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上的越王台,又名粤王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赋诗吟咏,追古遣怀,一抒胸臆。然而,明末的诗人邝露却注明“人日”在越王台咏诗,此中意味不同寻常。人日,即正月初七,古时候又称“人胜节”“人庆节”,视为人人生日。按《荆楚岁时记》:正月初七人日,人们饮食都用七种菜来做羹,剪彩纸或者金箔人形公仔,用来贴屏风,也可戴上头鬓,也可以做成妇女头饰互相馈赠。另外文人雅士还相约登高赋诗。这习俗后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在唐代,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中就有“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的感怀之句。可见人日节,已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增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邝露《人日登粤王台》:
登台试人日,此日谓宜人。
日照高台色,台非故苑春。
青山白云路,绿水流花津。
醉欲呼鸾去,遥遥芳杜邻。
此诗从描述眼前的景况入手,这原是南汉宫苑故地:昌华苑、流花津、芳春园、呼銮道,等等,物也改变,人事全非,只有青山绿水依旧和我杜若般高洁同在。这种遗世独立的风骨,直追屈原《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的神韵。清王士祯特别欣赏此诗,在其《香祖笔记》中称此诗为“骚人遗音"。诗似不经意写来,状若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前四句尤为清丽隽永。《岭表诗传》评价道:“绝去笔墨痕迹,必如此乃为超脱。”所以,此诗为当时人们所争相传诵,是越王台的吟咏中较有名的佳作。
邝露,字湛若,号海雪,南海大镇乡(今大沥镇)人,属于广州卫边街(吉祥路)。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名“瑞露”,据说取自他出生时有“甘露降于庭槐”之意。邝露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曾祖父为明隆兴年间进士。他自幼才智过人,能诗文,工书法,负才不羁。邝露13岁那年乡试考秀才,督学使者用“恭、宽、信、敏、惠”为题来考试,邝露则以真、行、篆、隶、八分五种书体作文卷上,督学大怒,认为这是“违制”,将他置于五等。邝露大笑拂袖而去。后来他参加过几回乡试都名落孙山。于是邝就越发放浪形骸.经常纵酒随性,或在街上散发徜徉,对一切都傲然不屑,被循礼法的人士所侧目。邝露的书法也很有成就,屈大均曾说“邝湛若八分绝得汉法,楷书仿《颜氏家庙碑》”(《广东新语·艺语》)现广州光孝寺碑廊还保存着他的一块草书碑刻,笔划遒劲疏秀,师法王羲之而自成风格。此外邝露还通晓兵法、骑术、击剑、射箭等,他还是古玩文物的鉴赏家、收藏家。
崇祯七年(1634),适逢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邝露与友人乘醉策骑,纵游于五仙观花灯夜市,刚好路遇南海县令黄熙出巡的仪仗,邝露酒醉不避,黄熙恼怒非常,当即命人没收邝的马,邝露不理反而信口赋诗讥讽“骑驴误撞华阴令,失马还同塞上翁。”第二天县令还要学使削去邝露的文籍。就此邝露惹下大祸,被黄逼远走他乡避难。此后,邝露翻越桂岭、泛舟洞庭、跋涉九江。东至会稽、金陵,北上京华、幽燕,历时五年之久。祖国秀丽的名山大川,孕育了他的诗情豪兴,丰富的社会阅历,加深了他的生活感受。邝露沿途赋诗数百首,诗名远播吴、楚、燕、赵。其中在扬州,他写了十二首《赤鹦鹉》,为世人所传诵,因而有“邝鹦鹉”之誉。据说每到一地,都被当地文人士子以嘉宾之礼相待。
当邝露浪迹广西时,深入当地少数民族的诸岑和蓝、胡、侯、槃四姓土司之境,穿州过寨,探寻一些鬼门、铜柱的旧迹。还蒙当地瑶民“女将”云亸娘的赏识,当上了她的记室(执掌文书之类)。其间,他著下《赤雅》一书,记录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山川地貌、古迹名胜、珍禽异兽、趣事轶闻,蔚为大观,这书影响深远。书中记道:“峒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箫于名山,五丝刺同心结,百纽鸳鸯囊,选峒中之少好者,伴峒宫之女,名曰天姬队。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则唱和竞日,解衣结带相赠以去。”记录的便是桂西壮族地区广泛流行的“欢浪花”(意为休闲寻情之歌),这些仍然是现今作为研究古代少数民族风俗风貌的重要资料。
崇祯十二年(1639),南海县令黄熙因受贿获罪,邝露才得以回到阔别五年的广州。其间一度在史馆任职。清兵南侵,山河破碎,诗人为光复明朝而奔走。四月福王于南京建元弘光,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邝露原是阮的门人,但邝不齿于阮的弄权,立即贻书断绝师生关系。此时,曾是袁崇焕幕客的梁非馨恰好在弘光朝任职,邝便与梁非馨一起为被崇祯帝冤杀的袁崇焕上书申诉辩白览情,使一代名将得以服爵赐葬。后来邝露本想赴京上陈光复之策,但行至江西九江已闻南京失陷,悲愤填膺,无奈南返。途中赋《后归兴诗》以明志。诗曰:
南北神州竟陆沉!六龙潜幸楚江阴。
三河十上频炊玉,四壁无归尚典琴。
蹈海肯容高士节?望多终轸越人吟。
台关倘拟封泥事,回首梅花塞草深!
