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理遗嘱》是谁所录写

    广州中山纪念堂舞台后壁正中,有一块面积约10平方米的长方形大理石碑刻,上书《总理遗嘱》,曹全碑体,每字波磔分明、端庄秀丽,虽没有署录写者的名字,查各种档案资料也没有任何记载,但同熟悉民国历史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胡汉民的字。
    胡汉明是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代的重要人物。早在青年时代,他便由一个爱国仇满的封建知识分子转变为一个热烈追求资本主义政治理想的资产阶革命活动家。他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和孙中山最倚重的助手之一,同盟会的杰出宣传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骨干,辛亥革命时期叱咤风云的功臣。
    辛亥革命失败后,他追随孙中山在困境中彷徨、苦斗,积极参加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一次次艰难的拯救革命的活动。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被迫辞去大元帅职,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5月21日,胡汉民追随着孙中山离开广州赴上海。困境中,胡汉民不忘进取,读书、练字不已。正是在这一闲居上海期间,胡汉民对最能代表隶书成就的东汉碑刻中的曹全碑发生了兴趣。在上海期间,胡汉民一度到浙江吴兴戴季陶家中作客,与戴季陶一起读书、习字。胡汉民喜爱曹全碑拓,认为该碑拓字数多而书法劲秀,便以此临摹。
    东汉盛行立碑刻石的风气,碑本身就是一件石刻艺术品,碑的重要部分碑文,要和碑构成完美的艺术形式,因此特别重视书法。曹全碑的字型比较方整,法度严谨,波磔分明,风格端庄秀丽,与胡汉民的长相和人品颇为契合,难怪胡汉民会喜欢上它。
    经反复揣摩练习,不久,胡汉民便得曹全碑神韵,练就了一手清新流丽的好字。胡汉民的隶书,与于右任的草书、吴敬恒的篆书、谭廷闿的楷书齐名,胡也因此而与于、吴、谭三人一起,并列为国民党元老中的四大书法家。
    胡汉民是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无论从资历、地位、能力、情感、书法等何种方面看,为孙中山先生纪念堂茔承担录写《总理遗嘱》的任务,均非胡汉民莫属。南京中山陵祭堂护壁上,以及藏经楼大厅后壁上,都镌刻有胡汉民所录写的《总理遗嘱》。遗憾的是这两处碑刻,一处遭破坏,一处被覆盖。
    判断广州中山纪念堂舞台后壁上的《总理遗嘱》为胡汉民所录写,根据如下:
    一、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南北两侧,各有一处胡汉民题书的碑文——南侧的碑文题于1923年9月;北侧的《补书辛亥三月二十九广州革命烈士碑》则书于1932年10月。两处碑文的字体均为曹全碑体,与中山纪念堂舞台后壁上《总理遗嘱》的字体字迹,如出一辙。
    二、由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编辑,台湾中华书局印行的《胡汉民先生遗稿》中“胡汉民先生手撰诗稿”的第一篇“读史”和第二篇“读曹公传”字体字迹,与中山纪念堂舞台后壁上的《总理遗嘱》字体字迹也完全相同。
    三、由新加坡华侨齐公衡先生编撰、上海良友图书印刷有限公司于1928年7月15日出版的《中山陵园大观》一书中,有一幅南京中山陵祭堂护壁上胡汉民所录写的《总理遗嘱》碑刻照片。照片显示,《总理遗嘱》碑刻落款处有“胡汉民敬书”字样。由于原碑刻已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连同旁边蒋介石所书的《总理校训》等一道被彻底铲平、毁灭,因此,《中山陵园大观》中的这幅照片弥足珍贵,是目前鉴证中山纪念堂舞台后壁《总理遗嘱》录写者的直接物证。从照片上看,中山陵祭堂护壁上的《总理遗嘱》字迹,与中山纪念堂舞台后壁上的《总理遗嘱》字迹完全相同。
    上述三方面的证据证明:中山纪念堂舞台后壁上的《总理遗嘱》,是胡汉民所录写的。镌刻者同为中山纪念碑上的《总理遗嘱》及纪念堂前孙中山先生铜像基座上的《建国大纲》的勒石者广东端州梁俊生先生。
    
   

文献资料来源:2003年   摘自《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

作者:卢洁峰著

索取号:K878.23/5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