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 “腊味之王”——皇上皇

    广州是誉满中华乃至世界的美食之都,来广州创业拼搏的外地人和八方游客在回家乡时,更喜欢随手带上一盒老广州特产,让亲人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领略岭南文化的粤韵风华。在十大广州手信中,广式腊味总是名列首位,而中华老字号“皇上皇”腊味则往往成为手信中的首选之品。
    腊味是中国民间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在上古夏朝时,人们于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而十二月叫腊月。腊肉,就是在冬天将肉类以盐渍经风干或熏干制成而得名。早在周朝的《周礼》、《周易》中已有关于“肉脯”和“腊味”的记载。当时,朝廷有专管臣民纳贡肉脯的机构和官吏。在民间,学生也用成束干肉赠给老师作为学费或聘礼,这种干肉称为“束修”。
    广式腊味是经过历代不断实践、改善而形成的,早在唐宋年间,阿拉伯人和印度人远渡重洋来广州传经或经商时就携来灌肠类的食品。此后,广东加工肉食的商人,便在自己腌制工艺的基础上吸取外来产品的经验,经过不断研究创新,遂成为当今的广式腊味。广式腊味选料上乘,工艺精湛,色、味、香、形均佳,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畅销全国及东南亚,其种类繁多,主要有生抽肠、老抽肠、鸭膶肠、瘦肉肠、猪心肠、鲜虾肠、冬菇肠、鱿鱼肠、玫瑰肉肠、牛肉肠、东莞腊肠、金银膶、五花腊肉、酱封肉等几十种。
    广式腊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随人所好。既可以蒸熟作方便食品,也可配以蔬菜炒食;既可以作拼盘原料,也可供包点、月饼等作肉馅用;既可以作糯米饭配料,也可作快餐腊味煲仔饭。总之,它既能以“阳春白雪”之身登上大雅之堂,又能以“下里巴人”之身普及寻常人家,真可谓“雅俗共赏”的美味佳肴。
    中华老字号、广州“皇上皇”是广州腊味行业的佼佼者,具有悠久的历久,目前已经拥有品牌为“皇上皇” 、“香肠先生” 、“金冠”和“金风”等, 且皇上皇“金冠”牌腊味有“腊味之王”优质名牌的美誉。
    “皇上皇”的由来是有一段故事的:广州沦陷初期,一个叫谢昌的年青人为了生计做一些腊味、咸鱼、茶叶、沙榄等挑担生意,走街串巷、小本经营。谢昌有一兄弟叫谢柏,经营一家腊味行,名为“八佰载太上皇”,其经营的腊味行每到秋冬季节经常人头攒动,日进斗金。谢昌挑着小担经过“八佰载太上皇”腊味店,看到顾客盈门的场景,顿悟到自己必须这样做才能有所作为,也可免去终日奔波劳苦。于是他每天都会到这个门店,在门外观察、学习,渐渐熟悉了运作方法,回家后反复调试腌制配方,并将亲手配制的腊味分给左邻右舍,均得到好评。积累了制作经验的谢昌在越秀区海珠南路其兄隔壁租了一间铺面,起名为“东昌腊味店”,借势经营,他对内广招腊味、酱油、制冰、制皂、买卖手等专职技术人员,同时找到有陈列经验的铺面工,将产品巧妙组合搭配,陈列得美观醒目,吸引了很多的市民;对外则选择电台、报纸作广告宣传,此举一出,铺面很快就旺了起来。头脑灵活的谢昌还一改腊味店只卖腊味的传统,采取秋冬卖腊味,夏天卖冷饮的办法使铺面四季都顾客盈门,他还把制作腊味废弃的下脚料用于制作肥皂出售,使生意更加红火。
    此时的谢昌并未满足现状,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超过太上皇——
    第一招是改店名,既然八佰载称自己是“太上皇”,那东昌就要比他做得更好,索性“皇上皇”吧!1943年,东昌腊味店改为“东昌皇上皇腊味店”。
    第二招是提高产品档次,造势宣传,广而告之。海珠大戏院是达官贵人常出入的场所,谢昌重金捐赠一幅前幕给戏院,并绣上“东昌皇上皇腊味店”字样。他常在电台做腊肠、肥皂广告。腊肠广告词为:“想想想,皇上皇风肠,一年一仗(粤语称“次”为“仗”),任君选尝。”肥皂广告词为:“阿伯阿伯点解(为何)你件衫咁邋遢(这么脏)?买件‘皇上皇’,包你雪咁(般)白。”亲切的方言广告在广州大街小巷被男女老少广为传唱。
    “东昌皇上皇腊味店”发展至1949年,开设了太平路“为记”分店及下九路“下东昌”分店,并在紫薇街、大新路、石公祠街开设了3个工场,制肥皂和冰棍,除此之外,谢昌还置有15间房产,成为广州腊味行业中发展较快的商家之一。
    昔日的一个小手工作坊,发展到行业的龙头企业,皇上皇在发展中不断蜕变,坚持“诚信”和“创新”二字,在新老机制的交替中不断求索,创出了一条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品牌之路。
    如今的“皇上皇”腊味产品天然生晒、色泽鲜明、美味可口、衣脆肉嫩,质量上乘并具有独特的广式风味,是老少咸宜的佐餐,成为广州著名的风味特产。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