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会馆历史梗概
湖南会馆,座落于广州市越秀区德成街辖内的海珠南路。解放后,该会馆所有产业,已由市民政局统一接管。昔日的会馆建筑物已因时移世易,毁废无存。现位于海珠南的南天大厦、中百大厦就是当时湖南会馆原址的起点。从这两大厦延伸出路面(当时未开建马路)再跨入市桥巷,就是湖南会馆的全部面积。总占地约为5000平方米左右。
湖南会馆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始建于清康熙末年与雍正初年之间,系湖南省相阴县雷祖会众第子兴建。清嘉庆十六年发起重修,扩建募捐活动,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共捐到白银900园。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重修扩建完成,并立有重修募捐碑(附碑志照片)。
湖南会馆重修,扩建后,曾鼎盛一时,接受旅穗同乡,商贾云集。会馆的结构布局亦极尽适应当时雷祖会众弟子的封建迷信心理和生活、娱乐的需要。会馆大门口两旁雄伟的石狮子一对(现已移驻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台前广场两侧);首是大厅建有戏台,每逢神誔,节日演戏娱乐;二进大厅安设佛殿;三进厅安设玉皇大帝。其它厅堂、偏房等还设有孙大圣、雷公菩萨以及供应来往同乡寄住之用。会馆后进大厅还建有颇具规模的大雄宝殿等。此项重修、扩建工程之大,耗资不少。其募集资金数额是相当庞大的。有多宗属遗产捐献,为数破巨,在重修募捐碑志上,只具几年来各年捐银数目,至于捐献人姓名、及各人所捐数额、无从查考。
湖南会馆还设有佛山分支机构。现佛山电影院即当时佛山湖南会馆原址。
在广州近郊有会馆购置的义山、义庄。对客死他乡的属员,由会馆负责出资葬殓。对有名望或对会馆有较大贡献的,还由会馆出资举行“超度”仪式等。
从清代建馆直到民国前期,湖南会馆在广州的社团组织中,较有名气。设立在各大厅的神像,亦香火较盛,直到1931年拆建海珠路,才把该会馆拦腰截断。湖南会馆从此残缺不全。但其组织机构依然存在,所有产业亦有专人管理。广州沦陷时期,因百业调零,会馆业务陷于停顿。到日本投降,广州光复后,各业有所复甦,会馆业务随着恢复。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湖南会馆进行改组,改称为湖南同乡会,会员有1157人。新任理事长张农。并明确定出湖南同乡会宗旨为:“联络感情,促进乡谊,共谋旅穗同乡福利,促进乡梓建设,拥护国策”。(广州档案馆资料:全宗号:10目录:2卷号:1029)。
原有湖南会馆产业,自改组成立同乡会后,对产业出租部分,重新进行整顿,签订房屋租赁契约。此项契约,由该同乡会董事长宋玉春、监事长冯素安负责签署。
湖南会馆整个历史过程,在成员中,自有不少当时的军政大员,富商巨贾作支柱。而从事一般工作或小商小贩的经营者居多。如开设面食小店经营者,为数不少,除在广州市内开设外,面食小店还遍布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等地。


文献资料来源:1993年   摘自《广州市越秀区德成街志》

作者:刘荫仪主编

索取号:K296.51/52/1880-1990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