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忠街得名的两版本
北京路东侧的仰忠街,原名高第里,说其改名为仰忠街的来源有两个版本。历史学家说的是源于纪念铁面御史周新,市井中人说的是源于赌徒陈仰忠做了好事得到好报。
先说流传于“讲古佬”(民间说书艺人)口中的版本。从前高第里有个陈仰忠,虽然好赌成性,但仍有侠义之心。一次 他看到一个破了产的外地商人要自杀,立刻把身上所有的钱给商人,使商人重新振作回乡。后来商人成了巨富,又看破世情而出了家当和尚,他把财产全部变卖铸成金锭,每个金锭铸着“陈仰忠 三字,埋于寺中地下,以图报恩。他后来成为住持,去世前命徒弟到广州找陈仰忠,请他到寺中收取商人报恩的金锭。于是陈仰忠顿成巨富。他除捐出巨资重建该寺大雄宝殿外,又回广州捐资把高第里的房屋改建一新,命名仰忠街。
研究历史的学者却认为,上述故事只是民间文人虚构出来的,仰忠街实际上是纪念正直廉洁、执法严明 最后以身殉职的铁面御史周新。
周新(?--1412),初名志新,字日成,祖籍南海,世居高第里。他为人好学,少时已好打不平,鲠直刚历。明朝洪武年间,他被选入太学读书,建文元年(1399年)中进士,后任大理寺评事(审核刑狱案件的官员),以断狱公允著称。永乐元年(1403年)起,任监察御史,先后巡察福建、北京、云南、浙江。他疾恶如仇、耿直敢言,不少权贵也怕他三分,称他为“冷面寒铁公”。而明成祖却对他十分信任,数年间他所奏无不允,又直呼其名为周新,于是他改名周新,字志新。
周新在考察吏治、办理案件的过程中,精明能干,民间流传不少他的传奇故事。如说他赴浙江上任途中,见路旁荒地聚着一群飞蚋(嗜吸食人畜血的黑色飞虫),即命人拨开草丛查察,发现一具有被杀害痕迹的尸体。周新据死者身上系着的小木印,判明其成份为布商,于是命人到附近市镇搜购布匹,终于发现一间布铺卖的布匹上盖有死者木印的印文。抓住此线索,官差终于将凶手逮捕法办。又有一次,他微服出访,故意顶撞县官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了解到县官贪赃枉法的实情,终于惩治了贪官。
周新执法一直不怕权贵。约在永乐九年,皇家特务机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派了一个千户(武官名)到浙江办事,这千户公然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不怕他后台硬,下令惩治他,他却闻风溜走了。不久周新上京,途中遇见此千户,马上把他逮捕,不料千户从狱中逃走回京向主子纪纲哭诉,反诬周新看不起锦衣卫。纪纲遂罗织罪名逮捕周新。周新在狱中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但始终不屈。被押到皇帝面前,他仍高声抗辩:“臣擒奸除恶,为何加罪?”永乐帝被激怒,下令把周新处死。临刑时他不肯下跪,高叫:“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时为永乐十年(1412年)之事。后来永乐帝闻知他临刑之言,感到后悔,问侍臣周新是哪里人,侍臣答以“南海”,永乐帝叹道:“想不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后来纪纲服罪被斩,周新冤情大白,永乐帝追封周新为浙江城隍之神。
周新两袖清风,死后没有留下钱财,也没有儿女,其妻独自带着他遗下的几卷书与几套衣服回到广州高第里居住,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都御史杨信民巡抚广东时,到过周家慰问周新遗孀,并用自己的俸禄予以周济。
周新去世后,浙江百姓仍然怀念他,在编写《浙江通志》时把他列入《名宦传》中,还在杭州建祠祭祀。广州百姓亦尊崇他的刚正忠直,不仅在乡贤祠中祭祀,还把他的故居所在地高第里改名为仰忠街。

文献资料来源:2008年9月   摘自《羊石春秋》

作者:龚伯洪

索取号:K892.465.1/4

本馆校对:刘彤

查看相关: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