一笑的当代寓言。

  阅读,是读懂广州最深邃的方式。翻开《文学里的广州》,字里行间流淌着西关大屋的岁月回响;品读《大粤菜》,鲜香文字里跃动着岭南饮食的文化密码;漫步“红棉诗道”,木棉与诗词交织出城市的精神图腾。

  “读懂广州——2025阅读马拉松”线上活动,让市民读者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与城市文化的魅力。作为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岭南名城,广州以阅读为纽带,串联起《文学里的广州》《羊咩带你叹非遗》等近50本本土主题书籍。从文人墨客的传世佳作到当代羊城的创新活力,阅读成为跨越时空的桥梁,让市民在“与智慧对话”中深化文化认同。

  从粤语讲古的声韵到“阅读马拉松”的热情,阅读让广州的千年文脉与当代活力在书页间对话。读懂广州,既是回溯十三行的帆影,也是解码珠江新城的霓虹,更是与世界分享这座城市的灵魂。

  悦

  悦享生活

  融合生活美学、城市思考,营造快乐、舒适的阅读氛围,展现阅读融入生活的不同模式。

  书籍心灵 优雅对话

  “悦”者,乃悦享人生之意,蕴含着以阅读滋养心灵的深思。

  在广州,阅读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城市的毛细血管,与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家庭生活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编织出一幅书香氤氲的城市文化图景。

  日前,“翻阅湿地书页,共赴自然之约”活动在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展开,儿童文学作家何腾江以《夜鹭喜欢上夜班》等自然科普美文为媒介,将湿地生态的奥秘化作孩子们眼中的星辰大海。这种将自然观察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在少年心中播撒下生态文明的种子,展现了阅读推广与自然教育的完美融合。

  城市公共空间正在被阅读重新定义。从公交车上流动的诗词长廊到千年古琴声中的《老广州三脉展》,“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时空界限。早茶店里的书卷气与咖啡馆中的微醺学术相映成趣,左手广式点心、右手经典名著的独特体验,让阅读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种将文化基因植入城市肌理的做法,不仅重塑了广州“文化名城”的形象,更让阅读升华为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家庭阅读空间也焕发新生机。“书香飘万家”主题活动如春风化雨,“家庭成长·亲子悦读”公益项目为困境儿童点亮知识的明灯。“红茶书屋”里的茶香与墨香交织,“玫瑰之声”悦读活动中母亲与孩子的琅琅书声,都在诉说着阅读如何成为家庭情感联结的纽带。这些深入基层的阅读推广活动,正在悄然改变着城市的家庭文化生态,让书香成为最好的家风。

  从公园到家庭,从自然到人文,阅读已成为广州这座城市动人的文化表情。

  跃

  跃创未来

  展现融合出版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载体,实景与虚拟现实对接,打造线上线下沉浸式互动阅读体验。

  科技丰富 阅读生态

  “跃”创未来,象征着广州在全民阅读领域的开拓精神——勇于探索新理念、新方式、新载体,让阅读真正成为文化与文明传承的桥梁。

  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广州紧跟时代热点,将阅读与科技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科技范”阅读生态,针对人工智能这一广受关注的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活动。

  “智能制造meet阅读”沙龙搭建起科技与人文对话的平台,《高效玩转DeepSeek》新书分享会让前沿知识触手可及,“智阅未来·AI赋能成长”活动则让科技专家走近群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智能科技的魅力。这些活动不仅拉近了科技与公众的距离,更展现了广州在科技阅读推广上的前瞻性思维。

  广州的创新不止于此。在广州读书月期间,主办方联合本土智能阅读设备研发企业,大胆推出全国首个“AI沉浸式亲子阅读空间”,通过虚拟阅读伙伴和沉浸式互动技术,让孩子们在科技营造的奇妙世界中感受科普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在广州图书馆,面向未来的阅读服务及设施集中展示,让市民亲身体验现代科技如何改变阅读方式。这种将高科技与阅读深度融合的实践,正是广州“敢为人先”精神的生动体现。

