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图一直以“读者第一”为理念。老一辈艺人说过,观众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实际上对图书馆来说,读者也是图书馆的衣食父母,因为没有阅读需求的话,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中间的依存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任何一个读者的服务需求都是值得尊重的。
——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今年迎来百年华诞。本月18日,中山图书馆百年庆典将启动。昨日,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副馆长倪俊明、副馆长吴昊做客南网,与南方日报网友在线互动。作为广东藏书量最大、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公共图书馆,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山图书馆正面临席卷而来的网络阅读技术冲击,如何留住读者、吸引读者?图书馆专家与网友在线对话,交流热烈。
“一百年前,中山图书馆在广雅书局藏书楼的基础上建立,原本是一个半开放的收藏机构。百年来,它已经完全蜕变为一个‘开放、公平、免费’的公共图书馆了,它是天下之公器。”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说。如何在网络娱乐化时代,争取和培养更多年轻读者?这些读者关心的话题得到深入探讨。
◎应对网络冲击珍贵古籍文献“网上见”
南方日报:很多网友说,网络阅读时代,“已经很久没去过图书馆了”。中山图书馆如何应对?
刘洪辉:现在,中山图书馆不仅支持网络阅读,还支持移动阅读。中山图书馆有超过3000万篇的期刊论文、140万种的电子书、70多个数据库,还有很多的博、硕士论文。与互联网上的资料相比,这些知识数据、文献资源最大的特点是成熟优质、真实可信,不夹杂病毒,更不携带广告。
几年前,中山图书馆提供过一个“专家为你找书,文献远程传递”服务。2012年,这个平台继续升级,读者只需要通过电脑或手机,在“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上输入需要的文献名、关键词,网上咨询员即可直接将文献传至其邮箱。快的只需要几分钟,慢的也就是3天。
此外,对于中山图书馆最珍贵的馆藏——47万册古籍善本、数十万册地方文献,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扫描、缩微整理,如今已翻拍超过300万页。读者来到中山图书馆内,使用局域网都可以看到这些古书的电子版。下一步,中图还计划把其中100万拍放到公网,读者“足不出户”也能阅读这些珍贵古籍、特色文献。
吴昊:现在,年轻人可以通过手机、iPad来逛中图。今年中图开通了网站和短信交互平台,增设了“网上个人数字图书馆”。读者使用手机、iPad,可以完成借书等服务。更方便的是,中山图书馆在线提供140万种的电子图书服务。中山图书馆有休闲场地、免费无线网络,还有每周末的讲坛和讲座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文献。不少读者其实就是拿着笔记本、iPad来中山图书馆,使用无线网络查一些资料,就算在图书馆发发呆也好。
◎突破“借书”藩篱成为广州市民文化空间
南方日报:图书馆的转型必须突破单一借书功能,中山图书馆有哪些尝试?
刘洪辉:当代图书馆被视为城市的“第三公共空间”,即公众活动的场所,为大众所共享,区别于居住场所和工作场所。中山图书馆近年已实现转型,它早已不只是一个只提供借书阅览的图书馆。在这里,常年举行不同的艺术展览,报告厅的专题讲座为公众提供聆听专家分享知识和阅历的空间,读者还可以通过小型的读书沙龙,使“阅读”本身变得更加立体化而富有趣味。此外,中山图书馆还建立了古典音乐资源库,向公众介绍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倪俊明:中图要成为市民多元文化活动碰撞的场所。如今,中山图书馆常年举办中山讲堂、岭南大讲坛·文化讲坛、粤海听涛系列讲座等公众文化论坛。今后中山图书馆计划邀请更多文化名人来开讲座。
◎降低入馆门槛服务视障人群、弱势群体
南方日报:图书馆免费开放时代,中山图书馆如何体现一座现代化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功能?
刘洪辉:今天的图书馆不能再被动等待读者上门。百年中图已经蜕变为“开放、公平、免费”的公共图书馆。中山图书馆还特别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本月初,专门成立视障读者服务中心,配置了盲人专用电脑、读屏软件、盲文点显器等设备。
中图是推动全省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机构。如今,即使在粤西、粤东、粤北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农村人口也能享受到中图服务。中山图书馆在全省贫困地区设立了76个流动图书馆。早在十年前,中山图书馆就开始为广州的外来工子女提供书法培训。中山图书馆在天河棠下办了一个美术培训班,免费教外来工子弟书法、美术。希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图的这份责任感,感召他们和图书馆成为朋友。
◎勾连本土文化数字族谱实现“网上寻根”
南方日报:中山图书馆如何与岭南本土有更深刻的文化联系?
倪俊明:全世界的学者只要研究广东,就一定要来中山图书馆查资料。在地方文献方面,中山图书馆的藏量达到了10万种、40多万册,在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中规模最大。其中的广东地方志和族谱,读者使用最为频繁,需求量也最为庞大。
通过国际国内合作,中图为普通市民提供查询家谱的服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山图书馆和美国犹他州家谱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广东族谱通过微缩数字化,供读者查阅。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广东人,能在中山图书馆实现“网上寻根”。
◎吸引青少年将增设儿童阅读专区
南方日报:面对网络冲击,中山图书馆如何吸引更年轻的读者?
刘洪辉:城市图书馆应该有30%以上的空间为儿童提供服务。我认为,图书馆必须想办法争取儿童读者,因为他们是未来图书馆的潜在读者。中山图书馆在接下来第二期改扩建工程中,将进行规模较大的空间改造,为青少年和儿童读者开辟专区。
我们主张将阅读的所有选择权交还给孩子。我们将各种各样适合儿童阅读的书买进来,但要让孩子们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读书。儿童成才的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能成为“终身阅读者”。因为按照惯例,社会上的成功专业人士,一般都保持着“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使人终身进步。而这一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儿童阶段。
在这个方面,中山图书馆是大有可为。对儿童阅读来说,家庭和社会都能发挥作用,但作为图书馆我们要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引导全社会关注儿童阅读,培养更多未来的终身阅读者。
贴士
1 图书回家
在中山图书馆百年志庆期间(12月18日-12月31日),逾期归还中、外文图书和期刊的读者可免交逾期款。而在一楼大厅办证处,馆庆典礼当天首次办证的前100位读者,还将可获赠精美纪念品。
2 图书漂流
读者只需登记资料后便可领走图书,读完后再放回图书漂流角。漂流活动可在互动区与广东省捐赠换书中心进行。
3 古籍诊所
读者可在此观摩修复人员的古籍修补过程,学习如何鉴定古籍,并可与修复人员现场“手把手”做本“古籍”带回家。
网议
@七剑下天山A:早安!早起就读点书,以恭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百年华诞,中图近日举办了百年馆庆书画展,孙中山孙女孙穗芳题字:天下为公。全国文艺界楚翘纷以书法绘画献上,不乏精品,希望借此唤起国人多读书,读好书。我们仨约定每周末都去,看到出入图书馆的大人小孩精神气质均与众不同。
@dearestviko:听说百年中图珍藏的古籍文献不久后就能网上浏览了。期待中!另外,不知道以后中图是否可以邀请点艺术大腕、著名作家和市民“面对面”呢?
策划:陈志 柳剑能
统筹:曾瑜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培
见习记者 杨逸
文献来源:2012-12-14   南方日报-A13
作者:李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