作者心情十分沉重,明廷中兴十分渺茫。神州陆沉,清兵南下,狼烟遍地,生灵涂炭,而自己也在路上,途穷力弱,衣食难继。国家之恨,身世之痛,交织于胸,都倾注在诗上。
1646年,清军攻灭广州绍武政权,邝露的长子邝鸿率北山义师在这次抗清战斗中英勇阵亡。同年十一月,永明王在广东肇庆登基,建元永历。第二年邝露被荐任永历朝的中书舍人,其后奉使还广州,接着清兵围城猛攻,邝与城中诸将拼力死守十余月,最终城破,出走无望,邝露回到卫边街的居所海雪堂,端坐堂中,身边周围安放好两把古琴、宝剑以及怀素真迹碑帖之类他的心爱之物,慷慨而歌,从容就义,被入城清军杀死。据说邝露有二古琴,一曰“南风",是宋理宗之物;一曰“绿绮台”。前诗“四壁无归尚典琴”,就是平日生活拮据时将此琴典当。这把绿绮台琴是唐朝武德年间(618-626)所制作,传至明代,为明武宗所有。到了明末,这把琴不知为何辗转流入邝露手中。邝露殉国之后,这把琴又流落市面,为明兵部侍郎叶梦熊之子叶文龙购得,在惠州西湖上,叶文龙向屈大均出示此琴,屈大均感触良多,赋长诗以悼念亡友邝露,有“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之句。清著名诗人王士祯也见过此琴,也有吟邝露之诗句:“海雪畸人死抱琴,朱弦疏越有遗音。”这把琴经历种种风霜之后,到了近代又落入东莞可园张敬修手中,张在可园中建一座“绿绮台”楼以藏此古琴。
邝露现存有杂记《赤雅》三卷、诗集《峤雅》二卷。另有《张穆之行序》《陈孟长集古诗序》《海览》《云潭记》等序文和游记。《峤雅》是邝露自编诗集,共收诗254首。其诗继承楚辞的优秀传统,充满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意境深窈,辞语色彩绚丽,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情怀。如邝露的《赵夫人歌并序》,时在永历二年闰三月十五日,李成栋反清归明。二十五日,邝露以长诗,记述了这一南明重要事件,讴歌了赵夫人以身殉国,以死相谏的功绩。“鹣鹣飞上凌烟阁,双免雌雄世莫分!”即使女英杰也应上凌烟阁以纪为功臣。写得有血有肉,真切动人。总之,屈大均《广东新语·诗语》称邝露诗为“忧天悯人,主文谲谏。若《七哀》《述征》之篇,虽《小雅》之怨诽、《离骚》之忠爱,无以尚之”。另外,清温汝能在《粤东诗海》中说:我同朋友说过,觉得黎美周是我们广东诗界的李白,陈岩野是杜甫,邝湛若是屈原。而邝还在二家之上。“岭南三子”之首的冯鱼山曾评价说:广东的诗人,自从张九龄之后,首屈一指就是邝海雪了。
邝露生性酒脱浪漫,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屡屡被后人搬上戏剧舞台。如民国时的粤剧《天上玉麒麟》,便按邝露的生平事迹写成。由“千面笑匠”廖侠怀出演邝露,着明装,宽袍广袖,头戴东坡笠,竹杖芒鞋,扮相相当洒脱。剧名为何取《天上玉麒麟》呢?据说是以玉麒麟来形容邝露聪明、浪漫、不羁。另外。邝露浪迹广西时,与当地瑶族女土司云亸娘的爱情便充满浪漫色彩,这段感情也成为后人演绎的重点。当代大型音乐舞蹈粤剧《蝴蝶公主》便以此为蓝本。才子邝露与青青相知相爱,但一心想取代瑶王统治瑶族的巫医掌庙师想拆散两人独霸青青,于是挑拨瑶王,用邝露负情不归为借口对其种蛊。青青为表真情与其一同受蛊。适逢清兵入关并要挟邝露投降,邝露陷入两难。青青久等邝露不归,巫医掌庙师又逼婚,于是青青用计骗得解药赴广州救邝露,两人面对外族入侵以生死相依的真情演绎出一场浪漫凄美的爱情悲剧。《蝴蝶公主》显然属于“戏说”邝露。加入了更多的浪漫元素,诸如逼婚、美女救英维等等曲折的情节,尽现邝露情感世界的传奇与浪漫。
(作者:高旭正)
登台试人日,此日谓宜人。
日照高台色,台非故苑春。
青山白云路,绿水流花津。
醉欲呼鸾去,遥遥芳杜邻。
