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路溯源
语云:“一德路溯源——民气不可侮。”
一德路得名因一德社学而来。这得从什么是社学说起。社学,最初是乡中公众出资请教师教导乡间子弟的地方,相当于最基层的学校,始建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执政时期的洪武八年(1375)。清代民间仍延续此风,顺治九年(1652),社学遍设于城乡。到嘉庆年间,社学还成为防贼、赈灾的团体。广州的社学在鸦片战争期间,更成为组织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的民间机构,怀清社学、升平社学、东平社学、一德社学均是当时的佼佼者。
明代嘉靖年间(1521-1566),魏校出任广东提学使(管教育的官员),来到广州后,雷厉风行地大办教育,乃至把祠庙、寺观改为社学,一德社学就在此时办起来,地址在今一德路附近,一直到清代犹存。道光二十二年(1842),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清廷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以后,广州人民在社学的组织下,为反对英人入城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一德社学也是组织者之一。咸丰六年(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进攻广州,炮轰一德社学附近的靖海门(今靖海路附近),参将凌芳率兵奋力抵抗,一德社学组织民众支持。城墙被轰塌后,敌军蜂拥而进,凌芳率军民与敌人肉搏,终于壮烈牺牲。英军纵火焚烧靖海门附近居民后退兵,引起附近居民强烈的仇恨。后来,英法联军继续进攻广州。咸丰八年(1858)初,两广总督叶名琛被英法联军俘虏,广东巡抚柏贵、广州将军穆克德讷等大小官员先后投降,侵略军进城,对广州实行军事殖民统治,清官府成了傀儡政权。但是,广州人民没有屈服,社学还发挥号召作用,组织团练进行武装反侵略斗争。
后来民国开马路时,一德社学原址附近的马路便命名为一德路,以纪念民气不可侮。

文献资料来源:2010年2月   摘自《广州越秀古街巷》(第二集)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文联编

索取号:K926.51/25/2

本馆校对:曹丽娜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