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游泳场位于风景秀丽的越秀公园内。这里解放前土名“老虎窿”,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烂地。1950年广州市政府决定在此地兴建越秀游泳场。1951年市政府投资100万元,由市建设局工程师金泽光负责设计,市园林局组织工程队施工。1952年建成,面积3.4万多平方米。场地设施当时属国内一流。
建场初期只有1个50米x25米x3.5米的高级池和1个高10米的跳台。1953年加建1个初级池(50米x25米)及2个儿童池。1954年加建1个5米跳台,并在游泳池南北两边建成观众看台,面积为6930平方米,可容纳1.5万名观众。1963年在山顶建专供训练使用的25米x20米的山顶池1个。1972年投资80多万元新建1个20米x25米x5米的跳水池,并建有符合比赛和训练要求的10米跳台1个、7.5米跳台2个、5米跳台1个、3米跳板2座、1米跳板2座。在此期间还把原来的初级池改建成水深1.8-2.2米的深水池,使之更符合比赛、训练的要求。1974年把25x20米的山顶训练池扩建为50x25米,水深1.2-2.2米,同时还建了两个面积共835平方米的陆上训练场。1976年投资29万元,先后改建了场地大部分设施,其中包括将原来只有300多平方米的附属主楼,改建成建筑面积为1564平方米的3层综合大楼。2009年为了迎接广州亚运会,场馆进行升级改造,池水全天候循环过滤,达到国际标准,2010年更成为亚运会指定训练场馆。
越秀游泳场自1952年建成以来,多次举办过国内外的重大赛事。如1952年第一届全国游泳比赛大会;1953年中南区游泳竞赛大会;1954年全国游泳、跳水竞赛大会;1955年日本早稻田游泳队友谊赛;1957年英格兰游泳队友谊赛。1957年5月1日,在越秀游泳场举行的广州庆祝国际劳动节游泳表演赛上,戚烈云创造了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位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不久,林锦珠也在这里打破男子200米自由游泳世界青年纪录。此后,越秀游泳场一直是游泳、跳水的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场所。
在历次赛事中,最为轰动而又最有历史意义的是1954年苏联队与中国队的比赛,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外国队来这里比赛,当时观众非常踊跃,1.5万人的观众看台竟坐了1.8万人。还有一次是1973年美国、广东的游泳、跳水队友谊赛,那是刚恢复中美外交关系,许多中国同行和广州观众都想一睹游泳超级大国美国运动员的风采,在开赛前几天门票就出售一空,比赛当天倾盆大雨,但跳水池两旁和看台两边都站满了观众,直至比赛结束。
越秀游泳场除了承担举办国际、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任务外,还于1954年6月成立了体育组,专门负责群众性游泳活动。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就协助市教育局对越秀区每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进行游泳安全教育,组织这些学校的学生定期来场进行游泳活动,还推广了游泳速成法。每年平均有3000人左右在该场扫除了泳盲,还为许多学校、工厂、机关培养了一批游泳骨干。广州市水上协会也在这里作为基地,举办了多期游泳、跳水、水球裁判员、教练员训练班,积极推动广州市水上活动的开展,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各方面的好评。
建场初期,广州市还未正式成立业余体校,但已有部分学员在课余时间来场进行训练。1962年市体委批准在该场建立一个半训半读形式的业余体校,取名“越秀中学”。该校的学员全部集中到泳场住宿,有游泳、跳水两个班,由该场派出教练抓训练,区教育局委托净慧路二小派老师来上文化课。1966年以来该体校分别输送到国家队、省队、市队、八一队、空军队的运动员男女各23名,共46名,他(她)们当时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广东省游泳、跳水长期居于全国的首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20世纪70年代该体校是全市较早恢复训练的体校之一,还增加了水球班。至1984年又输送到国家队、省队、市队和部队的男运动员40名,女运动员6名,共46名。此后,更为国家队输送了日后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多名男女运动员。
据泳场资料记载,1954年11月15日,毛主席在场尚昆等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前来视察,并与游泳场工作人员合影;还在1956年10月和1958年10月初先后两次到该场游泳。国务院副总理、著名诗人郭沫若在20世纪60年代也曾两次前来视察,为了激励游泳健儿,写下了“学就屠龙游大海;竟能刺鹗舞长空”的对联,后来刻在大门两侧的石柱上,至今仍在。1963年风靡全国的体育电影《女跳水队员》的原型之一黄秀妮,长年在越秀游泳场进行跳水训练。该电影也在越秀游泳场进行拍摄。影片放映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青少年慕名前来报名,参加泳场举办的跳水培训班。
越秀游泳场被体育界誉为“冠军的摇篮”。曾4次获得世界女子跳水冠军、1979-1981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的中国第一位女子跳水世界冠军获得者陈肖霞,12岁入该场业余体校跳水班接受启蒙训练。广州第一位奥运跳水冠军杨景辉,也是从小在这里接受跳水训练。还有曾获女子200米仰泳世界冠军的甄迎娟、水球名将陈伟汉等也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国家跳水队在此集训48天,结果夺得7金2银1铜,创198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最好威绩,因此被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称赞该场为“中国跳水队的福地”。