  阅读的推广不仅限于文化场所,更深入城市的经济血脉。广州将阅读带入企业,举办“全民阅读进园区,书香企业耀黄埔”“巳巳如意,阅见匠心”悦读马拉松等活动,在三七互娱打造首个企业系列“花城书房”,用阅读凝聚企业精神,助力高质量发展。

  用科技重塑阅读生态,让全民阅读走得更深更远。这种勇于突破、融合创新的精神,不仅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阅读与科技交汇的新赛道上,广州正以“跃”的姿态,书写新时代的文化篇章。

  乐

  诗乐无边

  与音乐鉴赏、戏剧赏析、文化艺术、诗词歌赋打通融合,让市民从“传世之音”里感受百年艺术魅力,为读者带来“阅读”和“乐读”的双重享受。

  诗乐和鸣 满城回响

  在当代文化建设的叙事中,阅读早已超越文字解码的单一维度,以诗乐无边的姿态迈向艺术融合的新境界。广州深谙此道,将“乐”的韵律注入全民阅读的肌理,通过诗词与音乐、戏剧、美术的多维交响,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出穿透时空的感染力。

  广州诗词大会的演进,是阅读与艺术深度融合的生动史诗。从2017年以竞技为主的诗词挑战赛,到2024年蜕变为集“竞技+鉴赏+演绎+娱乐+市集”于一体的文化嘉年华,这场盛会始终在探索阅读表达的更多可能性。阅读已成为可触可感的立体艺术。

  这种创新并非对传统的消解,而是对岭南诗词“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特质的当代诠释——正如越秀山古木棉道的百年红棉,其根系深扎文化沃土,而花枝永远向着创新的天空伸展。

  在媒介技术重构传播格局的今天,广州将诗词植入城市的毛细血管。红棉诗道两侧镌刻的诗画作品,既是行走的露天美术馆,又是可触摸的声音图书馆——游客扫描二维码便能听见粤语吟诵的千年绝句。这种空间叙事将阅读转化为多感官的艺术行为,使市民在晨练时就能完成对文化密码的破译。

  站在建设“诗词之城”的坐标上回望,广州正以文化强市的格局重写“开卷有益”的当代定义。未来已来的岭南大地上,木棉花开的簌簌声将与诗词吟诵的平仄韵律继续交响,织就“诗乐和鸣”的壮阔画卷。

  年度好书出炉 名家大咖共读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岚、孙珺、吴波 通讯员穗阅宣)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广州以千年文脉为底色,再度迎来与世界共鸣的阅读盛会。2025世界读书日广州全民阅读主题活动在广州图书馆举行。

  本次活动以“书香羊城 跃创未来”为主题,邀请蔡崇达、何腾江等知名作家、文化大咖赴会共读,进一步深化“书香羊城”广州全民阅读推广效能,营造2025广州全民阅读活动高潮氛围,让阅读成为激活城市创新基因的文化引擎。

  2025书香羊城好书榜昨日重磅发布,评选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中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30余家出版集团,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南京出版社、广州出版社等优秀出版机构的热情关注和踊跃参与。通过初选、网络投票及评委复评、终评,最终评选出2025书香羊城好书榜年度好书。

  好书榜获奖作家代表——长篇小说《草民》作者蔡崇达,《太阳知道草的名字》作者何腾江,《中国共产党群英在广州(1921—1927)》主创人员、中共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党史研究部周颖来到活动现场接受颁奖并分享创作体会,畅谈羊城书香气质的独特性。

  近年来,广州精品出版成果不断,其中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以开阔的眼界、创新的思维,从文学角度娓娓解读这座千年古都的辉煌历史。今年继续推出读懂广州书系中的《文物里的广州》,这本书通过七十三个文物故事,串联起上百件文物,再现广州城脉、文脉、商脉在历史长河中交织演进的壮丽图景。

