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庙与金花信仰
明代的五仙观规模很大,据记载,在它的范围内,还有一座金花庙,拜的是金花娘娘,以前香火甚盛。
农历的四月十七是广府人的传统节日金花诞,纪念金花娘娘的诞辰。金花娘娘的故事,流传于明清。据广州的《金花庙碑》记载,金花娘娘生于明洪武七年(1374),“成仙”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三月初七日午时,享年仅为15岁。
据说当年有位巡按大人的妻子难产,急得巡按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梦见一位神人对他说:“只要你找到金花女,就能保佑太太平安顺产了。”知县醒来,救妻心切,马上命两位官差速寻金花来。
官差找到大佛寺附近,才找到金花姑娘,不由分说,又拉又扯把她带到衙门,说来凑巧,这边说:“金花姑娘带到!”话音刚落,那边接生婆报道:“恭喜大老爷,夫人产下孩儿!”巡按认为全靠金花姑娘到来,才保得他老婆平安顺产的,笑口吟吟地招待了金花姑娘,临走时还送一份厚礼和红包作谢。此事越传越神,居然说金花姑娘是神仙转世,到凡间专替人保子的。很多产妇临产时,必请金花姑娘到家坐一下,少不得给个红包。
光阴似箭,金花姑娘渐渐长大了,却因为到处传她是神的化身,小伙子不敢找她做对象,媒人也不敢向她提亲,而父亲当她是摇钱树,日日逼她去做“保子”工作。金花姑娘伤心极了,感到没有人生的乐趣,就在一个月暗星稀的晚上投西湖(在今西湖路)自尽。
这个故事见于《粤小记》:
或曰,神本处女,有巡按夫人方娩,数日不下,几殆。梦神告曰:“请金花女至,则产矣!”密访得之。甫至署,夫人果诞子。由此,无敢婚神者,神羞之,遂投湖死。粤人肖像以祀。神姓金,名花,当时人称为“金花小娘”,以其令祐人生子,不当在处女之列,故称夫人云。
不过,在《番禺县志》里,这个故事有另一个版本:金花本为民间一女子,年纪轻轻就做了女巫,人们称她“小仙姑”。她的成仙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五月五日端午节,金花于湖边观龙舟竞渡,一不小心掉进湖中溺死。死后尸体浮上湖面,尸体旁有个香木偶像,酷似金花夫人生前的模样。人们便立祠供香木偶像,把它当作金花夫人的神像。祠庙建在月泉侧,并把这个地方叫做惠福湖,溺死金花的湖则称作仙湖,因为金花是于湖中成仙的。据说,当地人前往祈求子嗣,十分灵验。
明代诗人张诩曾有诗咏吟金花:
玉颜当日睹金花,化作仙湖水面霞。
霞本无心还片片,晚风吹落万人家。
金花姑娘死后,街坊集资建了一座金花庙来纪念她。塑像前的神牌上写着:“金花保子惠福夫人”,并把她“升仙”的日子--农历四月十七日--定为“金花诞”。
金花庙建成后,很多人在妻子怀孕时,都来求神保佑,生了小孩后,就携着酸姜、红鸡蛋来“还神”。
因金花庙香火盛,于是有人在现今广州西华路建金花庙,又有人在广州河南建一间,所以广州有两条金花街就是由此而来了。民国初年开马路时,将小市街和大市街连起来,在“金花保子惠福夫人”的神号中取了“惠福”二字作路名,并把金花姑娘自尽的湖称为“仙湖”(即现今“仙湖街”)。
其实,金花诞背后所隐含的是一种生殖崇拜信仰。古代的医疗和卫生知识条件比较有限,人们便将怀孕平安、生产顺利寄望于神灵。因此,除了广府人的金花,中国的其他地方以至世界各地都有其各自生殖之神,例如送子观音等。
嘉靖元年(1522)魏校任广东提学副使,明初置儒学提举司,掌管各府州县学祭祀、教养、钱粮等事。魏校下车伊始,即宣布实行一系列非常严厉的举措:包括禁火葬,令民兴孝,拆毁所有“淫祠”,用来兴建书院、社学、公署。所谓“淫祠”,即不列入官方祀典的祠庙,像金花娘娘、天后娘娘、急脚先锋、田公元帅、司命帝君、三界之神,甚至连观音娘娘,都要拆毁。五仙观旁边那座金花庙,也被魏校拆掉了。
金花娘娘与五羊传说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五仙观与它同处一处,而且香火都十分之盛,从中可以看到广府人对神仙的崇拜,对了解五仙传说的文化心理原因,亦不无禆益。

文献资料来源:2013年7月   摘自《谷羊昌瑞--广州五羊传说》

作者:彭嘉志编著

索取号:I277.3/62

本馆校对:周俊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