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南天第一人
出身贫寒 弃文从武
陈济棠,字伯南,1890年2月生于广西防城县河洲上峒望兴村。陈家世代务农,陈济棠出生时,这个家庭堪称农民、商人、儒生、星相家“四位一体”。陈济棠的父亲陈金益有自己的耕地,还远赴县城做点小生意,又在村中送往四叔在本村设立的启蒙学馆读书。母亲邓氏对他呵护备至,每天都陪他到学馆,伴读至课终。
不幸的是,他8岁那年,母亲病逝,这对陈济棠是个沉重的打击。多年以后,他还时常通信“养不逮亲”,因此异乎寻常地重视“孝道”,以至后来接连做出重刊《孝经》、提倡重整“旧道德”等举动。
这个家庭中,和传统道德一样浓厚的是迷信。陈济棠的长兄陈济华,幼年时因一场大病后,落下了终身残疾。为了谋生,母亲邓氏让陈济华学习医卜、星相、风水、持乩等荒诞不经之术。后来一直追随陈济棠的五兄弟陈济湘,也是同道中人。耳濡目染,陈济棠对此也饶有兴趣,这对他后来有一些奇特而矛盾的行为有着重大而复杂的影响。
陈济棠自幼就崇拜英雄,在与小伙伴玩“兵战”游戏时,总是充当首领的角色。有一次,清朝广西提都、曾在镇南关大捷中扬名的苏元春路经防城,在望兴村附近临时驻屯。陈济棠对他很仰慕,贸然闯入军营,提出要见“苏提督”,卫兵不让他进,陈济棠难过得放声大哭。苏元春被哭声惊动,让卫兵引见,询问他的家庭情况等等,陈济棠年纪轻轻却毫无惧色,对答如流。苏元春见他少年老成,胆色过人,于是赏给他一枚银元和一碗猪肉。
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陈济棠“学而优则仕”的梦想破灭。当时,整个社会弥漫着尚武风气,在此影响下,他在1907年考入钦县警察演讲所,两年后又考入设在广州黄埔的广东陆军小学堂,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好命”军官 入主广东
回顾陈济棠的军旅生涯,颇具传奇色彩。程思远曾说:“在广东人的心目中,陈济棠有‘福将’之称。所谓‘福将’,其特征第一是逢凶化吉,第二是坐享其成,第三是无端发达。”陈济棠曾先后五次遭遇遭难或对手暗杀,但搜大难不死。而他的每次升迁,除了本身有一定实力外,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不劳而获”,靠走运、别人的倒霉或坐享其成。
在陆军学堂时,陈济棠沉默寡言,趁机一般,上课时,举手投足甚至有些笨拙,往往引来同学的讪笑。有一次,有一个同学甚至嘲笑他:“伯南如能出人头地,我给他捧靴。”然而,他却引起在这间学校担任学长(相当于教务长)的邓铿的注意。邓铿是同盟会的重要干部,他的敏锐地觉察到,陈济棠木讷内敛的外表下,有追求进步的政治热情。在邓铿的介绍下,1911年,陈济棠与邓演达等人一起加入了同盟会,融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洪流。
其实,国内革命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陈济棠直到1918年,仍只是地方军系中一名鲜为人知的连长,但是接下来的11年间虽然军事才能不算十分出色,曾被当时一些政治上层人物嘲为“败军之将”,但无碍他的官阶节节上升。
他先是剿匪得力,升任桂军部队的营长;1922年,陈炯明背叛革命,革命队伍出现分裂,陈济棠所在的军团,团长陈铭枢突然离职,陈济棠白捡了个烫手芋头,代替了他的职位;接着,由于他的忠诚,他受到了李济深的重用,屡迁旅长、师长。
而陈济棠的“好命”之甚,莫过于取代李济深主掌广东。1929年,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家具,蒋介石诱禁了李济深。陈济棠还只是个师长,无论是资历还是声望,他都远远比不上其他粤籍将领。然而,历史选择了他。
原因说起来也简单,当时蒋介石的幕僚马超俊这样评价陈济棠:“土头土脑,望之愚不可及,惟赋性纯厚,向善有心,对本党主义素具信仰……操守扎实可靠,外骛心少,安分听命。”在德、才不可兼备的情况下,蒋介石选择了看起来秉性忠厚、野心不大的陈济棠。1929年,蒋介石任命陈济棠为广东编遣区特派员,负责广东军队的整编。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拥有了兵权,便意味着掌握了最高权力。陈济棠自此登顶广东,成为称霸一方的“南天王”。
当时,陈济棠年仅39岁。
陈公馆:“政治权利后院”
年纪轻轻便主宰一方,可以想象当年的陈济棠多么意气风发。在很多刊物上,可以见到这样一张黑白照片:陈济棠身穿长袍,走在一群人前面,只见他脸部线条坚挺。右手拿一顶帽子,左手夹烟,踌躇满志。
1930年,陈济棠在广州梅花村大兴土木,建造了“陈济棠公馆”,作为他和家人居住的地方。直至1936年下台逃往香港,这座公馆见证了陈济棠政治人生的尖峰时刻。
左青龙、右白虎、
陈济棠公馆的设计者,是当时的广州政府工务局技师罗明燏。他在《我所认识的陈济棠将军》一文里回忆:陈济棠对公馆十分重视,多次召见他,向他说明住宅的要求。
据史料记载,陈济棠公馆有4000多平方米,遍种青竹花草,主楼前建有石山鱼池,传统中国园林的假山流水、六角凉亭,与建筑的西式廊柱相映成趣。当时,陈公馆附近东有林直勉公馆,南有徐景堂公馆,西有警卫军军长陈济湘公馆,西南有李扬敬公馆,秩序井然,警卫森严。陈济棠笃信风水,陈公馆及其前后左右公馆的布局,是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堪舆“四灵兽”模式设计。主楼前原有的石山鱼池是“朱雀”,后楼是“玄武”,东面林直勉公馆为“青龙”,四面陈济棠公馆是“白虎”。
密晤幕僚 议定决策
广东作家、文史研究者叶曙明在其《广州旧事•陈济棠的神话》一文说:“上世纪30年代初,把东山称为广州权力的后院,可谓至当不移。那是陈济棠住在梅花村,独揽党政军大权,他经常在家里开会,听取大小官员们的汇报,因此大家便走马灯似的往梅花村跑。许多关于广州建设的方针大计,最后都是在梅花村一锤定音的。”
陈济棠公馆,是经过陈济棠自己精心布局和设计的。他还在这里编制《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还在这里会见下属、密晤幕僚……一幕幕不足为外人道的情景在这里上演。
《梅花村街志》记载,在20世纪30年代,梅花村“马路两旁广植梅花,每逢隆冬寒天,梅花吐艳,香味飘溢,可谓环境幽雅诱人。从此,人们称它为梅花村,此地名沿用至今。”如今。梅花凋零,斯人远去,当年的恩怨情仇烟消云散。

文献资料来源:   摘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作者:主编 赖南池 刘梅

索取号:K928.706.5/11

本馆校对:黄国伟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