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内部连廊串起 8 栋楼

    位于广州东山口的百年名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一院)即将迎来大变身:拟拆除部分建筑,新建医疗大楼、科研大楼、后勤保障楼等。22日,该规划在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及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审议通过。根据规划,为了解决医院周边交通拥堵和内部设施不完善问题,将建设一条宽7米、贯穿院区南北的地下交通空间;院区内部新建二层交通平台和风雨连廊,将所有8栋医疗建筑连为一体。

    将拆老旧建筑
  
    根据规划,改造范围北至东风中路、东至执信南路、南至中山二路、西至烈士陵园,规划面积27.67公顷。包括中山大学北校区、附属第一医院及马棚岗街区三个改造范围。

    北校区内有中山医学院校本部旧址,周边保存有少量民国红砖风格住宅,马棚岗街区内部以现代住宅、宿舍为主,小区环境设施老旧,有待提升,附属第一医院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医疗机构。但由于医院位于人流密集的老城区,就医患者众多,内部医患流线、后勤保障流线复杂,交通混行,就医环境拥挤,绿地休憩空间匮乏的问题突出。

    规委会上透露,北校区地块已完成规划优化方案,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在2015年12月的市规委会上审议通过;中山一院地块拟拆除老旧建筑,新增医疗用房,完善院区交通组织;马棚岗街区现状保留,通过社区微改造进行街区环境品质提升。

    无新增床位数

    根据规划,中山一院用地面积55408平方米,拟征收北侧现状单层商铺用地,纳入整体规划。院区现状总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其中医疗用地21.94万平方米。其中,保留医疗用房19.54万平方米,保留现状住宅4.96万平方米;拆除医疗用房2.4万平方米,包括科研楼、内科大楼、行政楼、职工宿舍及饭堂、办公楼及污水处理楼、锅炉房。整合拆除建筑用地及现有空地进行整体提升。

    院区现状在编床位2498床,本次规划无新增床位数,新规划医疗用房8.75万平方米,新增6.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包括新建医学综合楼、科教综合楼、后勤保障楼、交通平台和风雨连廊。重点扩大急诊、产科、儿科、日间手术室、科研教学用房及实验室。改扩建后,中山一院地块计容建筑面积33.26万平方米,容积率6.1,建筑密度58%。

    增加停车位 提高停车费

    规划

    中山一院所在的东山口交通非常便捷。但由于道路比较狭窄、就医患者众多,给周边道路带来巨大交通压力。所以,规划着力于对区域交通进行优化。

    优化周边道路:加强南北向道路交通联系、加快开通东川路北延线,完善区域道路循环系统;远期结合周边片区更新,研究提升执信南路交通承载力。

    优化交通管理措施:在中山二路、执信南路增加医院停车诱导系统,适度提高停车场收费标准,盘活停车系统,减少车辆无效绕行造成的拥堵。完善医院与轨道站点的慢行衔接设施。

    新增地下交通空间:增加一条贯穿院区南北的地下道路,宽7米,就医车流、医疗服务车流、职工车流引入地下交通空间,减少地面交通量。同时,地下道路南、北两个主要出入口与现有及新建地下车库连通,优化减少车库直通地面的出入口。

    此外,新增小车泊位660个,总共将达到1061个;新增临时上落客及出租车泊位13个,分散布置在中山二路、执信南路及地下交通大堂。

    8栋楼连通 看病不下楼

    环境

    未来医院内部就医环境也将进一步提升。根据规划,将新增地上步行交通系统,构建互联互通、无障碍的步行系统,以交通平台、风雨连廊及建筑内部公共走廊,连通全院8栋医疗建筑,以后患者看病不用下楼;同时进行精细化场地设计,增加绿地面积5000平方米,新建空中花园和立体绿化。

    通道设计要合理 避免“堵在地下”

    建议

    对于中山一院的改扩建,规委会委员大多表示支持。对于大型交通平台的规划,规委会委员袁奇峰表示,在几个大楼之间做一个大平台,消防是大挑战。建议做一个四五层的交通大厅,屋顶做一个完整的花园,周边通过大盖子完全连在一起,可以起到医疗候诊的功能。

    规委会委员陆原则对贯通院区南北的地下道路提出了担忧:“这个地下7米宽的路是否全部对外开放?设计上要留出足够的车位,否则两条车道,就诊车辆一停下来等车位就又塞死了。”

文献来源:2019-01-23   羊城晚报-A3

作者:赵燕华 穗规资宣

点此查看报纸原版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