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榕寺和苏东坡
广州六榕路上有座六榕寺,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这寺院最早叫宝庄严寺,后来称它为净慧寺,但因为寺院里有六株古榕,盘根错节,枝干苍劲繁茂,老百姓爱叫它六榕寺。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被贬谪岭南后,常到这里来游玩,也十分喜爱这六株古榕,在寺旁修建了一座潇洒轩,还亲笔题写了“六榕”两个字,以后这寺院正式改名为六榕寺,那寺门门匾上的“六榕”二字,就是从石刻上描摹下来的苏东坡字迹,六榕寺里还有一块“宋苏文忠公笠屐像”碑刻,提起这笠屐像,民间还有一段传说。
据说,苏东坡流放岭南多年,和黎民百姓来往多了,知道民间的疾苦,懂得人们的才智,越来越变得谦和好学。有一天,他到城外去春游,看见一种小鸟奇异得很,不知是什么鸟。附近有个在田间干活的青年农民,他便过去问道:“兄弟,这是什么鸟呀?”青年农民告诉他:“那时明月鸟。”他继续往前走了一程,忽然看见路边有种紫色的花,从没有见到过,花心里还卧着一条虫呢,有个老农路过,他就请教老农:“老丈,这是什么花呀?”老农看看他,说:“这是狗仔花。”苏东坡又问:“那花心里的是什么虫?”老农笑着说:“它叫黄狗虫,这种虫常常爱钻在花心里睡觉呢。”
听了老农的回答,苏东坡猛地想起王安石来。原来王安石一次路过一个地方,当地人拿了自己写的诗来求教于他。王安石见诗里有两句:“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觉得文理不通,便提笔一挥,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这样一改,不是改错了吗?苏东坡想到这里,心理暗暗发笑,笑自己这样关在书斋里的读书人,常常会做出教人笑话的事来。从此,也就越发敬重老百姓了。
有一天,他去探访朋友,途中突然下起雨来,躲到一户农民家里去避雨。农民知道苏东坡赶了半天路,肚子早就饿了,便捧出红番薯给他吃。饭后,天还下着细雨,道路一片泥泞。农民便拿来一顶竹笠和一双木屐给他。苏东坡是做大官出身的,平时没穿惯木屐,泥路又烂又滑,他穿上木屐走在泥路上,摇摇摆摆,拐拐跛跛,差点要跌倒,农民和孩子们见了,都哈哈大笑起来。他自己边走边想,也不禁发笑,心想:我穿上木屐还不如小孩呢。
苏东坡离开农民家,走了一段路,不知不觉走进了一个竹丛里,迷了路。他东摸西闯,怎么走也走不出来。眼看天快要黑了,苏东坡心里很焦急,幸好碰见一个放牛的孩子。那孩子也奇怪着呢,为什么苏东坡老在竹林里转来转去。苏东坡见了他,像是碰到了救星,连忙问:“小兄弟,我迷路啦!从哪里走可回我家去?”孩子就指点他怎么走,原来不用走多远,顺着一条牛屎路出去,拐个弯就回到家了,此后,他常对人说起这件事,说自己在朝廷里会做官,但下到山间乡村,可连孩童也不如。那天若不是牧童指点,差点要在竹丛中熬夜了。
从此,苏东坡和老百姓感情越来越深,下雨天特别喜欢带竹笠,穿木屐。人们看到他这模样,也格外对他亲热,有人还给他画了一幅像。苏东坡死后,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便在六榕寺内树立了这块刻有苏东坡笠屐图像的石碑。

文献资料来源:1999年11月   摘自《越秀荟萃(四)---越秀民间传说》

作者:刘克宽,黎国器搜集整理;陈卓宁主编

索取号:K296.51/95/4

本馆校对:刘彤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