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眼中的长堤,是指珠江北岸东起北京路南、西接人民路南的两公里长地带。光绪十五年(1889),两广总督张之洞在珠江北岸修筑长堤。计划东西共长1800多丈,从天字码头筑起,分十段施工。到张之洞调离广东时,已完成天字码头往西400米长堤和官轮码头工程,是广州最早的马路。
光绪二十九年(1903),岑春煊任两广总督,设立堤工局专管堤岸建设,加宽堤岸。清末民初,长堤建有广东邮政局、粤海关大楼、五仙门发电厂等建筑。近代华侨资本在长堤开创中国百货业,先施公司、城外大新、东亚天台游乐场相继而起,爱群大酒店、中山酒店等在此扎堆。
20世纪20年代,长堤大马路是广州的外滩,金水长堤,十里洋场,游人如鲫,客商往来频繁。陈济棠主政广东之时,长堤商业更是步入全盛时期。商贸的繁盛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富饶的土壤,洋商云集买地建洋行,地价两日翻番,民间资本也看到商机,蜂拥而入,“当铺多过米铺”。一时间,商铺、银行、酒店、茶楼、戏院林立,长堤一举成为广州商业中心。1931 年后,“海珠石” 由小岛变成了路堤,弯曲的江岸线被拉直,填江修筑而成沿江西路,与沿江中路、沿江东路一线贯穿,珠江最终被定格为今天的模样。不少银行在此选址并设立机构,形成传统金融业、官办银行和民营银行三足鼎立之势。在这一时期,长堤陆续建起了多栋气势恢宏的标志性建筑,不断刷新广州城市天际线的高度。
广州沦陷,百业萧条,长堤几度沉寂。改革开放后,长堤重焕生机,外地朋友来穗必到长堤边的南方大厦、华夏公司。2012 年始,广州在长堤建设全国首条集资金借贷、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民间金融街,为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金融提供服务。大三元酒家原址复建及石室大教堂绿轴的设计方案正在酝酿。一条从石室大教堂到长堤大马路的景观廊道,将成为长堤新的旅游景点。
[广州先施]
1914年,华侨马应彪等在长堤大马路320号开设楼高五层的先施公司广州分公司,名“广州先施粤行”。“广州先施”号称“专办环球百货”,在内地首创“不二价”百货公司,开风气之先,天台辟游乐场,设品茗室、酒菜部、影相部、美容理发部、电影院,成为羊城乃至中国首家综合性娱乐公司。广州先施开业仅两年,获利达两倍,于广州十八甫和中山五路再开分行。1976 年6月毁于火灾,1984 年在原址建起15层的华夏百货公司。
[大新公司]
1916年,华侨蔡兴、蔡昌兄弟在惠爱中路(今中山五路)建大新公司分行,带动了惠爱路的商贸氛围,1918 年又在广州西堤创办大新公司。人们称前者为“城内大新”后者为“城外大新”。广州大新公司除经营百货外,还有天台游艺场,并设有酒业部、饮冰室、浴室等,引领了一代现代百货公司的商业潮流,成为当时广州“四大公司”(光商、新光、先施、大新)之一。1949 年前,老广州人经常说的“逛公司”其实就是逛大新公司。
1938年10月,“城外大新”屡遭日机轰炸,连烧四天,仅留下楼层框架,“城内大新”也损失惨重。1954 年西堤大新公司复建后,定名“南方大厦”,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百货商店。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凭票购买粮食、布匹等,南方大厦获计划外自主采购部分商品的批复,货物数量和品种丰富,市民蜂拥而至。20 世纪80年代初,囊中稍显宽裕的广州乃至周边四乡人都爱到南方大厦购物,连门前那道连接地下商场的天桥也挤得水泄不通。2005年,这一家老字号百货公司转型为大型数码电子专业市场。南方大厦这栋集古典复兴主义、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的大厦,至今仍为珠江沿岸的一处景致。“ 城内大新”于1949年后,改名中山五路百货商店,1989 年新建成十六层高楼,称“新大新公司”。
[爱群大酒店]
1934年,爱国华侨陈卓平投资兴建爱群大酒店,楼高15层,雄伟壮观,被誉为"南中国之冠”。酒店主人于开业前,在报章刊出征文启事,向海内外文化精英征募酒店开幕词,应征者不乏名家。获第一名者为龙起规, 其文中反映了广州当时的景物“沙堤雪净,珠海风光,画舫连环,雕栏栉比”等。1937 年开张营业时,政府高官参加仪式,盛况空前,全城轰动。“爱群” 以设备崭新、完善、豪华而著称,执当时旅馆业之牛耳,当时媒体称“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是政要巨贾、上流社会交际应酬聚会之地。
[永安堂]