此诗从描述眼前的景况入手,这原是南汉宫苑故地:昌华苑、流花津、芳春园、呼銮道,等等,物也改变,人事全非,只有青山绿水依旧和我杜若般高洁同在。这种遗世独立的风骨,直追屈原《九歌·山鬼》:“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的神韵。清王士祯特别欣赏此诗,在其《香祖笔记》中称此诗为“骚人遗音"。诗似不经意写来,状若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前四句尤为清丽隽永。《岭表诗传》评价道:“绝去笔墨痕迹,必如此乃为超脱。”所以,此诗为当时人们所争相传诵,是越王台的吟咏中较有名的佳作。
邝露,字湛若,号海雪,南海大镇乡(今大沥镇)人,属于广州卫边街(吉祥路)。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又名“瑞露”,据说取自他出生时有“甘露降于庭槐”之意。邝露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曾祖父为明隆兴年间进士。他自幼才智过人,能诗文,工书法,负才不羁。邝露13岁那年乡试考秀才,督学使者用“恭、宽、信、敏、惠”为题来考试,邝露则以真、行、篆、隶、八分五种书体作文卷上,督学大怒,认为这是“违制”,将他置于五等。邝露大笑拂袖而去。后来他参加过几回乡试都名落孙山。于是邝就越发放浪形骸.经常纵酒随性,或在街上散发徜徉,对一切都傲然不屑,被循礼法的人士所侧目。邝露的书法也很有成就,屈大均曾说“邝湛若八分绝得汉法,楷书仿《颜氏家庙碑》”(《广东新语·艺语》)现广州光孝寺碑廊还保存着他的一块草书碑刻,笔划遒劲疏秀,师法王羲之而自成风格。此外邝露还通晓兵法、骑术、击剑、射箭等,他还是古玩文物的鉴赏家、收藏家。
崇祯七年(1634),适逢正月十五的上元佳节,邝露与友人乘醉策骑,纵游于五仙观花灯夜市,刚好路遇南海县令黄熙出巡的仪仗,邝露酒醉不避,黄熙恼怒非常,当即命人没收邝的马,邝露不理反而信口赋诗讥讽“骑驴误撞华阴令,失马还同塞上翁。”第二天县令还要学使削去邝露的文籍。就此邝露惹下大祸,被黄逼远走他乡避难。此后,邝露翻越桂岭、泛舟洞庭、跋涉九江。东至会稽、金陵,北上京华、幽燕,历时五年之久。祖国秀丽的名山大川,孕育了他的诗情豪兴,丰富的社会阅历,加深了他的生活感受。邝露沿途赋诗数百首,诗名远播吴、楚、燕、赵。其中在扬州,他写了十二首《赤鹦鹉》,为世人所传诵,因而有“邝鹦鹉”之誉。据说每到一地,都被当地文人士子以嘉宾之礼相待。
当邝露浪迹广西时,深入当地少数民族的诸岑和蓝、胡、侯、槃四姓土司之境,穿州过寨,探寻一些鬼门、铜柱的旧迹。还蒙当地瑶民“女将”云亸娘的赏识,当上了她的记室(执掌文书之类)。其间,他著下《赤雅》一书,记录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风情、山川地貌、古迹名胜、珍禽异兽、趣事轶闻,蔚为大观,这书影响深远。书中记道:“峒女于春秋时,布花果笙箫于名山,五丝刺同心结,百纽鸳鸯囊,选峒中之少好者,伴峒宫之女,名曰天姬队。余则三三五五,采芳拾翠于山椒水湄,歌唱为乐。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则唱和竞日,解衣结带相赠以去。”记录的便是桂西壮族地区广泛流行的“欢浪花”(意为休闲寻情之歌),这些仍然是现今作为研究古代少数民族风俗风貌的重要资料。
崇祯十二年(1639),南海县令黄熙因受贿获罪,邝露才得以回到阔别五年的广州。其间一度在史馆任职。清兵南侵,山河破碎,诗人为光复明朝而奔走。四月福王于南京建元弘光,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邝露原是阮的门人,但邝不齿于阮的弄权,立即贻书断绝师生关系。此时,曾是袁崇焕幕客的梁非馨恰好在弘光朝任职,邝便与梁非馨一起为被崇祯帝冤杀的袁崇焕上书申诉辩白览情,使一代名将得以服爵赐葬。后来邝露本想赴京上陈光复之策,但行至江西九江已闻南京失陷,悲愤填膺,无奈南返。途中赋《后归兴诗》以明志。诗曰:
南北神州竟陆沉!六龙潜幸楚江阴。
三河十上频炊玉,四壁无归尚典琴。
蹈海肯容高士节?望多终轸越人吟。
台关倘拟封泥事,回首梅花塞草深!
