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面补贴 “三馆”免费开放

    广东省将于2011年年底前率先在全国实现全省“三馆一站”(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其中省级和副省级城市“三馆”将在7月1日前、珠三角地区“三馆”将在10月1日前实现免费开放。这是广东文化部门所做的“民生实事”中很“惹眼”的一件。

  据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省就明确提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应该坚持公益原则,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同,未能实现全省免费。此次的三馆免费开放,将实现全面的、完整的免费开放,为民众享受文化权益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服务。

  据悉,广东现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3个、文化馆145个、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153个,全省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00多平方米;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广场5000多个,面积达200多万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在总量上已处于全国前列水平。

  方健宏称,从今年起至2015年,广东省财政将每年投入一亿元,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未达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同时,将加快制定出台《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规条例,收回已经出租或被挪作他用的公共文化设施,确保其公益性质和免费开放。

  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表示,广东省财政将参照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标准,对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给予适当的奖补,确保“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后正常运转的经费。

  此外,据了解,在完成省博新馆开放、中山图书馆改扩建首期工程后,2011年广东将加快完成广东演艺中心、广东粤剧艺术中心演艺大楼工程并投入使用,启动广东美术馆改扩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一批省级重点文化项目的立项或前期筹建,从而使本省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 


  【个案一】

  越秀居民享受“10分钟文化圈”

  在寸土寸金的广州越秀区东山口地段,由原东山区机关办公大楼变身而来的越秀区图书馆,见证了广州公共文化设施的日趋完善。

  这里是老百姓抬脚可入的“平民大书吧”:越秀区图书馆共开放6层,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约1000个,藏书49.36万册,另有40万册电子图书、7500册电子期刊、500多种电子报纸。图书馆二楼设有专门的视障人士阅览室。从早上9时到晚上9时,馆内除了重要文献之外,所有图书都可以免费借阅,馆内的公益文化活动长年不断,全部免费。这里平均每天都有约3500人次入馆,四年多来共接待了读者364万多人次。

  这还只是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强化统筹规划、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辖内文化资源的缩影,这里已经逐步构建起布局合理、覆盖全面的群众文化基础网络体系,“10分钟文化圈”成为越秀居民的生活常态。

  除了引以为傲的图书馆,越秀区还拥有两个区属文化馆,其中被誉为“百姓文化大院”的区文体艺术中心,投资近亿元,集健身中心、展览厅、小剧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面积21180平方米,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越秀区博物馆则坐落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五仙观内,是一个占地面积为9209平方米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年来,市、区投入8853多万元,极大改善了五仙观的风貌和周边环境。日前,南粤先贤馆也选址五仙观,区里还将投入4亿多元,将其与五仙观一同建设成为浓缩广州历史的教科书和广府文化展示平台。 

  【个案二】    

  2000万元体彩公益金用于

  “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体育局重点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通过改善乡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状况来缩小城乡差别。

  “十二五”期间,将在全省的乡镇建设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公园),内设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室外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还将建成使用面积累计达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活动场所。

  今年,为完成好作为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东省体育局决定利用体彩公益金资助欠发达地区100个工程项目。3月28日至30日,省体育局在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做出部署,要求各市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今年的建设任务按时按量完成。随后印发了《2011年广东省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任务、内容和标准、实施对象与条件、资助标准以及实施工作计划。近期已与省财政厅沟通协商落实了省级资助资金,从今年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2000万元,给予每个工程20万元的补助。目前,各市正在积极组织乡镇进行工程申报。

文献来源:2011-06-08   羊城晚报-a7

作者:邓琼 刁定宏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