20世纪30年代,号称“万金油大王”和“报业大王”的华侨胡文虎,在沿江路原海珠岛东端建永安堂,作为“虎标”万金油的总批发处。永安堂大厦位于沿江中路149号,在楼顶上再砌五层钟楼,是广州第一幢欧洲风格的钟楼式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仅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1995 年5月,胡文虎女儿将永安堂捐赠给政府作为少年儿童图书馆。
[长堤金融区]
民国成立前,已有不少票号、钱庄、典当、银坊等聚于长堤一带。1857年 12月,外商聚集的十三行商馆区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外商开始寻找新的栖身之所,有些外商相中了繁华的西濠口。鸦片战争后,广州开始作为商埠,西方资本打开缺口,外资银行迅速登陆,沿江一带迅速成为金融区。翻开当年的老报纸,总有整版长堤的洋行广告。民国成立后,各类银行开始取代旧式金融组织。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实现了国共合作。当时外资银行左右着局势,广东的金融极为紊乱。1924 年8月,孙中山在沿江中路193号创办中国第一家中央银行,宋子文任行长。孙中山令大本营财政部长叶恭绰、广东省长廖仲恺分饬各财政机关和商民一律收用中央银行的纸币。中央银行对于国民政府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庞大的军费开支大部分仰赖广东财政,由中央银行提供。这栋具西方文艺复兴风格的中央银行大楼,曾先后改为广东中央银行、广东省银行、中央银行广州分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第一支行。
1930年广东还政中央后,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国家银行先后在广州设立分行,沿江金融区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广州解放后,长堤成为国有银行最为集中的区域。
2012年,长堤建成广州民间金融街,重现繁华,在全国首创民间金融集聚发展范式,率先发布民间融资“广州价格”,并成立了全国首家小额再贷款公司,长堤的未来值得期待。
光绪二十九年(1903),岑春煊任两广总督,设立堤工局专管堤岸建设,加宽堤岸。清末民初,长堤建有广东邮政局、粤海关大楼、五仙门发电厂等建筑。近代华侨资本在长堤开创中国百货业,先施公司、城外大新、东亚天台游乐场相继而起,爱群大酒店、中山酒店等在此扎堆。
20世纪20年代,长堤大马路是广州的外滩,金水长堤,十里洋场,游人如鲫,客商往来频繁。陈济棠主政广东之时,长堤商业更是步入全盛时期。商贸的繁盛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富饶的土壤,洋商云集买地建洋行,地价两日翻番,民间资本也看到商机,蜂拥而入,“当铺多过米铺”。一时间,商铺、银行、酒店、茶楼、戏院林立,长堤一举成为广州商业中心。1931 年后,“海珠石” 由小岛变成了路堤,弯曲的江岸线被拉直,填江修筑而成沿江西路,与沿江中路、沿江东路一线贯穿,珠江最终被定格为今天的模样。不少银行在此选址并设立机构,形成传统金融业、官办银行和民营银行三足鼎立之势。在这一时期,长堤陆续建起了多栋气势恢宏的标志性建筑,不断刷新广州城市天际线的高度。
广州沦陷,百业萧条,长堤几度沉寂。改革开放后,长堤重焕生机,外地朋友来穗必到长堤边的南方大厦、华夏公司。2012 年始,广州在长堤建设全国首条集资金借贷、财富管理、支付结算、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民间金融街,为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金融提供服务。大三元酒家原址复建及石室大教堂绿轴的设计方案正在酝酿。一条从石室大教堂到长堤大马路的景观廊道,将成为长堤新的旅游景点。
[广州先施]
1914年,华侨马应彪等在长堤大马路320号开设楼高五层的先施公司广州分公司,名“广州先施粤行”。“广州先施”号称“专办环球百货”,在内地首创“不二价”百货公司,开风气之先,天台辟游乐场,设品茗室、酒菜部、影相部、美容理发部、电影院,成为羊城乃至中国首家综合性娱乐公司。广州先施开业仅两年,获利达两倍,于广州十八甫和中山五路再开分行。1976 年6月毁于火灾,1984 年在原址建起15层的华夏百货公司。
[大新公司]