近年来,越秀游泳场已完成新一轮场馆设施升级改造,力争成为服务全民健身兼具训练比赛功能的现代综合场馆。从1950年立项兴建至今已近70载,它拥有无数的荣耀和众多的光环,但仍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一年四季以亲民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迎接广大的市民游客和不断的水上运动训练比赛。
(作者:关文明)
建场初期只有1个50米x25米x3.5米的高级池和1个高10米的跳台。1953年加建1个初级池(50米x25米)及2个儿童池。1954年加建1个5米跳台,并在游泳池南北两边建成观众看台,面积为6930平方米,可容纳1.5万名观众。1963年在山顶建专供训练使用的25米x20米的山顶池1个。1972年投资80多万元新建1个20米x25米x5米的跳水池,并建有符合比赛和训练要求的10米跳台1个、7.5米跳台2个、5米跳台1个、3米跳板2座、1米跳板2座。在此期间还把原来的初级池改建成水深1.8-2.2米的深水池,使之更符合比赛、训练的要求。1974年把25x20米的山顶训练池扩建为50x25米,水深1.2-2.2米,同时还建了两个面积共835平方米的陆上训练场。1976年投资29万元,先后改建了场地大部分设施,其中包括将原来只有300多平方米的附属主楼,改建成建筑面积为1564平方米的3层综合大楼。2009年为了迎接广州亚运会,场馆进行升级改造,池水全天候循环过滤,达到国际标准,2010年更成为亚运会指定训练场馆。
越秀游泳场自1952年建成以来,多次举办过国内外的重大赛事。如1952年第一届全国游泳比赛大会;1953年中南区游泳竞赛大会;1954年全国游泳、跳水竞赛大会;1955年日本早稻田游泳队友谊赛;1957年英格兰游泳队友谊赛。1957年5月1日,在越秀游泳场举行的广州庆祝国际劳动节游泳表演赛上,戚烈云创造了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位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不久,林锦珠也在这里打破男子200米自由游泳世界青年纪录。此后,越秀游泳场一直是游泳、跳水的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场所。
在历次赛事中,最为轰动而又最有历史意义的是1954年苏联队与中国队的比赛,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外国队来这里比赛,当时观众非常踊跃,1.5万人的观众看台竟坐了1.8万人。还有一次是1973年美国、广东的游泳、跳水队友谊赛,那是刚恢复中美外交关系,许多中国同行和广州观众都想一睹游泳超级大国美国运动员的风采,在开赛前几天门票就出售一空,比赛当天倾盆大雨,但跳水池两旁和看台两边都站满了观众,直至比赛结束。
越秀游泳场除了承担举办国际、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任务外,还于1954年6月成立了体育组,专门负责群众性游泳活动。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就协助市教育局对越秀区每一所小学的体育老师进行游泳安全教育,组织这些学校的学生定期来场进行游泳活动,还推广了游泳速成法。每年平均有3000人左右在该场扫除了泳盲,还为许多学校、工厂、机关培养了一批游泳骨干。广州市水上协会也在这里作为基地,举办了多期游泳、跳水、水球裁判员、教练员训练班,积极推动广州市水上活动的开展,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各方面的好评。
建场初期,广州市还未正式成立业余体校,但已有部分学员在课余时间来场进行训练。1962年市体委批准在该场建立一个半训半读形式的业余体校,取名“越秀中学”。该校的学员全部集中到泳场住宿,有游泳、跳水两个班,由该场派出教练抓训练,区教育局委托净慧路二小派老师来上文化课。1966年以来该体校分别输送到国家队、省队、市队、八一队、空军队的运动员男女各23名,共46名,他(她)们当时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为广东省游泳、跳水长期居于全国的首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20世纪70年代该体校是全市较早恢复训练的体校之一,还增加了水球班。至1984年又输送到国家队、省队、市队和部队的男运动员40名,女运动员6名,共46名。此后,更为国家队输送了日后成为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奥运冠军的多名男女运动员。
据泳场资料记载,1954年11月15日,毛主席在场尚昆等省市领导的陪同下前来视察,并与游泳场工作人员合影;还在1956年10月和1958年10月初先后两次到该场游泳。国务院副总理、著名诗人郭沫若在20世纪60年代也曾两次前来视察,为了激励游泳健儿,写下了“学就屠龙游大海;竟能刺鹗舞长空”的对联,后来刻在大门两侧的石柱上,至今仍在。1963年风靡全国的体育电影《女跳水队员》的原型之一黄秀妮,长年在越秀游泳场进行跳水训练。该电影也在越秀游泳场进行拍摄。影片放映后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青少年慕名前来报名,参加泳场举办的跳水培训班。
越秀游泳场被体育界誉为“冠军的摇篮”。曾4次获得世界女子跳水冠军、1979-1981年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之一的中国第一位女子跳水世界冠军获得者陈肖霞,12岁入该场业余体校跳水班接受启蒙训练。广州第一位奥运跳水冠军杨景辉,也是从小在这里接受跳水训练。还有曾获女子200米仰泳世界冠军的甄迎娟、水球名将陈伟汉等也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国家跳水队在此集训48天,结果夺得7金2银1铜,创1984年参加奥运会以来最好威绩,因此被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称赞该场为“中国跳水队的福地”。
近年来,越秀游泳场已完成新一轮场馆设施升级改造,力争成为服务全民健身兼具训练比赛功能的现代综合场馆。从1950年立项兴建至今已近70载,它拥有无数的荣耀和众多的光环,但仍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一年四季以亲民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迎接广大的市民游客和不断的水上运动训练比赛。
(作者:关文明)
文献资料来源:   《洪桥文蕴》
作者:关文明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