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德路小学 科学施教 提升孩子幸福感
创办于1933年,座落在孔子庙旧址的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是广东省第一批省级学校。近年来,随着优质教育实验的推进,文德路小学在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的同时,定位在深挖内涵、发展校本心理辅导、走专业化道路、开展新一轮的研究探索,进一步探索建立符合国情与校情、较为完整系统的学校心理教育运行体系,营造了充满心灵关怀的阳光校园,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全员参与 全程辅导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如何增加孩子的幸福感,如何让孩子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也成了我们的关注点。”文德路小学校长郑伟仪如是说。但是在现实教育生活中,许多学生是不幸福的。对待生活问题,不少人意志脆弱,耐挫力差;人际关系处理中,心胸狭隘,缺乏谅解,致使沟通障碍;此外,焦虑、胆怯、自卑、依赖、自我中心等不良心理在不少青少年身上都有体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让他们回到幸福的本源,察知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自主创造美好人生。”郑校长认为,幸福教育要从中小学开始,在校园、课堂中要引导孩子避免过多关注不幸福的事情,感受更多的积极情绪;培养孩子亲和、智慧、谦逊等人格特征;营造民主、公平、互助、温暖的校园、班级、课堂氛围。
据悉,1994年学校制定了“发展健康心理,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实验方案。经过6年多的实践,建构出“全员参与,全面关爱,全程辅导”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999年12月,通过了全国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的验收和评审,获得极高的评价,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据介绍,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二是相辅相成,整体发挥功能的课程结构;三是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课堂教学;四是心理辅导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辅导活动。
科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已成为文德路小学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文德路小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是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学校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心理教育,营造有利于心理发展的环境氛围;学校的所有课程都承担心理教育的任务,教师们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的思想方法,多渠道落实推进。
二是坚持发展为主,防治为辅的策略。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拥有自信心、正确的认知、开朗乐观的性格、良好的挫折容忍力及心理调节能力。
三是走科学化、规范化、校本化之路。科学化,首先是人。辅导者要有健康的心态,要掌握科学辅导理论、方法、技巧。据悉,通过全员参与的心理辅导教师C级证书培训班的学习,有1人领b证全员领c证;其次是辅导方法、技巧的科学化。学习国外、港台地区的先进辅导理论和技巧,引进了绘画辅导、心理剧辅导、沙盘游戏辅导等;规范化主要体现在辅导环境的规范化、辅导、语言行为的规范化、辅导的程序规范化。
学校文化是心理辅导校本化的重要表征,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础性工程。例如追求园林美景、让校园内的墙壁、橱窗给学生启迪和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同时,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营造真善美乐健的氛围。在校园内形成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网络)——心语导播(红领巾广播、红领巾校电视台、校园网)——心语小屋(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室)。
广州市育才小学 让教育成为触及心灵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些幼小的心灵。”在办学实践中,广州市育才小学将此话的外延扩大,从师生发展和成长的根本需求出发,用撒满人文光辉的理念与行动,触及了每一个育才人的心灵。一直以来,育才小学都在学生培养上力求创新和突破,为孩子营造一片多彩的、独具魅力的发展空间。
“以德树人”是根本
学校深入开展德育研究,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主动性,建立了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平台的“三位一体”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从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入手,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身、发展特长”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要;“比、学、赶、帮”活动的开展及“七色花”的评比,使学生体验自主、学会关心、懂得责任,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在对重要节日、纪念日和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中,学生深入学习中华文化,培养了良好的道德素养,增强了民族认同感。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和多角度评价体系的建立,使一批批小艺术家、小作家、小运动员、小推普员、小志愿者等应运而生,有效地张扬了学生个性。
“以体育人”显特色
学校十分重视加强体育特色建设,学校塑胶跑道田径场、体育馆、室内恒温游泳池、武术训练室等一应俱全。学校作为中国“十城市”第二十届体育教学研讨会大课间体育活动现场,全校师生向来自全国十多个城市的体育专家、同行展示了广播体操、自编操、武术操、功夫扇操、匕首操、体育游戏、集体舞、放松操等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广受好评。学校每年都举办田径运动会、体育花会、全校队列操、广播操、自编操评比和各种小型的体育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2005年学校被命名为广东省武术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武术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团体总分、金牌数、集体基本功三个第一名,在广州市体育实验学校田径锦标赛获总分第一名,市、区小学生自编操、广播操、大课间评比连续多年获一等奖,参加区田径运动会多年连续获区总分第一名。学生在国际级、国家级、省市级各项比赛中屡获大奖。
“科技育人”树品牌
学校制定学校科技活动计划,注重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扎实、深入、全面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等三条科技教育渠道的畅通,通过深入开展校本研究,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的发展。同时,突出科技特色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校电脑机器人项目是广州市科技教育特色项目。这些措施,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了教师科技队伍的整体优化。学校在2006 年~2010年广东省电脑机器人竞赛中获得创意项目第一名;2006年、2010年全国电脑机器人竞赛获得创意项目一等奖。
“书香育人”提内涵
2006年4月,育才学校成为广州地区第一批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学校。几年来,“诵读经典美文,共筑书香校园”活动在育才学校深入开展着。诵读实验课题组从“基础工程,每日一诵”入手,利用语文课前的几分钟,每周的午读及校本诵读课,学生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诵读。在教师层面,每学期都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交流,介绍兄弟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情况,好的经验在全校推广。在学生层面,将诵读活动和学科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利用校园文化节、六一庆祝会等,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进行“诵读小能手、小状元”的评比。各年级、各班级的特色诵读活动丰富多彩,如思乡主题、边塞诗主题、四季风光主题等,在诵读中还融入了对国学文化的思考。诵读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孩子们的文学修养与道德品质,使其在书香的浸润中更加优雅自信。
文献来源:2011-04-12   信息时报-D06
作者:徐珊珊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