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实“格致课程”成就学生科学素养

    近日,在美国举行的全球青少年机器人赛事—First机器人竞赛总决赛中,工业级机器人竞赛FRC挑战赛的400支精英队伍中迎来第一支中国参赛队—广东实验中学代表队,他们凭借在区域赛中获得“全明星奖”而得以晋级总决赛,成为参加该比赛的唯一一支亚洲队伍。最终也获得唯一的“评委会奖”(Judges’Award最佳评审奖),也成为25年来该比赛历史上少有的第一次参赛就获得该奖项的队伍。

  为何外国评委会专家愿意把这一荣誉性的奖项颁给到中国省实的学生?广东实验中学校长郑炽钦告诉笔者,这班学生能有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省实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新领域—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它是该校“格致课程”的展现。

  机器人选修课程

  激发学生创新乐趣

  其实,智能机器人教育在国外并不新鲜,在英、美、日等国家,为了让青少年尽早接受并掌握机器人编程,已经在信息技术课与课外科技活动开设了有关机器人的课程内容,将机器人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应用于中小学的课外科技活动或技术课堂教学中。

  然而,目前我国的机器人教育主要以竞赛为引导,以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只有极少数地区和学校将机器人教学纳入了正规课堂教学,省实就是当中为数不多的学校之一。

  打开省实厚厚的选修课目录,我们看到了“机器人制作”这一门校本课程。早在十年前,省实周嘉老师便发现了机器人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智能机器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培养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和协作能力。”

  于是,周嘉开始对机器人教育进行教学研究,他发现在中学受到课时、教学周期、学生知识体系等因素的制约,系统深入地讲授机器人领域所有的专业知识并不现实,因而更准确地将课程目标定位在“激趣”和“引领”这两个重点上。“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让学生乐在其中,同时帮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建立一个机器人领域知识的基本框架。”

  省实的学生,高一到高二都可以自己选修机器人课程,比如《玩转电子电路与简单机械》,《简易机器人制作》等,学生可以制作一只拥有“呼吸灯”的机器人、制作一个能驱动双马达转动的机器人、打造一个遥控轮式机器人等,这些课程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机器人创作的乐趣,同时内容上又是逐步递进,很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

  省实孕育“全面发展

  科学见长”的格致课程

  据介绍,这群机器人比赛获奖的高一学生,其实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专业CAD软件设计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会运用C语言对复杂FPGA信息处理模块进行编程;会利用数学软件对现实物理模型进行建模和数据处理;能运用车床、铣床进行金属加工......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些特殊的技能?校长郑炽钦说,他们的成绩得益于该校在实践中探索出的新领域—工程类课程的教学,它是将数学、物理等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项目中一种教学探索,是“格致课程”中实践应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省实的“格致课程”通过了广州市特色课程重点立项。这个以培养“全面发展,科学见长”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特色课程,将在今秋高一的实验班中实施,对象包括2个“钟南山科学人才培养班”、2个面向全省招生以及4个面向广州生源开设的“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

  郑炽钦表示,“格致课程”是省实在百年格致文化的润泽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从学校创建的文理兼修、类别多样、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中孕育出来的。

  “格致课程要为国家培养具有格物致知,求实创新精神的未来科学人才,厚基础,宽视野,勤实践,勇创新,以身心健康、基础知识扎实为前提,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高考改革

  有利于多元化评价

  谈及即将来临的高考改革,一直很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省实处而不惊。李子良将此次高考改革与十年前的高中新课改联系起来,而省实的课改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多元化评价的最大优点和亮点,是促进老师用新的眼光去关注学生整个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郑炽钦也认为,新高考方案还是难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但可以打破过去用一个标准衡量所有人的弊端,促使学校形成新的课程格局,“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特色课程,多样化发展,更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不过,郑炽钦说,要想改革对人才的选拔方式,关键还在于大学招生录取制度的改革,“能不能确保新方案下培养的学生,大学都能接受。”但无论怎样,“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校长办学的永恒追求,省实将一如既往地发展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链接

  广东实验中学高中招生咨询开放日:

  2014年5月17日(星期六)8:30—12:00。届时高中校区向家长和学生开放

文献来源:2014-05-09   羊城晚报-B6

作者:陈晓璇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