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里记康有为办万木草堂
万木森森万玉鸣,集鳞片羽万人惊。
更将散布人间世,化身亿万发光明。
这是晚清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自咏创办万木草堂之功的七绝诗。中国近代史上,戊戌维新变法是一个重要事件,而康有为办的万木草堂是培养维新思想人才的地方。万木草堂的确是越秀区的名地,岂可不弄清楚其来龙去脉呢?
先从康有为在长兴里办长兴学舍前后谈起。清光绪十五年(1889),康有为赴京应试不中后回到家乡南海,次年春举家迁到广州的祖屋云衢书屋,决定办教育、倡变法、育人才,不久后在云衢书屋开班授徒,第一个弟子是原在学海堂就读的陈千秋,接着陈千秋引荐同窗好友梁启超拜在康有为门下,从此陈、梁成了康有为的得意门生兼得力助手。经陈、梁引荐,不久后康有为有了二十多个学生,云衢书屋已容纳不下。光绪十七年(1891),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邱氏书室开办长兴学舍,自任总教习、总监督,正式讲学。他还写下《长兴学记》作为学规。
邱氏书室是上文“书院群”说的那类宗族书院,故又称邱家祠,由增城举人邱觉黉于嘉庆九年(1804)倡建。康有为在此办长兴学舍未足一年,学生己增至四十多人。由于容纳不下,光绪十八年(1892),学堂移到卫边街(今吉祥路)较大的邝家祠。
由于康有为办学有新意,打出讲求经世致用的“实学”牌子,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教学宗旨,所以年轻学子拥趸越来越多。梁启超后来回忆说:“中国数千年无学校,至长兴学舍,虽其组织的完备不达泰西之十一,而其精神则多未让之。其见于形式上者,如音乐至兵式礼操诸科,亦皆属创举。”一年后,康有为把学舍迁到广府学宫仰高祠(今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后面),学生有一百多名。仰高祠周围树木婆娑,晚清名学者、教育家梁鼎芬与康有为相叙时赠七律诗一首,其中有句“九流混混谁真派,万木森森一草堂”,对康有为寄予厚望。康有为因此把长兴学舍改名,在仰高祠挂起“万木草堂”的牌匾。
说到此,可知万木草堂起自长兴学舍。邱氏书院所在的“长兴里”,命名在长兴学舍之前还是之后呢?学者们未作探究。不管怎样,长兴里也是值得纪念的街名了。
自长兴学舍开班到戊戌变法失败后万木草堂被朝廷查封,康有为在广州办新学共办了八年,连同他在此期间到桂林讲学所收的弟子,其门生先后有千余人,其中梁启超、陈千秋、韩文举、麦孟华、徐勤、梁朝杰、曹泰等成了变法维新运动的骨干,万木草堂对维新运动起的重要作用不容否认,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也不容低估。也因万木草堂始于长兴学舍,所以作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万木草堂”的挂牌处也挂在长兴里3号邱氏书室旧址,即文德路与中山四路交界的东南侧。如今在中山四路口透过玉鸣轩大楼底层的空隙中,也可望见“万木草堂”这座古色古香的宗族书院外貌。

文献资料来源:2010年2月   摘自《广州越秀古街巷(第二集)》

作者:广州市越秀区文联编

索取号:K926.51/25/2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