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花市,21世纪的新亮点
1.老广情系百年花市,新越秀保留两个“花街”
从1964开始,广州迎春花市就以越秀区花市为中心花市。2004年,越秀花市人流量达到123万人次,最高峰时一天就有50万人次涌入;2005年,花市第一天,就有39万人进入越秀花市,占全市花市人流量的1/3强;除夕夜12时,越秀花市正门每分钟仍有大约500人进场;多年来越秀区花市人流量位于全市10大花市之首……越秀花市有今天的地位和号召力,不禁令我们想到:民间民俗文化,同样可以成为我们后人的一种精神皈依,成为一种社会凝聚力和本土文化所独具的吸引力。
2005年广州市区划调整,越秀区和东山区合并为新的越秀区。从2006年开始,越秀区有了两个迎春花市,分别是位于教育路和西湖路的“西湖花市”、位于大沙头三马路的“东湖花市”。而且,越秀区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协同市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预案,对花市档位采取全新的布局设置,确保花市内有足够的消防通道,保障花市的安全举办。
2.移风易俗,“护花行动”
广州每年的花市一般从腊月27日至30日(即除夕)的晚上12点结束。在花市结束时,如果花卉没有卖掉,来花市卖花的花农则有“砸烂花盘,踩烂花卉”的习俗-反正都卖不出去,雇车雇人再运回去既不值得又很晦气,不如就地砸烂花盆、踏碎花草来得痛快。在这种心态下,花农们一过午夜则纷纷摔盆砸花,形成一个令观者不快、与过年喜气不相衬的花市陋俗。
2000年的花市就要开张之际,广州市工商局越秀分局说服了一个有名的空调公司。该公司欣然出资,决定当年开始把花农卖不出去的所有的花卉都买下,送给老人院的孤寡老人们。这个主意一出,得到越秀区花市办和大批青年志愿者的支持。于是,一场破除花市陋习的“护花行动”开始了。后来,“护花行动”成为广州市另外几个花市纷纷学习的榜样,广州花农沿袭了一二百年的除夕夜过后摔花砸花的陋习,到此戛然而止。
3.在全国尚属首创的“网上花市”和“手机花市”
广州市首家“网上花市”,于2008年1月8日在越秀区政府网站正式对外发布。
这可又是越秀花市的一件新鲜事儿!
没错,网络时代的到来,正应该让爱华购花的市民尽享方便。那么,鼠标轻点之际,“花市任我行、逛花市啦、花市新闻告诉你、花市图片展、花市历史知多少、花市灌水吧”等栏目就跃然眼前,而通过新闻、图片和视频展现越秀的花市全貌,在“花市灌水吧”BBS讨论专栏灌水、“吹水”,则更吸引不少年轻爱花人。
这个网上花市一开张,网友和市民们就发现,进入北京路商圈和西湖路花市游览购物的市民会得到有关花市的介绍短信,还可以利用手机上网来浏览“网上花市”。
2009年的广州市越秀花市,还与无线电子商务碰撞出火花了;越秀区政府联手广州移动越秀分公司,将“传统花市”文化推向无线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市民只要使用手机即可订购到各种鲜花。继2008年春节“手机花市”的亮相,2009年的“手机花市”则利用中国移动现有的支付技术平台,通过手机支付,即可购买花束。这个“手机花市电子商务平台”创新项目,将花市与无线电子商务结合,在全国尚属首例。是的,在春节期间,市民只需用手机登录“手机花市”主题,即可了解越秀花市的各种信息,更可以通过“手机花市”专栏购买心仪的年花。
4.雪灾之年作奉献:“东南西北一家亲,越秀花市暖人心”
21世纪的广州花市,已是万头攒动,这是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爱花人组成的欢乐的海洋。
但,2008年春节到来前夕,天降大雪,铁路运输受阻,大批回不了家的外来工滞留在广州。于是,越秀区政府和市民热情欢迎受大雪阻挡不能回老家的人或无法出游的市民留在广州过节逛花市,感受广州千年古都的传统民俗。而且,各花市新增了不少温暖留穗外来工的活动。据统计,广州成功劝留45万多外来工留穗过年,使在广州过春节的外来工达到了120万人。
本着高度的为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广州人热情好客的民俗传统,越秀区委、区政府举行了一系列温暖外来工的活动。在西湖路举行的题为“东西南北一家亲,越秀花市暖人心”的越秀迎春花市开幕式和文艺演出,喜气洋洋,吸引了大批观众。越秀区领导代表区委区政府接受了各界对留穗外来务工人员的物资捐赠并转赠给外来工们,还向2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赠送了年货和鲜花。
大雪无情人有情。越秀花市,不仅以其欢乐祥和的主题温暖了百年人心,而且还在这个新时代以其独具的文化魅力、高度的人文精神,感召了我们这份渴望回归民族文化、心灵家园的情愫。
5.越秀花市牌楼,年年都是这么靓