  除了读懂广州书系,今年广州出版社与广州日报社将共同策划推出“老城市 新活力”丛书之“带你读懂广州”系列精品出版书籍。这套书从山脉、水脉、城脉、商脉、文脉五个方面,立体展现广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山水格局、城市变迁、千年商路、文脉传承,带领读者读懂广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广州日报读懂广州工作室资深记者、《粤韵周刊》主创倪明、张忠安、刘幸在活动中为读者分享了丛书编撰中的故事。

  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再交高分“答卷”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孙珺)日前,广州图书馆举办了“2025年广州读书月——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布会暨读书月嘉年华”活动。会上,广州图书馆副馆长陈深贵发布了《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2024》,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唐琼分享了《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贡献力研究项目》的核心发现。两份报告显示,广州市“图书馆之城”读者阅读数据亮眼,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多项服务效能再创新高。

  2024年,广州市“图书馆之城”读者(广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读者)人均阅读纸质图书23.98本,其中成年读者人均阅读纸质图书17.07本,未成年读者人均阅读纸质图书38.79本,均为全国国民平均水平的3.4倍以上。在电子图书阅读方面,成年读者人均阅读电子图书9.33本,是全国成年国民(3.40本)的2.74倍。

  研究显示,超八成读者每月至少到访公共图书馆一次,约九成读者主要通过公共图书馆获得纸质阅读资源,约八成读者主要参与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全民阅读活动。

  广州人如此热爱阅读,使得广州图书馆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图书馆”。从2024年6月下旬以来,广州图书馆单日入馆人次屡破5万大关,其中2024年8月4日接待读者量达到64867人次,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的最高纪录。

  以图书馆为主的阅读服务体系蓬勃发展,图书馆向着多元化、个性化、数字化发展,并不断扎根社区,成为文化空间。

  2024年12月,广州市全民阅读推广联盟在广州图书馆正式成立。首批联盟成员34个,包括市、区公共图书馆,广州市少年宫、广州市工人文化宫等参与全民阅读相关的事业单位,以及专业阅读推广机构、民间阅读组织和阅读推广志愿者个人等。

  当服务深入社区,当科技伴随着阅读成为日常,就成为书香广州写给时代的篇章。

  “智能伴读机器人”提供全新体验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孙珺)广州图书馆联合广州移动上线广州图书馆AI智能客服。该客服以AI大模型为核心,集成RAG技术、多模态识别及混合检索技术,可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图书查询、图书续借等实质性功能,并通过微信公众号、H5页面、5G消息三端覆盖,在国内图书馆行业创新运用5G消息智能体实现24小时在线的咨询、找书、续借等智能化服务。

  广州图书馆还正式推出基于大语言模型研发的“智能伴读机器人”,这项服务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荐书、互动式陪伴阅读等功能,助力阅读体验从“人找书”向“书懂人”迈进。儿童伴读机器人依托AI大模型,破解儿童阅读三大核心痛点:选书难,读书难和获取书本难。机器人接入了广州图书馆书目资源库,查询馆内图书更方便快捷。

  智能伴读机器人的诞生标志着广州图书馆的公共阅读服务从“资源供给”向“精准伴读”转型,通过AI技术让每本书精准触达需要它的读者。

  2025书香羊城好书榜

  年度十大好书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满世界寻找敦煌》

  《风味人间 谷物星球》

  《草民》

  《漫画讲透黄帝内经》

  《人间信》

  《灵隐》

  《猛虎下山》

  《人间红楼》

  《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



  年度主题好书

  《习近平引用诗词释读》

  《为什么是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群英在广州(1921—1927)》

  《现代化的中国选择》

  《向苍穹——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



  年度少儿好书

  《绣虎少年》

  《极地穿梭》

  《太阳知道草的名字》

  《茶乡少年》

  “不白吃学科启蒙”系列



  年度网络好书

  《璩家花园》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峡河西流去》

  《花小烙漫画科普:身体的十万个为什么》

  《正义的决疑》



  年度畅销好书

  《食南之徒》

  《半小时漫画中国地理 3:江南篇》

  《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

  《历史的游荡者(精)》

  《AI 时代:弯道超车新思维》

文献来源:2025-04-24   广州日报-A14/A15

作者:黄岚(除署名外)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