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里第,十八世书香”-“圣贤里”溯源
广州北京路北段东侧,有条内街现叫“圣贤里”,昔称“泰泉里”,因明代大儒黄佐(号泰泉、谥文裕)故居于此得名。《番禺县续志》中有云:“广州城旧宅以黄文裕公故居为最古”,黄香石(培芳)中翰门联:“四百年里第,十八世书香”。是的,从明代黄佐的祖父黄瑜、父亲黄畿计起,至清代的黄培芳、黄佛颐(慈博)、书香廷绪,足有400年啊!
黄氏原籍香山县城仁厚坊,黄佐祖黄瑜于明成化间(1469)任长乐(今五华)知县,后归建屋于省城番山下(即今圣贤里),手植二槐树,吟著其中,人称“双槐先生”父黄畿,号粤洲,16岁补郡庠,后以养亲归省垣。他精通三才、五行、九流、撰《三五元书》、述《易说》。屈翁山《广东新语》说:“粤人著书之精奥者,以畿为最”。人们称他“粤洲先生”。
黄佐在家学薰陶下,聪敏勤学,明正德庚午乡试第一,后登进士,嘉靖廷试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兼左春坊司谏,后进侍读,掌南京翰林院、继授国子祭酒,他为官箴言:“首为清、次为慎、三为勤。”得民心。后母病请允归广州故里,修《广州志》、撰《格物说》,述著富甲岭南,南国后五子皆出其门下。他建“粤洲草堂”以纪其父,后人又建宝书楼、岭南楼,藏书甚丰。黄佐的五言诗风调高古、凝神染翰,人称“泰泉先生”卒年77。双门底昔有“大司成”牌坊以祀之,承宣街的“泰泉里”由此得名。
衍传至黄香石(培芳),清嘉庆甲子九年中副榜(贡生),道光二年充内阁中翰、肇庆府训导,后归居泰泉里,进藏书、勤写作,号“粤岳山人”,与张维屏、谭敬昭并称诗家“粤东三子”,他的诗清丽奇突,例如对自命清高节士后又做了清代官员的吴梅材寓褒于讽,嘲云:“织锦回文绝世无,容华争欲比罗敷;何堪风雨蘼芜绿,泣向空山忆故夫”。
咸丰间,烈火狂风焚劫双门底,而黄氏故居安然无事,人称“张华福地”。
培芳下传至佛颐(慈博),宣统间拔贡,纂编了《广州城坊志》。世代书香、二朝德盛。泰泉里改叫圣贤里,名至实归。

文献资料来源:2000年   摘自《越秀文史》第8期

作者:细浪著

索取号:K296.51/2/8

本馆校对:戴燕梅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