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黄佐越王台名句
明代,吟咏越秀山一带的诗人难以尽数,诗作更是难以全收。而既是诗界泰斗且身兼著名教育家的,当数明代中期的黄佐。
黄佐(1490-1566),字才伯,号泰泉,去世后皇帝赐谥文裕,故世称黄文裕。他虽占籍香山(故一般书都说他是香山即今中山人),但其祖父已在广州今青年文化宫附近定居(今尚有圣贤里街名),其父亦居此,黄佐亦出生于此,完全可说他是广州人。黄佐20岁中解元(乡试头名),31岁中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府负责人,又称大司成)。辞官后回广州(朝廷赐建的大司成牌坊于1960年代才毁),改白云山最泰寺为泰泉书院,培养了一批出色人才。“南园后五子”中4位是他的学生。《四库全书总目》称赞他在“明人之中,学问最有根底”。他又是很有成就的文献学者,撰有《广东通志》《广州人物传》《香山县志》《罗浮山志》等。他更是很有影响的诗人,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都有相当高度。在艺术风格上,黄佐诗的特点是雄直恣肆,自具精神面目,后人因而尊他为“吾粤之昌黎”(广东的韩愈)。其诗作题材多样,境界开阔,意蕴深厚,给以后的广东诗人有很大影响。清代诗坊评论家朱彝尊说:“岭南诗派,文裕实为领袖,功不可泯。”
黄佐的《登越王台》五言古体诗,辞语洗练古奥,一般读者难解,故下面注释一下。诗云:
精庐展良晤,胜地纡玄览。舍舆蹑风磴,联袂度云崦。粤台一以陟,远翠纷可揽。潇潇雨初霁,冉冉日欲唵。川光溢寥廓,野色开黤惨。长谣出金石,英论照肝胆。于言谢羁束,何必理铅椠!沉冥圣所珍,傲睨吾岂敢?凭林悟荣悴,步壑玩流坎。霸图有遗迹,因之动遐感。
头二句,意为在书斋与好友畅叙后,前往胜地去游览。舍舆三四句,意为离开了车子后,踏上山路迎风而走,与朋友走向白云缥缈的山上。粤台五六句,意为登上越王台(古粤越相通),远处的苍翠树木仿佛可以摸到。潇潇七八句,意为雨后新晴后阳光已渐暗。川光九十句,意为珠江水色映着广阔的天空,原野景色一扫阴暗的气氛。诗到这里,可见作者有所寄意。
下面,长谣二句,意为与朋友曼声歌唱声如金石,高谈阔论肝胆相照。于言二句,意为要摆脱拘束,便不必理会书籍(前人)有没有说过。沉冥二句,意思为:甘愿处于社会底层的人,这是圣人也珍视的,我又岂敢看不起底层的百姓呢?“沉冥圣所珍,傲睨吾岂敢?”字面今人不易解,但其意却应成为官的座右铭。凭林二句,意为对着树林可以悟出荣枯的道理。荣枯寓意当官与归隐、人世间的起落浮沉。最后霸图两句,说到从南越国的遗迹越王台,想到南越王朝的盛衰,便生世事沧桑之感。
此诗是黄佐离开官场后游山玩水的感慨,也显示了他从此潜心办教育培养后人、弘扬传统文化的大志。
(作者:龚伯洪)

文献资料来源:   《洪桥文蕴》

作者:龚伯洪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