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彦直当年设计的中山纪念堂仅在堂内设有坐像,并没有堂前现有的这座立像。据说它的来历还颇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1895年,孙中山从檀香山回香港继续革命活动。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在香港开设“梅屋照相馆”的日本人梅屋庄吉。梅屋先生仰慕孙中山先生的气魄胆识,两人遂结为挚友。1925年先生逝世后,梅屋庄吉专程回东京,请当时日本的著名铸造家牧田详哉设计,并委托日本铸造家筱原金先后铸造了一模一样的孙中山铜像4座,希望能通过它们宣传其主义。这些铜像连座高为2.6米,空心、重约一吨多,上面均有阴文“牧田详哉敬作”和阳文“筱原金作工场谨造”的字样。铜像上,中山先生身着大礼服,内穿西式马甲,颈系领带,作演讲姿态,神态安详而自信。
1929年3月4日,梅屋庄吉及其夫人、女儿等乘日轮“伏见丸”号专程护送先造好的两座铜像抵上海,同年10月14日把其中一尊安放在南京中央军校,另一尊安放在澳门的孙中山纪念馆内。1930年,第三座中山纪念铜像运抵广州,安放到位于黄埔军校八卦山的总理纪念碑上。同年12月28日,日本邮轮“白山丸”把第四座孙中山铜像运到广州,安放在中山大学石牌农场。
1954年春,中山纪念堂第一次大维修时,特地把石牌农场的纪念像移放在堂前的基座上。但是,这座铜像与宏伟壮丽的纪念堂显然是不相称的,于是决定重铸,由广州著名雕塑家尹积昌带领刚从美术院校毕业不久的詹行宪、廖加福创作。苏联专家闻讯,嗤之以鼻:“中国人造不好孙中山像!”
果真如此吗?
耗时3年、拟稿22次后,尹积昌终于不负众望,捧出了中国人创作的第一尊孙中山先生塑像。它高5.5米,重9吨,仪态雍容伟岸,英武肃穆,令人肃然起敬。由于当时十分缺铜,塑像只好用钢筋水泥制造,再在外表喷上一层钱币厚薄的铜。光阴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黝黑的仿铜外表已让人们逐渐遗忘了它原本是由水泥制成的。
但是,为了更好地永久性保存这座一代伟人的塑像,1998年,中山纪念堂进行了20世纪最后、最大的一次维修工程,有关部门决定,翻塑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取代原有的这座水泥雕像。负责这项工作的,就是詹行宪先生以及尹积昌先生的女儿尹小艾。两代人与孙中山先生之间的渊源,全都凝聚在这一尊雕像上了。
1895年,孙中山从檀香山回香港继续革命活动。经朋友介绍,结识了在香港开设“梅屋照相馆”的日本人梅屋庄吉。梅屋先生仰慕孙中山先生的气魄胆识,两人遂结为挚友。1925年先生逝世后,梅屋庄吉专程回东京,请当时日本的著名铸造家牧田详哉设计,并委托日本铸造家筱原金先后铸造了一模一样的孙中山铜像4座,希望能通过它们宣传其主义。这些铜像连座高为2.6米,空心、重约一吨多,上面均有阴文“牧田详哉敬作”和阳文“筱原金作工场谨造”的字样。铜像上,中山先生身着大礼服,内穿西式马甲,颈系领带,作演讲姿态,神态安详而自信。
1929年3月4日,梅屋庄吉及其夫人、女儿等乘日轮“伏见丸”号专程护送先造好的两座铜像抵上海,同年10月14日把其中一尊安放在南京中央军校,另一尊安放在澳门的孙中山纪念馆内。1930年,第三座中山纪念铜像运抵广州,安放到位于黄埔军校八卦山的总理纪念碑上。同年12月28日,日本邮轮“白山丸”把第四座孙中山铜像运到广州,安放在中山大学石牌农场。
1954年春,中山纪念堂第一次大维修时,特地把石牌农场的纪念像移放在堂前的基座上。但是,这座铜像与宏伟壮丽的纪念堂显然是不相称的,于是决定重铸,由广州著名雕塑家尹积昌带领刚从美术院校毕业不久的詹行宪、廖加福创作。苏联专家闻讯,嗤之以鼻:“中国人造不好孙中山像!”
果真如此吗?
耗时3年、拟稿22次后,尹积昌终于不负众望,捧出了中国人创作的第一尊孙中山先生塑像。它高5.5米,重9吨,仪态雍容伟岸,英武肃穆,令人肃然起敬。由于当时十分缺铜,塑像只好用钢筋水泥制造,再在外表喷上一层钱币厚薄的铜。光阴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黝黑的仿铜外表已让人们逐渐遗忘了它原本是由水泥制成的。
但是,为了更好地永久性保存这座一代伟人的塑像,1998年,中山纪念堂进行了20世纪最后、最大的一次维修工程,有关部门决定,翻塑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取代原有的这座水泥雕像。负责这项工作的,就是詹行宪先生以及尹积昌先生的女儿尹小艾。两代人与孙中山先生之间的渊源,全都凝聚在这一尊雕像上了。
文献资料来源:2001年   摘自《中山纪念堂》
作者:邱金华等主编
索取号:K878.222/1
本馆校对:古文红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