1916年,华侨蔡兴、蔡昌兄弟在惠爱中路(今中山五路)建大新公司分行,带动了惠爱路的商贸氛围,1918 年又在广州西堤创办大新公司。人们称前者为“城内大新”后者为“城外大新”。广州大新公司除经营百货外,还有天台游艺场,并设有酒业部、饮冰室、浴室等,引领了一代现代百货公司的商业潮流,成为当时广州“四大公司”(光商、新光、先施、大新)之一。1949 年前,老广州人经常说的“逛公司”其实就是逛大新公司。
1938年10月,“城外大新”屡遭日机轰炸,连烧四天,仅留下楼层框架,“城内大新”也损失惨重。1954 年西堤大新公司复建后,定名“南方大厦”,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百货商店。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凭票购买粮食、布匹等,南方大厦获计划外自主采购部分商品的批复,货物数量和品种丰富,市民蜂拥而至。20 世纪80年代初,囊中稍显宽裕的广州乃至周边四乡人都爱到南方大厦购物,连门前那道连接地下商场的天桥也挤得水泄不通。2005年,这一家老字号百货公司转型为大型数码电子专业市场。南方大厦这栋集古典复兴主义、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风格的大厦,至今仍为珠江沿岸的一处景致。“ 城内大新”于1949年后,改名中山五路百货商店,1989 年新建成十六层高楼,称“新大新公司”。
[爱群大酒店]
1934年,爱国华侨陈卓平投资兴建爱群大酒店,楼高15层,雄伟壮观,被誉为"南中国之冠”。酒店主人于开业前,在报章刊出征文启事,向海内外文化精英征募酒店开幕词,应征者不乏名家。获第一名者为龙起规, 其文中反映了广州当时的景物“沙堤雪净,珠海风光,画舫连环,雕栏栉比”等。1937 年开张营业时,政府高官参加仪式,盛况空前,全城轰动。“爱群” 以设备崭新、完善、豪华而著称,执当时旅馆业之牛耳,当时媒体称“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是政要巨贾、上流社会交际应酬聚会之地。
[永安堂]
20世纪30年代,号称“万金油大王”和“报业大王”的华侨胡文虎,在沿江路原海珠岛东端建永安堂,作为“虎标”万金油的总批发处。永安堂大厦位于沿江中路149号,在楼顶上再砌五层钟楼,是广州第一幢欧洲风格的钟楼式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仅次于爱群大厦的广州第二高楼。1995 年5月,胡文虎女儿将永安堂捐赠给政府作为少年儿童图书馆。
[长堤金融区]
民国成立前,已有不少票号、钱庄、典当、银坊等聚于长堤一带。1857年 12月,外商聚集的十三行商馆区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外商开始寻找新的栖身之所,有些外商相中了繁华的西濠口。鸦片战争后,广州开始作为商埠,西方资本打开缺口,外资银行迅速登陆,沿江一带迅速成为金融区。翻开当年的老报纸,总有整版长堤的洋行广告。民国成立后,各类银行开始取代旧式金融组织。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实现了国共合作。当时外资银行左右着局势,广东的金融极为紊乱。1924 年8月,孙中山在沿江中路193号创办中国第一家中央银行,宋子文任行长。孙中山令大本营财政部长叶恭绰、广东省长廖仲恺分饬各财政机关和商民一律收用中央银行的纸币。中央银行对于国民政府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庞大的军费开支大部分仰赖广东财政,由中央银行提供。这栋具西方文艺复兴风格的中央银行大楼,曾先后改为广东中央银行、广东省银行、中央银行广州分行,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第一支行。
1930年广东还政中央后,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等国家银行先后在广州设立分行,沿江金融区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广州解放后,长堤成为国有银行最为集中的区域。
2012年,长堤建成广州民间金融街,重现繁华,在全国首创民间金融集聚发展范式,率先发布民间融资“广州价格”,并成立了全国首家小额再贷款公司,长堤的未来值得期待。
文献资料来源:2019年4月   摘自《古道梦华》——北京路千年古道撷采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档案局 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理委员会编
索取号:K926.51/78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