作者心情十分沉重,明廷中兴十分渺茫。神州陆沉,清兵南下,狼烟遍地,生灵涂炭,而自己也在路上,途穷力弱,衣食难继。国家之恨,身世之痛,交织于胸,都倾注在诗上。
1646年,清军攻灭广州绍武政权,邝露的长子邝鸿率北山义师在这次抗清战斗中英勇阵亡。同年十一月,永明王在广东肇庆登基,建元永历。第二年邝露被荐任永历朝的中书舍人,其后奉使还广州,接着清兵围城猛攻,邝与城中诸将拼力死守十余月,最终城破,出走无望,邝露回到卫边街的居所海雪堂,端坐堂中,身边周围安放好两把古琴、宝剑以及怀素真迹碑帖之类他的心爱之物,慷慨而歌,从容就义,被入城清军杀死。据说邝露有二古琴,一曰“南风",是宋理宗之物;一曰“绿绮台”。前诗“四壁无归尚典琴”,就是平日生活拮据时将此琴典当。这把绿绮台琴是唐朝武德年间(618-626)所制作,传至明代,为明武宗所有。到了明末,这把琴不知为何辗转流入邝露手中。邝露殉国之后,这把琴又流落市面,为明兵部侍郎叶梦熊之子叶文龙购得,在惠州西湖上,叶文龙向屈大均出示此琴,屈大均感触良多,赋长诗以悼念亡友邝露,有“城陷中书义不辱,抱琴西向苍梧哭”之句。清著名诗人王士祯也见过此琴,也有吟邝露之诗句:“海雪畸人死抱琴,朱弦疏越有遗音。”这把琴经历种种风霜之后,到了近代又落入东莞可园张敬修手中,张在可园中建一座“绿绮台”楼以藏此古琴。
邝露现存有杂记《赤雅》三卷、诗集《峤雅》二卷。另有《张穆之行序》《陈孟长集古诗序》《海览》《云潭记》等序文和游记。《峤雅》是邝露自编诗集,共收诗254首。其诗继承楚辞的优秀传统,充满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意境深窈,辞语色彩绚丽,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情怀。如邝露的《赵夫人歌并序》,时在永历二年闰三月十五日,李成栋反清归明。二十五日,邝露以长诗,记述了这一南明重要事件,讴歌了赵夫人以身殉国,以死相谏的功绩。“鹣鹣飞上凌烟阁,双免雌雄世莫分!”即使女英杰也应上凌烟阁以纪为功臣。写得有血有肉,真切动人。总之,屈大均《广东新语·诗语》称邝露诗为“忧天悯人,主文谲谏。若《七哀》《述征》之篇,虽《小雅》之怨诽、《离骚》之忠爱,无以尚之”。另外,清温汝能在《粤东诗海》中说:我同朋友说过,觉得黎美周是我们广东诗界的李白,陈岩野是杜甫,邝湛若是屈原。而邝还在二家之上。“岭南三子”之首的冯鱼山曾评价说:广东的诗人,自从张九龄之后,首屈一指就是邝海雪了。
邝露生性酒脱浪漫,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屡屡被后人搬上戏剧舞台。如民国时的粤剧《天上玉麒麟》,便按邝露的生平事迹写成。由“千面笑匠”廖侠怀出演邝露,着明装,宽袍广袖,头戴东坡笠,竹杖芒鞋,扮相相当洒脱。剧名为何取《天上玉麒麟》呢?据说是以玉麒麟来形容邝露聪明、浪漫、不羁。另外。邝露浪迹广西时,与当地瑶族女土司云亸娘的爱情便充满浪漫色彩,这段感情也成为后人演绎的重点。当代大型音乐舞蹈粤剧《蝴蝶公主》便以此为蓝本。才子邝露与青青相知相爱,但一心想取代瑶王统治瑶族的巫医掌庙师想拆散两人独霸青青,于是挑拨瑶王,用邝露负情不归为借口对其种蛊。青青为表真情与其一同受蛊。适逢清兵入关并要挟邝露投降,邝露陷入两难。青青久等邝露不归,巫医掌庙师又逼婚,于是青青用计骗得解药赴广州救邝露,两人面对外族入侵以生死相依的真情演绎出一场浪漫凄美的爱情悲剧。《蝴蝶公主》显然属于“戏说”邝露。加入了更多的浪漫元素,诸如逼婚、美女救英维等等曲折的情节,尽现邝露情感世界的传奇与浪漫。
(作者:高旭正)
文献资料来源:   《洪桥文蕴》
作者:高旭正
索取号:
本馆校对:
查看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