陈徽言的《南越游记》著于清道光庚戌年(1850),有一段记载了当时的广州人在每年九月“华光神诞”时在“双门”作“保境平安醮”的情景:
“会城每岁九月华光神诞,里人先期于双门设坛,延羽流通经,谓之保境平安醮。是风盛于道光乙末、丙申间,嗣后愈炽。雄镇街通蘅建蔑棚,棚高数丈,轩豁宏敞,涂以五色,皆花鸟人鱼之状。下复承以布幔,张灯施彩,中多琉璃洋物。市门各悬傀儡,造制奇巧,锦绣炫目。两旁栏杆内罗列名花珍果、珠玉古玩,错杂繁朊,靡不工致。间数武则有彩轩,中奏八音,歌声达旦,往来者流连观听。自藩署直至南门,灯火辉煌,金鼓喧震,男女耳目,势不暇给。凡三昼夜,复演剧以终其事。合计所费不下万金。而城堙内外,终岁各庙作道场,如是者,不一而足……”
从这“保境平安醮”的铺张场面,我们可以看出今天的北京路一带在当时是如何的繁华,但可惜的是,陈徽言在《南越游记》里,将这段的题目写作“佞神浪费”。当然,他自有他的观看民风民俗的角度,我们且不深究。不过,在广州这个千年商都,在今天这个商业时代,广州人过年逛花市,仍是颇为舍得花钱的。
每年迎春花市的最大亮点是花市灯饰。各区花市把灯饰工程作为表示经济建设成果的一道重要风景线,既要考虑主、副牌楼设计的灯饰效果,又要考虑了花市档位、两侧建筑物(树)及花市路段上方的灯饰设计,使整个花市都能热热闹闹地亮起来。
这些灯饰,或在1000米长的花市两侧设置两排连成一体的数码灯管,灯光亮时就像流动的云水,具有动感的亮丽;或在每个棚顶的轮廓边缘上拉上流动的彩灯,在靠近江边沿街的树上挂上上万个红灯笼,并在靠近房楼的一边安装射灯,让绚丽多彩的花市依托珠江两岸美丽的水上夜景,形成一个水上夜景与花街灯饰相映照的美丽景观……热烈地渲染出一幅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景象。
我们且来看看越秀区2007~2009年的花市牌楼的设计艺术吧:
2007年,东湖花市牌楼的设计主题为:“把握中调机遇,打开创意之门。”主牌楼整体造型是一个巨大的英文字母“A”,顶部是一颗闪闪发光的金星。该造型运用“节节高升”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一个抽象的门楼,主题前面树立两扇开启的大门造型,寓意越秀区将在新的一年打开“创意之门”。
西湖花市首次设立动漫档位,牌楼的造型不仅具有很强的动漫味道,也巧妙地与传统中国新年的味道结合起来。整个牌楼是一个抽象的巨大的“吉”字,“吉”字造型下方的“口”字由“金砖”构筑而成。牌楼顶部有一只巨型金猪,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可爱的小猪造型。
2008年,东湖花市则以“创意之都,科学发展”为主题,牌楼主要是巨大的“h”、也是“17”,寓意越秀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平安和谐越秀。牌楼主体前方两侧,设立了五环构成的灯箱及北京奥运火炬立柱,象征力量与发展,祝福讴歌08北京奥运。
西湖花市的主题为“千年南越,喜迎奥运”。一枚巨大的古钱币和富有岭南特色的古城楼巧妙构成“8”字造型。在牌楼顶端的“2008”融入了奥运五环元素;牌楼上的古钱币和牌楼下端石鼓中的古南越玉佩,寓意着千年南越文明。
2009年是牛年,因此越秀花市牌楼都在“牛”上大做文章,东、西湖花市牌楼都有巨牛矗立。西湖花市牌楼最大的特点,是牌楼本身既是一枚巨大的金黄色古钱币,也是一头巨大的抽象的牛,巨大的“牛角”大有牛气冲天的气势,牌楼前方有一头卯足了劲、奋蹄疾冲的牛,而牌楼上下共有六头手持春联的卡通吉祥物小牛,牌楼里面还有两头古朴的剪纸牛,整个牌楼细数下来足有10头牛,堪称“最牛的牌楼”。此外,牌楼上的“首善”二字寓意广州人民以牛的冲劲和韧劲建设首善之区的决心和气魄,同时还蕴含着对“牛年”世界经济走出熊途走进牛市的良好祝愿。
东湖花市主题是“红棉绽放寒冬过,金鼓齐鸣促发展”。牌楼的主体是由6朵代表60大庆的巨型红棉花托起会旋转的地球仪,红棉的造型寓意广州人民不畏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由于广州民间有“木棉开后寒冬过”的说法,因此火红木棉烘托金色地球的造型也寓意着全球经济回暖、百业红火。
由于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大庆,因此东、西湖花市正面都有两层霓虹灯,第一层霓虹灯亮时为“2009”,第二层霓虹灯亮时为“60”,寓意着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令人眼目一新的是,在西湖花市的西湖路和教育路交叉路口处搭建的两层西湖中心亭楼上,还有古筝演奏家现场弹奏,筝音淙淙,引人遐想,生动而充分地展现了越秀古城之韵。

文献资料来源:2009年   摘自《千年花事》

作者:孙卫明著

索取号:S68/189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